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也延伸到思想教育。做为提升素质及
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观不正在中国互联网路因小说及论坛的使用而流行, 如“毁三观”一词在中国2012年下半年成为网络新鲜词于在2012年10月到达顶峰,形容一件事情极端颠覆自己的
价值观和世界观。
世界观范畴相对较广,其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人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是指于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而价值观则是指对体现在商品里的
社会必要劳动的看法。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人生观和价值观。反之,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对世界观起反作用,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净化世界观的清新剂。
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
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
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
唯心主义世界观和
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
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
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
苦乐观、
荣辱观、
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意识形态,是一定
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
幸福观、苦乐观、
生死观、荣辱观、
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
世界观的制约。
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
社会行为,涉及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是人们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
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
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
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