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山城
1965年张凤翔执导电影
《三进山城》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5年摄制,1966年上映的抗日题材剧情电影,由张凤翔执导,赛时礼编剧,梁音、张继强、王建华、石天等人主演。
剧情简介
1943年,八路军刘连长和项指导员奉命率队插入敌后齐阳县,消灭县城内的敌人,搞垮敌人的军火供应,迫使其把“扫荡”牙山革命根据地的鬼子牵制回来,他们来到齐阳城外的七里营村扎营。为了摸清城内的情况,刘连长、张排长化妆后进了城。在城里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他们摸清了敌人的军火储存和运输情况,最后利用汉奸侦缉队长刁德胜、警备队黄队长和王翻译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混出了城。
齐阳守备队长小野得知“八路进城”,便认为与弹药库有关,命令黄队长和刁德胜加强警戒,并改变了弹药运输计划,结果使刘连长的伏击计划落了空。于是,刘连长又二次进城。他们来到王翻译家,控制了他,并让他供出了小野的行动计划。等刁德胜赶到时,刘连长早已离去,此时,张排长炸毁了弹药库。
经过八路军的几次打击,小野再也坐不住了,他准备借过中秋节送慰劳品为名,出城偷袭八路军。刘连长再一次率队进城,全歼城内敌人,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电影《三进山城》的原著小说是军旅作家赛时礼依据自己的亲身战斗经历所创作。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副导演韩敏回天津探家时,在火车站的书摊上看到了《三进山城》,那时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在筹备拍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的影片,韩敏发现这部表现抗战题材的小说很适合用来拍摄影片,便买了下来。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后,韩敏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导演张凤翔,张导演对此也很感兴趣。他马上给山东人民出版社发电报,得知作者是济南军区一个特等残疾军人。于是长春电影制片厂马上派张凤翔导演来到济南,与济南军区联系并征得同意拍摄该片。张导演本想叫赛时礼去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电影剧本,但因为赛时礼的身体状况太差,所以决定在济南改编。
电影准备拍摄时正值新年前夕,张凤翔导演和韩敏都没有回家过年,与赛时礼一起紧张地改编电影《三进山城》的剧本。赛时礼在编写电影剧本,由于身体虚弱,曾几次昏厥。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赛时礼尽管对电影创作不熟悉,但是他那战斗生活却帮了忙。电影中把手榴弹捆在侦缉队长刁德胜腰间,而把导火索穿过他的衣袖握在八路军连长手中的情节,就是赛时礼在战斗中使用过的办法。电影文学剧本《三进山城》与小说相比较,故事情节的主线没有变,不过三进山城的目的由除掉叛徒、营救被捕同志改为配合八路军反扫荡,消灭盘踞在齐阳城的鬼子。
拍摄日程
1965年5月,《三进山城》电影文学剧本定稿,进行分镜头处理。7月25日电影《三进山城》在东北的兴城与山东的蓬莱正式开拍。
制作发行
1965年10月,电影《三进山城》拍竣,1966年4月影片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拷贝发行280多个,随后又被翻译介绍到东南亚、东欧、非洲一些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香港《大公报》曾报道该片在香港放映一个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三进山城》被诬陷为“歌颂”“叛徒”,与其他文艺作品一样,遭到了批判与禁映。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被粉碎后,《三进山城》作为首批解禁的影片又开始在中国大陆放映。
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总政治部为了加强部队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又加印了30个拷贝,当时中国大陆共加印发行了130个拷贝。
播出信息
影片评价
《三进山城》是一部典型的娱乐片,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便是矛盾集中,情节简练,一波三折。片中主人公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三次出入山城,三次交火,构筑了一个宽裕地表现人物的时空。人物交叉的更替、事件发生地点的移位及完成任务时间的更改,安排得环环紧扣,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同样的事件,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现三次,这充分显现了编导在讲述故事方面的艺术功力。同时,这样的结构安排也加强了影片的节奏感,使影片的惊险气氛既张弛有度,又层层叠加,直至高潮。(《百部优秀爱国主义影片观赏指南》评)
《三进山城》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心脏抗击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英勇事迹,它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表现了八路军机智多变的战斗风格。比如剧中把手榴弹捆在侦缉队长刁德胜腰间,而把导火索穿过他的衣袖握在八路军连长手中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红(《联合报》记者)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02:23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