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沙村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下辖村
上沙村,位于长安镇西南部,距镇政府7.2千米,面积7.5平方千米。该村北高南低,北靠莲花山,南临珠江口,中部和南部为沙砾地带。村边有大金钟山、麒麟山、蛇山、九垅山、山口山、圹尾山、虎山、横垅山、上双岗、下双岗、瓮岗,最高海拔150米。东接墐头村,东南邻西坊村,西邻厦岗村、沙区村(厦岗社区),西北连虎门镇怀德树田村。北宋时期,当时已有曹、梁、甘等数姓居民杂居于此。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孙氏先祖孙常德次子游学来到上沙,看到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便在此定居下来。因此地古时为海滩,后有黄沙堆积成沙丘,呈长带状,曾用名长沙,后由于村舍建在沙滩上端而改名上沙。别名沙溪,因上沙孙氏第八代孙“沙溪”而名。
乡村介绍
元朝,属东莞县。明天顺八年(1464年),属东莞县恩德乡第九都。清末,属缺口司。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北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属第六区、太平镇;1955年,属沙头大乡;1958年,属虎门人民公社沙头生产大队;1961年,属长安人民公社沙头生产大队;1983年,属长安区上沙乡;1987年,属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管理区;1999年,属长安镇上沙行政村;2005年,属长安镇上沙社区。
世居村民有曹、梁、甘、孙、高、霍等姓,以孙姓为主。孙姓先祖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从杭州迁至广东南雄府珠玑巷;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迁至东莞县园头山;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迁至此。
2015年末,户籍人口2998人,其中男性1492人,女性1506人;80岁以上124人,最年长者97岁(女);海外留学人员3人。外来暂住人口约5万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336人。另有越南、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的华侨。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长安话。
经济概述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黄麻等,水草也有大面积种植。20世纪50年代初,全村一半稻田只能种单季,平均亩产为150千克左右。后来村大力兴修水利,所有稻田改种双季稻。1961年,亩产300多千克。70年代,村开办有木工厂、榨油厂、榨糖厂。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2015年,全村有外资企业67家,民营企业160多家,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经营行业涉及电子、玩具、服装、五金、塑胶、纸品、鞋业、运动器材、织绣等。2015年,村集体经营总收入1.35亿元,总资产9.22亿元。村民收入来源有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特色农产品有香蕉,传统节庆食品有红团、松糕、米饼、荔枝干和龙眼干。
省道S358线以及乡道建安路、振安路、莲湖路经过该村。1985年通自来水,20世纪80年代末通电,90年代末通电话,2000年初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2015年,村中有小学1所,幼儿园4所。有篮球场6个,有体育公园、上沙公园各1座,有老人活动中心1所,农家书屋(藏书约1.8万册)和电子阅览室各1间。
著名景点
孙中山先祖故居
孙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约公元一三五零年)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响,孙常德由浙江杭州举家徙居南雄珠玑巷,为明朝东莞伯何真赏识,被聘为西席(教师),遂偕家人迁居东莞员头山乡(何真家乡,今茶山黄屋、刘屋二乡)。后来,孙常德次子孙贵华由员头山迁居35公里外的上沙一带生活,时上沙地区已有人居住,之后蒋姓(亦由杭州迁来)和任姓相继迁入,遂成村落。所以也就由汉族广府民系南迁广东的中转站——南雄珠玑巷迁来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礼赞公搬迁至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根据孙中山
约在明朝成化年间,孙常德第5代孙孙礼赞偕子孙禘儿(字乐川)、孙禘宗(字乐南)徙居香山涌口村,也就是中山市。间中因兵荒马乱,孙礼赞父子曾回东莞避乱或取食粮,后又分别返回涌口(长子孙乐川分居左埗头)。此后数百年间,上沙孙氏与左步村孙氏多有来往。清顺治前后,涌口村孙乐南第5代孙孙瑞英迁居翠亨村西北处的迳仔蓢村。孙瑞英后裔曾迁回涌口村生活,后又从涌口相继迁出。乾隆三十九年(1774),孙瑞英第4代孙孙殿朝由涌口迁入邻近迳仔蓢的翠亨村,并与房亲在迳仔蓢修建孙瑞英祖祠,孙殿朝乃孙中山高祖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5月11日,“广东孙族欢迎中山家先生恳亲大会”在广州召开,莅会者均为“自南雄珠玑巷迁来广东后,散居各处”的孙氏后裔,会议主持人孙龙光说:“今日,我族孙氏叔伯兄弟开恳亲会,欢迎中山家先生”,孙中山在会上也发表演说,称“今日得与我族叔伯昆弟相见,甚属欢喜” 。当时,东莞上沙乡孙族曾派代表数十人莅会,并与“中山家先生”茶话、合影。
会后,上沙父老收到“广东孙族欢迎中山家先生恳亲大会摄影纪念”照片和《孙族恳亲会欢迎中山记》纪念传单。两件纪念品现由与会者孙同发之子孙衍佳收藏。还有赠给上沙孙氏宗词的一副对联:“萃子姓于家乡,木有本,水有源,五世箕裘开莞岭;妥先灵于寝庙,宗念功,祖念德,三房俎豆贡备山。”(“三房”是指上沙孙氏祖先礼、礼和、礼忠三个房系)。
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经过近13年的实地调查考证,得到初步结论:孙中山乃广府人,近祖的祖籍是东莞。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印《总理年谱长编初稿》,请孙科审定,他并未对书中的“东莞说”表示异议。而且在1948年,他还为东莞上沙孙氏家族题词曰:“国父先代故乡”。
1929年,孙中山哥哥孙眉的孙子孙满、孙乾曾由当时东莞县长黎国材陪同,带省文史馆长邓茂垣到上沙村调查考证祖宗事。1946年,在上沙村口建有一座牌坊,上有孙中山之侄孙孙乾亲题“中山大道”4字匾额,书题对联:“中所景仰,外所敬从,革命首倡共和肇造;山无不容,河无不润,故乡追念,浩气长存。” 孙中山逝世后,上沙孙姓族人在村口公路旁建“安乐亭”纪念,亭上有孙中山之子孙科书题“国父先代故乡”6字的匾额。
1992年6月,孙满、孙乾偕眷到上沙拜会宗亲。上沙地区仍保存有孙氏大宗祠、孙中山一至四世祖墓和分支香山的三世祖祠堂,邻近358省道的上沙村口立有牌坊,上有孙中山瓷像和孙满题“孙中山先生先代故乡”坊额,另有中山公园和孙中山纪念展览等设施。
2014年8月26日上午,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在东莞市长安上沙沙溪新苑捐赠孙中山铜像并进行揭幕仪式。孙穗芳表示,长安上沙作为“国父孙中山先代故乡”,和自己祖父有极大渊源。
孙氏宗祠
座落于长安镇上沙村的孙氏宗祠,始建于明氏中叶,清同治初年,香山中山市)左步头宗亲赞助增建了宗祠,方才使祠宇显得巍峨壮观,形状如踞一般,并于宗祠落成之日馈赠楹联,叙述孙氏世系源流,意赅言简,以教导后人不忘先祖恩德。楹联云:莘子姓于家乡,木有本,水有源,五代箕裘开莞岭;妥先灵于寝庙,宗念功,祖念德,三房俎豆贡香山。
一九八六年秋,欣逢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周年,中山大学历史研究室联同东莞市政协、文化局等,在长安镇召开孙中山祖籍研讨座谈会,上沙村和旅港同乡会均应邀列席会议。与会者以大量史料,证实孙中山代系出自于上沙村。广东省电视台随同拍摄了纪实新闻:孙氏宗祠,上沙村新貌,后在电视荧屏上播映,成为一时之重大盛事。旅港乡亲躬逢胜会,籍此倡议,修缮宗祠,扩建学校。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被长安镇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1月27日上午,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在孙中山先代故乡上沙社区孙氏宗祠举行,以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中山先代三世故居
此礼湮公墓未修之前,原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土坟。同治三年。香山孙氏后人渡过滚滚大河,捐资重修了这个公墓。他们没有想到这里的风水如何,只知自己的先祖既然来源于上沙,就应当认祖归宗,以不忘先代福德渊源。饮水思源,为孝心驱使来此重修公墓。可以讲,此墓保存的意义,不在于风水如何龙脉是否?!而是充分证明一个事实: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代系来源于长安镇上沙村。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座落于广深公路上沙村路段旁。是长安人民为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学习先生为中华民族奋斗终身的精神而精心建造的。当您步入中山公园的正门,一尊孙中山先生浮雕像高高矗立眼前,不由使人心生崇敬之情。沿着公园水泥路面徐徐前行,路面两旁是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清澈的小河上柳丝拂水、碧水涟漪;山麓上荔树棵棵、翠竹一片……在荔枝林荫中,现存有一座明代古墓,这即是孙中山先代三世祖坟,它背靠三角形令旗状的青山,面向狮子洋大海口,是风水风景俱佳的宝地。第年逢清明、重明时节,孙氏子孙纷纷远涉珠江来此拜祭,表达了子孙后代不忘先祖的恩德渊源,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孝精神……中山公园不仅风景秀丽、环境宜人,亦已成为人们追忆中山先生崇高之品质,牢记先祖恩德渊源,提高自身修养品格的庄严之地。
代表性人物
孙礼和(生卒年不详),明授谏议大夫。
孙绍廷(生卒年不详),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翰林学士,朝廷御赐其“玉堂金马”金匾,题款为“咸丰”。礼禋公祠入门屏风为其写有“旨赏戴蓝翎”五个大字。
孙耀祖,生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曾任岭南平远县正堂、广西上钦同知,赐正士承德郎。
孙泰(太)亨(1870—1962),又名刘太亨,曾多次动员香港孙氏族人捐款支持孙中山革命。抗战前夕退休回到上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庆祝孙中山九十诞辰时,获授国务院颁发的纪念章。
孙东球(1887—?),曾任国民政府军少校军需官,后移居香港。
孙绳武(1897—1964),曾任东莞县明伦堂自卫局局长、琼崖区长、飞龙舰长,宝安、惠阳、顺德、南海四县县长。
孙祖贻(1905—2004),黄埔军校第十三期学生,曾任警察所所长,抗战时期担任第九战区国家军棉统购署中校专员。1949年去台湾,经营航运,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
孙锦顺(1907—1996),孙太亨之子。1926年冬代表南华队征战中国香港足球甲组联赛,在对英国陆军联队比赛中,将球门射穿,被香港报赞誉为“一脚破千钧,不愧铁腿郎”,其“铁腿”雅号由此闻名。1935年,率队夺得史考托杯冠军。1936年随中国足球队参加柏林奥运会。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上海市足协副主席。
孙锐成(1918—1970),早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曾任国民政府军排长、连长、第九战区司令部少校副官,后回上沙居住。
孙亮校(1918—),黄埔军校第十三期学生,曾任国民政府军一五八师机枪连连长,1943年参加抗日战争,参与湖南常德会战,1946年任国民党军独立九十二旅少校参谋。1949年去台湾。
孙连枝(1938—),曾任东莞市建设规划局局长。
孙孔华(1940—),曾任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
孙财胜(1943—),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
孙耀全(1947—),曾任长安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虎门镇委副书记、镇长,东莞市市委办公室调研员。
1999年,该村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授予“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称号;2002年12月,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2011年8月,被广东社区文化节组委会授予首届“优秀文化社区”称号。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家世与亲属.中山市档案馆网站.
上沙村.东莞市地情数据资源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4 16:27
目录
概述
乡村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