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上海市艺术类公办高中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简称‘’上戏附中”,创建于1925年5月,位于中国上海市。是由上海戏剧学院和静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所艺术特色高级中学,是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简介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原上海市培进中学)是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一所艺术特色高级中学,是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戏剧学院是全国著名并具有60年历史的艺术大学,是国家教委认定的可自主制定录取分数线的高等艺术学府。学校依托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的教育资源、文化氛围和高级中学的管理模式,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的高中文化知识,又有一定戏剧影视表演基础、戏剧影视文学基础(含编导)、美术基础、播音与主持基础技能的学生,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艺术特长学生,也为全国综合类大学输送有专业基础的学生。
学校有着八十余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先后培养出了著名学者余秋雨、作家程乃珊、演员肖雄等一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学校先后荣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学校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质量优异,特色显著,《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曾连续报道学校办学实绩。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使用原上海市培进高级中学校舍场地,学校具有公立转制性质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下,实施高中学历教育。
学校以“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合格+特长”为培养目标,具有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上海戏剧学院指派一位专业人员出任学校副校长,参与学校整体办学规划、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尤其是加强对艺术特色教育的管理。艺术班在按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增设艺术专业课程,开设戏剧影视表演基础、戏剧影视文学基础(含编导)、美术基础、播音与主持基础四个艺术专业课程。上海戏剧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教授,为艺术特色班单独制订和编写“戏剧影视表演基础(含播音主持)、戏剧影视文学基础(含编导)、美术基础”各门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包括设计各种教学课件、音像资料。为了能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在静安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组织“师德好、业务精、水平高”的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上海戏剧学院聘请由以上海戏剧学院专家、教授为主的高校教师,分别担任各门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实行小班化教学。三年后,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上海戏剧学院将会给予优先录取。
随着艺术特色办学的逐渐成熟,艺术班生源质量大幅提高,不少达到市、区重点中学分数线的优秀学生纷纷进入上戏附中艺术班,他们文化学习充满自信,专业训练拨动了灵性,如2007、2009届学生王林、周倩莺同学作为“尖子生”进入上戏,2010年又作为上戏的“尖子生”,直接进入纽约电影学院深造。
学校从2007届首届艺术班学生毕业至2014年,每年都有75%以上的学生考入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能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
在上戏附中的艺术班毕业生中,已有不少学生在影视界中崭露头角。2007届毕业生朱奕静苑新雨陆晟杜光祎王倩颖等同学都是东方卫视节目的当红主持人;2009届毕业生江予菲同学现担任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节目主持人;2009届毕业生周倩莺同学担任“剪辑/后期”的长片电影《飞天鱼》于2013年11月起在全国公映;2010届毕业生王奕瑾银幕首秀《危险关系》曾在各大影院热线上映;200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潘之琳同学曾担任多部影视剧的主角,2013年被保送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不仅如此,在各高校就读的本校艺术班毕业生大多品学兼优、专业拔尖。
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地处中心区域,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也十分便利,校园内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硬件设施齐全,师资雄厚,基础教育扎实,是有志于将来报考高等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理想基地。
办学历史
1925年5月,英国人安娜·培成女士创办培成女中。校舍最初坐落于卡德路爱文义路,即石门二路北京西路口。
1954年,培成女中先后与协进女中、锡珍女中合并,成立了上海私立培进女子中学。此后,培进由私立改为公办,从最初的女子中学转为男女兼收的完中。
1963年2月,学校迁至康定路770号的现址。此后,培进以校风淳正、校纪严明长期为社会所称道。
1980年8月,培进合并了胶州中学高中部。胶州中学又为南屏女中与交通中学合并而成。至此,培成、协进、锡珍、南屏、交通,共计五所历史悠久的沪上名校,会聚精华,锤炼出上戏附中的前身——上海市培进中学。
1989年起,学校在师生中掀起了学习陶行知的活动,以后学陶师陶就成为学校的办学传统,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培进中学也被评为全国学陶先进校。
1998.7-2011.9,学校为公立转制学校。
2004年8月,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正式签约,决定利用静安区优越的区位优势,依托上海戏剧学院雄厚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实行联合办学。原上海市培进中学也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今天的上戏附中校容典雅美观,充满人文气息,各种硬件设施配套先进,能够满足艺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学校通过了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
学科建设
艺术创想:即教育戏剧,它区别于舞台演出,是以过程为主的,即兴表演的戏剧课程。参与者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想象,调动自己的经验,在戏剧实践中开拓,发展,表达,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感觉,达到开启智力、增加知识、活跃身心的目的。文学班学生在学习故事、散文、评论基础上,进阶式参与艺术创想课,尝试用表演的形式来体验戏剧。该课程设置共三年,在系统教学的大框架下,循序渐进的明确阶段性教学目的,先后由吕品、陈新煌、黄戈及付小萍老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动作思维,让这种思维贯穿于戏文创作过程中。
视听语言:是利用画面和声音向观众发出信息,与观众沟通的一种主要的电影艺术手段。将语言文学的剧本转换成影像元素和声音元素,综合表现在一起形成视觉听觉感官上的一种新的非文字语言,更好的直观的表现剧本主题、情节、内容。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内容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故事朗读与座排:这门课是文学班在高二下学期开设的,通过上学期对故事写作的基本训练,学生初步有了构思故事的能力,初步明白故事写作与散文、记叙文的区别。通过对自己作品的排练和修改,更深刻地体验故事创作中人物的塑造和戏剧动作的重要作用。
音乐欣赏:即音乐的欣赏。它是指“有倾向地倾听音乐”。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体裁及样式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外名曲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名画赏析:本课程是文学班高一年级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这门课通过对世界各国美术的历史面貌与隐含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的介绍,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意识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并不仅仅只能停留在视觉的美感上,更要注重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更使学生在今后的戏剧影视美术创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看图说话:通过单幅或多幅图画,引导学生由部分到整体进行观察、联想、描绘图画中的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声乐与语言发声:声音与语言的发声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台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声乐课所采用的发声与语言训练方法是与戏剧紧紧相连的。即在原本枯燥的声乐训练中,声乐教师将运用戏剧学院的特色,即戏剧化的训练方法,将戏剧融入到发声当中,运用情感、想象、动作等诸多戏剧中最主要的元素,帮助学生发声,歌唱。
表演:表演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观察、模仿、体验练习和故事角色的扮演,亲身体验人生哲理,启发学生思考与判断能力,除了学习表演基本知识与技能外,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教育。
速写与创作:该课程聘请上戏的资深教授为骨干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教学方法,从造型正确、形象立体、整体感强这三方面入手训练学生的塑造能力,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速写课请上戏表演系学生做模特,培养学生快速记录、敏锐观察的能力。创作课聘请上戏舞美各专业的设计专家来主讲,采用命题创作和自由发挥相并举,结合观摩学习上戏学生的优秀作品,极大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师资力量
文学
吴新嘉: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上海戏剧艺术进修学校校长。1992年作为中加交换学者,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交流讲学。曾发表多部影视剧作品和论文。主编出版《艺术点亮人生》、《相聚在紫藤树下》、《梦,开始的地方》和《时光的橡皮筋》等多部中学艺术教育论文集和《现代戏剧小品和戏剧片段》等中学艺术教材。
朱国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艺术原理》、《艺术新解》等著作。
刘明厚: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外国戏剧教学与研究。著有《西方悲剧导读》、《真实与虚幻的选择》、《二十世纪法国戏剧》等著作和论文近百篇,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颁发的各种国家级奖项。
孙祖平: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硕士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戏剧巨作理论与实践、电视剧作理论和实践、电视节目和定时节目主持人研究和实践等领域的教学,主要作品有:话剧《风铃》、《徐虎师傅》等;电视剧《天梦》、《傅抱石》等,多部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及金鹰奖。著有《论戏剧的题材与主题》、《戏剧小品剧作概论》等书籍。
徐珺:博士,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艺术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曾发表《民族戏剧的三种模式研究》等多篇论文并获上海市教育多个研究项目。创作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品。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
姚育明:作家,上海文学杂志资深编辑,著有《手托一只空碗》,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通过对万事万物、一草一木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潜在情谊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张福海:哲学硕士,戏剧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戏剧史和戏剧理论研究。著有《插图本中国戏剧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戏剧鉴赏》(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等书,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分别在《中华文史论丛》、《戏剧》等国内及台湾地区的报刊发表。现为上戏附中文学班散文课主讲教师。
付小萍:国家一级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长期从事戏剧创作和大型综艺节目编导工作。导演的戏剧小品多次获省级奖项,其中1996年参与导演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及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钱苑: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会员、上海音协理事。长期从事中外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体裁风格、西方现代音乐等诸多学科教学与研究。撰有《粤海沧桑》《歌剧概论》《音乐作品分析》等专著。在附中主讲《音乐赏析》。
王伯男: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话剧、影视编剧与影视导演方面的教学与创作。其创作的话剧及影视剧作品《共和国不会忘记》(话剧)、《下辈子还做母子》(电影)等曾获中国电视“飞天奖”、文化不创新奖。出版专著《粉墨中国》、《中国艺术十六讲》等书。
徐煜: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编写出版多部影视剧作品,现担任《视听语言》主讲教师。
吕品: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上海戏剧学院人类表演学博士在读研究生。2012年上海市阳光学者,曾出版了《上北大的N个理由》一书,现担任《艺术创想》主讲教师。
陈新煌:上海戏剧学院人类表演学博士研究生、李婴宁陶冶教育剧场教学总监、应·戏剧工作室艺术总监,长期担任针对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课程讲师,参与编撰上海市中小学《教育性戏剧实用教材》。现为上戏附中艺术创想课主讲教师。
表演
黄戈:毕业于挪威卑尔根大学硕士,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讲师,担任《艺术创想》主讲教师。
崔瑞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授。长期从事戏剧学院的声乐教学,从事“说”与“唱”的发声研究。发表《话筒前的声乐教学》等论文多篇。专著《声乐与语言发声》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材建设规划丛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王灿:上海师范大学表演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台词和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撰写的表演教育论文《理性缺失——浅谈当前主持人教学中的误区》曾获上海市第四届学校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赵艳: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讲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艺术硕士。现主要从事表演系音乐剧声乐专业教学及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曾在全国艺术新人选拔大赛中获青年组民族唱法金奖。在上海市教师之歌原创歌曲比赛中获独唱、重唱金奖。曾连续三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并获好评。
顾邦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二级演员兼导演。曾导过《一朵康乃馨》等二十多部戏剧小品,分别获省、市级大奖。
徐卫宏:教授,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曾获俄罗斯·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戏剧学博士学位,指导过多部话剧、音乐剧作品。
汪齐风: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芭蕾舞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注册教师。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金奖的女演员。
邢桑:硕士,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讲师。曾主演大型舞剧《杨贵妃》,曾获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
吴佳琦:上海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乙组金奖;首届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古典舞银奖。主演舞蹈诗剧《妈祖》获全国荷花杯舞剧比赛表演金奖。
史云龙: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现为上海歌剧院舞剧团舞蹈演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主管。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研究,教学经验丰富。曾担任《尼罗河边的回忆》、大型诗歌《家园印象》等多部舞蹈作品的编导和现场执行导演。
美术
郑国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1992年-1994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进修。作品被国内及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他擅长写景,笔法细腻。长期从事绘画基础教学、舞台绘景教学及实践。
付建翎:硕士,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上海戏剧学院的绘景教学和绘画基础课教学。参加和指导过《阿依达》等几十部大型剧目的绘景制作。有《福字的老灶》等多幅油画参加全国和本市展览。《大堂无声》等画作被收入《中国风情画集》。
李芽: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等专著。
吴亦葆:画家。长期从事油画.国画.书法创作研究。油画《伴侣》曾获得市级美术创作优秀奖、油画《太阳》《葡萄美酒夜光杯》等分别参加上海2012年春季画展和2013年现代画展。曾参与《邋遢大王历险记》、法国古任巴导演的《鲁宾荪漂流记》等上百部电影与电视动画作品的背景制作。2000年初受聘于上海戏剧学院动画专业,在上戏附中担任美术基础教学。
教学建设
一、办学理念
“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依然是坚持的办学理念。“幸福教育”理念提出多年,在过去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通过艺术教育落实“幸福教育”理念,学校还要在实践中继续开掘“幸学校福教育”的内涵,艺术教育是学校不变的选择,但艺术教育不能只是部分学生才艺得到发展,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本轮规划中学校将“幸福教育”内涵定义为:
彰显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的幸福文化,构建清新雅致、温馨和谐的幸福校园,打造教学相长、民主合作的幸福课堂,培养人格完善、乐观进取的幸福学生,成就健康积极、智慧优雅的幸福教师,提升整个学校的幸福指数。
二、办学思路
学校希望达到课程精彩、管理精细、“幸福”精研、文化精致的目标。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加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增强人文底蕴的积淀,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德立校、特色兴校、以艺润校。
三、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知行并举,德艺兼修,人格完善、乐观进取的高中毕业生。
四、教师发展目标
成就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智慧优雅、积极健康的教师队伍。
五、学校发展目标
在幸福教育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足静安,依托上戏,把学校建设成为上海一流,全国知名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特色普通高中。
优秀校友
知名校友
余秋雨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著作《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
肖雄,76届校友。78年参军在空军政治部话剧团任演员。曾拍摄过《他们在相爱》、《鸳鸯楼》、《电梯上》等十余部电影及《蹉跎岁月》、《女人们》中有上佳表演而被选为最佳女演员。92年因话剧《特殊军营》中的表演获全军汇演表演一等奖,曾荣立三等功一次。现为话剧团一级演员。
朱咏华,63届校友。一医毕业后曾任仁济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82年赴美进修,曾任新墨西哥大学神经外科研究员。现任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副教授,低创伤外科研究室主任。曾在欧美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5篇,并至世界各国医学中心讲学15次。出版了《现代血管外科》第5卷(美国)、《显微外科学图谱》(美国)等书。他有美国9项发明专利,22项除美国外世界各国的专利。其最高荣誉为90年12月14日美国国会的国旗是以他的名义升的,用以庆祝他的成果及加入美国国籍
陈家翔,61届校友。现任中华造船厂副厂长。他负责制成磁钢系船柱获得上海市科技三等奖,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年获得全国优秀管理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孙民强,54届校友。现任宝钢能源部部长,宝钢三期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1993年3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丁涤和,61届校友。65年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在北京外文出版社曾参加毛选四卷的出版工作,79年任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欧美处处长,全国青联国家部部长等职。曾先后随团中央历届第一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副主席访问了20多个国家,为我国青年外交作出了贡献。
曹齐,63届校友。上海师大中文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擅长金石书画、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宗教协会会员,入选《当代中国美术家名人录》、《国际中外名人录》。著作有《篆刻之美》(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刻印技法图解》、《儿童学画启蒙》、《中国历代名画欣赏》、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美术》。一九九四年赴美赴新加坡办个人画展,作品为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盛重庆,61届校友。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8年任江苏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副台长。1985年任南通市广播电视局局长。1988年调任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1991年起任上海电视台台长,现兼上海大学教授。
程乃珊,64届校友。作家,上海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基督教女青年会前苏联菲律宾等国。90年去香港定居。现任香港勤十缘出版社、黄金屋书公司、勤十缘制作中心经理及社长助理。
程树琪,61届校友。学生时代就被评为优秀团干部,受团市委表彰,并获团中央颁发的纪念章,受到胡耀邦同志接见,现任辽宁省化工研究院技术开发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大连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曾获化工部、水电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三次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多次评为大连市三八红旗手。93年评为化学工业全国劳动模范。95年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辛建雯,54届校友。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杨玉蓉,60届校友。中学时代均在培进中学度过。64年音乐学院毕业后至上海歌剧院、上海歌舞团上海轻音乐团担任独唱演员。76年赴法国、加拿大演出。84年到86年期间举行三次星期广播音乐会。92年在上海举行独唱音乐会。曾录制了《二月见罢到如今》、《蓝色多瑙河》等十几张唱片专集。现任轻音乐团党支部书记和附属轻音乐学校校长,并继续担任独唱演员。
优秀毕业生
朱正廷: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舞专业(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国舞表演比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同年9月,以中国舞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王 林: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07年以文化成绩第一名进入上戏,2010年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去纽约电影学院学习)
周倩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2010年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去纽约电影学院学习)
朱 梦: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应艺能: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姚 相: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张 芒: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于佳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何雨婷: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张垚惠子: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陶晨帆: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章天娇: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陈 煜: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赵怡君: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服化专业(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袁俊豪: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灯光专业(通过艺术尖子生常年考)
袁 梦:上海戏剧学院剧场管理专业
姚 漪: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
赵绮仁:上海戏剧学院群众文化专业
刘 旭: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市艺术类表演统考第二名)
谭阔阔: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顾晓阳: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佟 瑞: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市艺术类表演统考第一名)
林 楠: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吕贝妮: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丁宇佳: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专业
王伊琦: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音乐剧专业
琚一品: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蒋 运: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胡思祺: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苑新雨: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现任SMG《音乐前线》节目主持人)
王倩颖: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华师大播音与主持专业全国考试第一名)
司徒纯纯: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全国专业考试第二名)
郑博涵: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全国专业考试第五名)
施喆菁: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全国专业考试第一名)
唐 琦: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王珅安: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沈天慧: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服化设计专业
邱叶静: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张 征: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严佳韦: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王任伟: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郑 寅: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樊琛璐: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顾俊彦: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叶 韵: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王小境:上海戏剧学院媒体创意专业
潘之琳: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全国专业考试第一名)
洪 悦: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全国专业考试第五名)
钱儒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全国专业考试第六名)
唐培彦: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王奕瑾: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李艺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教育专业
许俐佳:北京电影学院
李 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导演系
秦如心: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导演系
林天则: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全国专业考试第一名)
吴冠震: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系
夏翰杰: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系
沈吟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策划专业
江予菲: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上海只招一名学生)
高也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朱隽晨:中国传媒大学
顾 俪:中国传媒大学戏文系
吴君和:中国传媒大学
胡仪嘉:中国传媒大学
卓文怡:中国传媒大学
张笑影:中国传媒大学
许魏洲: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系
徐晋佩: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
张桉阳:中央戏剧学院编导系
羊一梵:中央戏剧学院电影制作系
杨海涛: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系
缪 赟:中国美院
曹骋隽: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王 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全国专业考试第一名)
马斯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上海“全家都来赛”总冠军)
姜皖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
余亦舒: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专业
康乃菁:解放军艺术学院戏文系(专业考试第一名)
罗东涓:同济大学表演系
杜光祎:同济大学表演系
沈一斐:同济大学表演系
徐海龙:同济大学表演系
吴莫:同济大学编导专业
桑 双:同济大学表演系
赵越:华东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林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
龙枭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
汪可涵: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
张梦迪: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
朱丹妮:华东师范大学
张允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徐易成: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校园环境
学校建筑
培成楼
培成楼得名于学校第一任校长安娜·培成女士。楼上镌刻有“1925”字样意在纪念我校建校时间。培成楼在上戏附中的楼宇群中起着承载文化底蕴的重要作用,旨在纪念以安娜·培成校长为代表的建校先驱们的筚路蓝缕之功。常思先辈之懿范,嘉惠后世之师生。
培进楼
上戏附中的前身即是上海市培进中学。培进中学在发展过程中以校风淳正、校纪严明长期为社会所称道。“培进中学”这个校名也凝聚着几代附中校友对母校最深情的回忆。将主教学楼定名为“培进楼”,意为珍惜学校悠久的办学传统和成果,为附中的校友们珍藏住一份永远的母校情结。同时,也寄寓一代代年轻的附中学子不负学校栽培,奋发前进。将来的上戏附中校友群江山代有才人出、桃李芬芳满天下。
润艺楼
润艺楼是上戏附中艺术生艺术实践的主要场所,取名“润艺”意在彰显学校艺术办学特色。“校不在大,有魂则名;廊不在深,有韵则灵”,坚持我校文化为魂、艺术为韵的校园氛围建设,以艺润校、以艺润人,让艺术成为附中学子信手拈来的耳濡目染。
紫藤阁
紫藤阁,因其下有紫藤而得名。紫藤堪称上戏附中之“校花”,每年暮春时节,醇香馥郁似酒酿、紫气氤氲如花海。紫藤阁的白墙,如一面从天上撒下来的轻纱。日午当庭、微风过处,恍然间,花影暗几重,疑是白纱动。
行知楼
因上戏附中图书馆“行知图书馆”而得名,又与“行知”道、“行知”像遥相呼应,展现了在我校发展过程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在校园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行知楼与骥德楼联璧,行知骥德,寓意致知而躬行,自然可成温润君子,仪德弥彰。
骥德楼
“骥德”典出《论语》宪问第十四篇。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郑玄注曰:“德者,调良之谓。谓有五御之威仪。” 寄寓附中学子如千里良马,有德有行,有仪有表。“骥德楼”现是上戏附中德育工作团队的主要阵地。
胡蝶故居
因历史原因挪作他用。
明人沚
《易经》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从中拈出“明人”二字,因势赋形,绍继传统,是为“明人沚”。作为校园人文长廊起点的“明人沚”,寓意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希望学校学生继承大到华夏、近至附中的悠久的人文传统,增加人文关怀;希望学校的教育没有让“人”消失,而是让人的价值、个性和独立人格得以凸显、彰明,此为“明人”的第二层寓意;第三,教育使人心明,通过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能促使人崇德明礼、笃学明志、智慧明达。
秋雨轩
“秋雨轩”得名于学校校友、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家、戏剧理论家、文化史专家余秋雨大师。轩内藏有余先生赠送给附中的整套学术著作、文学著作。余秋雨一行参观附中校园时,曾在“秋雨轩”前欣然驻足,看母校变化,硕果累累;话当年情状,意气风发。君子之道,念兹在兹。附中为拥有大师级的文化坐标、灵魂坐标和生命坐标而骄傲。
地理信息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地址: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770号
邮编:200040
参考资料
上戏附中简介.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简介(2013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在年轻的舞台上放飞梦想.新民晚报数字报.2014-12-3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23:52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