三苏祠和墓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西北部茨芭乡苏坟寺村东南,因埋葬着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苏洵而得名。
历史沿革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卒于常州,次年葬郏县。11年后,苏辙于宋政和二年(1112年)病故于许昌,安葬于此,称“二苏坟”。二苏之父苏洵此前已葬于四川眉州故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瘗诸两公冢之间”。自此,“二苏坟”成“三苏坟”。
元代至正年间,在坟侧的广庆寺内始建三苏祠。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整修苏坟,扩建祠堂为5间,东西厢房各3间,竖门3间,植柏树3万馀株。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整修广庆寺及三苏祠。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红石牌坊一座。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全面整修苏坟。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为苏坟植树筑垣。清顺治十年(1653年),修建飨堂3间及神、斋房、甬道、祠堂,并为六公子坟及苏迟夫人梁氏墓封土、植柏二千株。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飨堂3间、斋房3间。清乾隆八年(1743年)全面整修坟、寺。清道光四年(1824年),全面整修苏坟。
1963年,整修三苏坟及三苏祠,彩绘古建筑。
1969年,生产队浇灌农田时发现了被水冲开的苏仲南夫妇墓穴,发掘出来的墓志铭上写着“……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郏城上瑞里先茔之东南巽隅……”(苏仲南系苏辙之次子),后经苏学界专家考证,确定了三苏葬郏的事实。
1984年,全面整修三苏坟及三苏祠,房和展览馆,彩绘古建筑,植柏树1万馀株,塑苏轼中年布衣像于东眉山头。
1996年,建祠堂前卷棚,钟、鼓楼,广庆寺南天门。
1997年下半年,筹划东坡碑林;2000年底,一期工程竣工。
2017年11月30日,三苏祠和墓维修工程通过了由河南省文物局组织的竣工验收。
建筑格局
三苏祠和墓位于郏县西北部茨芭乡苏坟寺村东南,地处郏县、禹州市、汝州市的结合部。三苏祠和墓总体格局由墓院、广庆寺、三苏祠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30281.31平方米。广庆寺、三苏祠同在130米的轴线院内,其东北方向约300米处为墓院。墓院坐北朝南,由青砖院墙围合,是苏轼、苏辙兄弟的墓冢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冢及部分家族后人的墓地,也是后人祭祀三苏的主要场所。
主要建筑
三苏祠
三苏祠堂暖阁内保存着元代所塑的三苏父子泥塑像,是中国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尊三苏父子塑像。苏洵居中,形态高大,苏轼苏辙分列左右,形态与其父亲相比尺寸有所缩小。三苏泥塑像是元代所建,中国仅此一处,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东坡湖
湖面呈“3”字形,根据地势高低,设上下塘,用瀑布隔开,似断似连,下塘内有一小岛。湖边堤岸除植有常绿苗木外,石狗、石狮、石兔等动物石雕围湖一周。东坡湖湖面看起来像个硕大的耳,寓意东坡先生的聪慧;湖面和近滩占地约66亩,正好是东坡先生的阳寿66岁;湖内小岛总面积约1102平方米,小岛到堤岸的距离为6.25米,这与东坡先生葬郏的时间(1102年6月25日)正好吻合。
广庆寺
广庆寺位于东坡湖西北方向,始建于宋仁宗年间,后经元至顺年间改造而成,是一座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寺院建筑。主要由南天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组成。广庆寺其建筑结构与众不同,它汇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建筑特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这在中国是较少见的。山门内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两边有钟鼓楼和东西厢房。
苏轼中年布衣像
苏轼中年布衣像高4.2米,像座高3.5米,磨光青石砌成。苏轼雕像前建了25级青石台阶,阶下十几米的地方,只要拍手或跺脚,台阶上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铜音“蛙”鸣声。
三苏墓
三苏墓位于广庆寺北约300米处,坐北朝南,总面积约14800平方米。陵园神道上古柏相应,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相对排列。墓园内的红石牌坊,为明代郏县学者王尚絅所立,后至清道光甲申年知县李虎臣又将石坊重修一新,坊楣上写着四个行书大字“青山玉瘗”为王尚絅所题。两边石柱上所刻的对联:“是处青山可埋骨,佗年夜雨独伤神。”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写给弟弟苏辙的绝命诗《狱中遗子由》。祭坛正北方向的三个墓冢,是三苏坟。“三苏坟”葬着苏轼、苏辙兄弟的尸骨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元至正12年(1350年)冬,郏县尹杨允拜谒苏坟,见只有“二苏”葬于此,说:“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茔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盖末始相远”。遂将苏洵衣冠葬于两公冢之间,始称“三苏坟”。
苏仲南夫妇墓
苏仲南夫妇墓位于三苏墓园东南方向,苏仲南夫妇墓志铭现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院。
保护开发
三苏纪念馆
三苏纪念馆是一座集展陈、文艺演出、三苏生平介绍为一体的大型展馆,展现三苏父子人生经历、政治实践、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东坡碑林
东坡碑林是为了纪念东坡先生病逝九百周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郏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社会捐资兴建的。东坡碑林是继湖北黄冈之后,在东坡纪念地兴建的一座由当代书法家书写,以苏东坡诗、词、文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碑林。整个碑林由大江东去碑园、东坡诗词碑园、文赋碑园、礼赞碑园组成。是缅怀东坡先生、启迪后人的圣地。碑文全部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依次由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排列。东坡碑林收集了一百位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其中还有毛泽东同志的手书。全词共100字,100人同书,共100幅。
历史文化
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1039~1112)。“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279首。
苏东坡葬郏的原因
一、苏东坡家居四川眉山县,当时,宋朝京都在开封,郏县是四川到开封去的必经之地,东坡一生从这里路过多次(苏轼生前也曾被贬到汝州做团练副使),四川有峨嵋山,这里有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四川省有青江和岷江,这里有汝河(古时称为汝阳江),他认为这里山水多与家乡相似,就选定这里为他的归宿;二、他的亲属当时已都不在四川;三、当时朝中高官死后坟墓均在京畿之地,就是死后也要效忠皇帝。
真伪三苏坟
三苏坟的真伪问题在1972年以前的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1972年以后不再争论,就是因为发现了“苏仲南及夫人黄氏墓志”。其墓志铭盖刻有“宋承议郎眉山苏仲南墓志铭”,乃苏轼次子苏过所题。墓志铭是苏适之兄苏迟撰并书。发掘出来的墓志铭上写着“……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郏城上瑞里先茔之东南巽隅……”(苏仲南系苏辙之次子苏适),后经苏学界专家考证无疑点,公认葬郏县。出坟院,过神道,路西有苏迟(苏辙长子)夫人梁氏墓(梁氏为宋代80岁中状元梁灏之曾孙女),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主薄乔钵发现墓志,郏县知县张笃行封冢。三苏文化影响海内外,三苏坟墓为全国所独有。全国其他地方作为东坡遗像的纪念地甚多,但三苏坟墓纪念地仅郏县一处。
文物价值
三苏父子人生经历、哲学思想、政治实践、文学艺术成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三苏文化。三苏祠和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是缅怀三苏、启迪后人的圣地,园内现存宋代的墓、元代的坊、明代的碑、清代的碣以及代表当代书法艺术高水平的300余块碑刻,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重要场所。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三苏祠和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西北部茨芭乡苏坟寺村东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三苏祠和墓,路程约19.5千米,用时约33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8 15: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