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街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下辖镇,位于灵川县中北部,是灵川县的北大门,北与兴安县
溶江镇接壤,南与灵川镇相连,东与
灵田乡交界,西与
潭下镇和
九屋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83.1平方千米,中心镇区规划面积3.1平方千米。唐代,置灵川县始,辖区就一直是县衙所在地。1984年10月,废止人民公社体制,成立三街镇人民政府,机关驻地不变。截至2019年末,三街镇总人口2.2万人,有瑶、壮、苗、回、侗、黎等少数民族;下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镇政府驻三街镇马路街4号。
建置沿革
唐代,置灵川县始,辖区就一直是县衙所在地。
明朝时期,灵川全县划分为4乡,辖区属城乡。
清朝年间,废乡设都,全县划分为7个都,辖区属五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废都设区,全县划分为7个区,辖区属一区,治所今三街集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县调整为东北区、西北区、南区3个行政区,辖区属东北区,治所先设北绍桥村,后移至路底村;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区设乡,全县设25乡,辖区设北障、南藩2个乡,治所分别在横岭村和凤凰圩。
1949年11月22日,灵川县解放,辖区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年12月,灵川县撤乡设区,全县划分为8个区,辖区为城厢区,区机关驻凤凰圩。
1951年8月,改称一区。
1954年6月,灵川县撤销并人临桂县,辖区易名临桂县灵川区,排列第十五区,区机关驻凤凰圩。
1957年12月,撤区设乡,辖区为灵川乡。
1958年9月,撤乡,成立人民公社,辖区称灵川人民公社。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复并公布恢复灵川县建制,辖区称灵川县灵川人民公社;是年8月公社改区,辖区为灵川区,区机关驻三街圩。
1966年5月,恢复人民公社体制,辖区称三街人民公社(因旧县城有东街、南街、北街3条街得名)。
1984年10月,废止人民公社体制,成立三街镇人民政府,机关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末,三街镇下辖11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共62个自然村,镇政府驻三街镇马路街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溶江镇接壤,南与灵川镇相连,东与
灵田乡交界,西与
潭下镇和
九屋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83.1平方千米,中心镇区规划面积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街镇地形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三街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2300毫米,平均气温19℃,平均日照1475小时。
自然资源
三街镇森林覆盖率为68.6%,植被以
杉、
松、
竹为主;有
赤铁矿、
方解石、
石灰石等。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三街镇总人口2.2万人,有瑶、壮、苗、回、侗、黎等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17年,三街镇完成财政收入235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完成1704万元,地税收入完成651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2亿元。
2019年,三街镇财政收入3952.5万元,同比增长52.55%;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同比增长152.55%。
2019年,三街镇共有企业36家,其中4家
规模以上企业,企业纳税3109万元,同比增长118%。
农业
2017年,三街镇粮食种植面积2.04万亩,其中水稻1.88万亩;发展狮象野蔬、普贤石斛、五福番茄、溶流草莓等特色蔬菜种植,逐步形成以三街、普贤和广化为中心的柑橘种植区域带,总种植面积12869亩,产值4473万元。
工业
2017年,三街镇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4.03亿元,共有各类企业25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上缴国税金1063.91万元,完成
工业固定资产投入8.11亿元;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全年招商完成3.5亿元。
2019年,三街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2亿元,同比增长296.49%。
交通运输
三街镇有一级公路相通;
湘桂铁路、国道322线和漓江呈“川”字形纵贯镇境;11个行政村都有混凝土(柏油)公路相连。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5年末,三街镇有初中1所,教职工71人,在校学生599人;中心校1所,小学5所,小学教学点7处,教职工154人,在校生10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7年,三街镇新建了三街镇中心校附属幼儿园、对校舍进行维修。
文化事业
截至2005年末,三街镇有镇文化广播电视站1个,民间演出团体3个,30余人。
截至2017年末,三街镇共有民间文艺队15支,全年组织大小型群众文化活动8场,出演演员达200多人,群众观看达3000多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05年末,三街镇有篮球场20多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05年末,三街镇有镇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34人,开放病床17张,村级卫生室12个。
社会保障
2017年,三街镇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为11167人,正常参保缴费人数为6324人。已领取待遇人员为3617人,已签订委托代缴(扣)城乡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费三方协议书7494份。全年新参保人员为230人,对397个领取企业保险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资格认证和对人脸建模并认证工作;对全镇3617个领取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进行手机APP人脸识别认证工作,至12月底,完成认证100%。
2017年,三街镇全年新农保缴费人数6013人,完成3351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人脸认证,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扣代缴人数11146人,发放社保卡11777张。
精准扶贫
2017年,三街镇对精准扶贫户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精准扶贫标准的37人(户)进行了一票否决,新增贫困户19户,返贫8户。至12月底,全镇有贫困户274户,贫困村2个。组织各帮扶联系人对142户贫困户进行产业验收,发放产业扶持资金28.4万元。严格按程序开展“双认定”工作和溶江村脱贫摘帽工作,全年完成34户138人脱贫摘帽认定,实现该村脱贫摘帽。
2019年,三街镇共有贫困户335户1098人,贫困村2个,潞江村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末,有123户382人脱贫。
历史文化
三街镇建城时因设有东街、南街、北街三条主街而得名。
风景名胜
综述
三街镇风景名胜有古灵邑八大景(百丈霁雪、千秋文笔、黄岗狮拱、亦壁象蹲、烟寺晓钟、元真仙迹、显震灵湫和显惠灵湫,后人称之为“老八景”)中前七景。
南街
南街是三街古城最早成行、繁盛时间最长的一条街,长340米,地势形若龙舟:两端高中间低,龙头衔县衙岭,龙尾穿镇南门。三街六巷中的黄家巷和陈家巷便位于此。南街早在唐开元年间(713—742年),便在街西的枫木山上建有如意寺,并开凿了黄家井。街西南城墙内有一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泉水塘,因塘边修建了南寺,故泉水塘取名为南寺塘;寺前修建的水井也名曰南寺井。塘畔于唐末还建有南岳庙,清康熙年间(1654—1722年)仍香火旺盛;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又增建两廊并搭建了戏台。塘边还陆续修了精忠庙、娘娘庙和养济院(类似于现今的福利院)。养济院门楼额匾书“奉宪施仁”,入院者“生给月粮,死给棺殓”。民国初期,南街人口增多,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在街中新开凿一井,名“中兴井”。
北街
灵川县治于宋绍定四年(1231年)迁新址,择城中最高处小土岭建立县衙,世人称之为“衙门岭”,沿用至今。鸟瞰三街古城,衙门岭犹如轮船的舰岛、印章的把柄,兀立城中,县衙设于此,以示中心和威权所在。北边城门曰:“拱北门”。京城居北,躬身拱手面北,以示对皇帝的尊重。古代南方城镇设立城门,多用“承恩”、“迎熏”等诸如此类来命名北门,缘由基本于此。古驿道(官道)自北而来,进拱北门入北街,办理公事的去县衙,一般过往行贾则由北街穿南街出镇南门而去桂林。在城墙建好后,为便于车马通行和急于赶路的行贾过境,还在拱北门和西化门的城墙外,新建了与南门圩相接的驿道,可直通“县前铺”驿站。驿道旁又自然形成了一条长230米的半边街,又名“西关外”、“北门背”。
东街
自三街古城中心衙门岭往东还有一条叫东街的大街,街长360米,街头始于衙门岭,街尾是面临漓江的东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