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即从上施治。一般是指病证在下,取治于上。
解读
1、指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或指吐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2、指针刺上部穴位治疗上部疾病。
中医应用
1、上病上取: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在上,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之上部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如气积胸中,针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灵枢·卫气失常》:“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
2、下病上取: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下,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如大便不利,由于肺燥不能行水,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舌苔薄黄,脉数,用清肺饮(桑白皮、麦冬、茯苓、黄芩、木通,车前)从上焦治疗;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子宫脱垂,用蓖麻子仁捣碎敷百会穴等。本法的运用,当以谨守病机为前提,结合病因、脏腑经络辨证,注意整体联系以及上下升降的调节。
3、吐法:使用催吐药或其他能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如羽毛探吐、指压舌根引吐),通过呕吐使停痰宿食或毒物随吐排出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适应本法的急证,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尚留胃中。常用催吐药瓜蒂、藜芦、胆矾等适用于实证;参芦适用于虚证。年老体虚及孕妇等一般应禁用或慎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