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桥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过河通道
上津桥(Shangjin Bridge)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跨越阊门运河(上塘河)。
历史沿革
上津桥始建年代无考。
明末,上津桥重修。
清代中期地方典籍偶有提及,但均不言其历史沿革。
清同治五年(1866年),上津桥可能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苏州百姓在上津桥桥头立碑纪念郝太极将军,当时的吴县知县李超琼撰写碑文,并题诗纪念。
民国时期,李根源重写碑文。
“文革”期间,石碑被市民搬回家用作洗衣石板。
1984年,上津桥重修。
1985年,经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寻访,上津桥桥头纪念碑才得以重见天日。
1989年,上津桥新建石亭护碑。
桥梁位置
上津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枫桥路上塘街西首、枫桥路东端,南北向跨越阊门运河(上塘河),东邻广济桥,西望永津桥,在下津桥东侧,南堍与东西向枫桥路至此转弯南北向道路相直,东侧与上塘街西口垂直相交,西侧与东西向枫桥路垂直相交,北接上津桥下塘。
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
上津桥为半圆拱单孔石拱桥,赭色花岗岩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桥身西南侧金刚墙上刻有“丙寅年河道会重建”和“上津桥口北口公埠”等字,桥面中部(拱顶上)高起为平面,两端铺设条石踏步,桥面石刻轮回纹。两坡共有踏步60级(南27级,北31级)。桥栏以青砖砌成,两侧有节间式砖石栏杆,每侧有4根望柱,3段砖栏板,两端有抱石。砖砌栏板上有青石帽(扶手),中间栏板上镶有一块石匾,刻“上津桥”三个大字。无地伏,桥栏杆砌筑在仰天石上。侧墙用料石砌筑,上顶有单层仰天石。桥台的前墙与石砌河岸连砌为一体,拱碹是半圆形分段并列式结构,共7段拱石,碹脸外边有拱眉石,拱眉与侧墙平。
设计参数
上津桥全长42.45米,底部宽6至6.5米,中宽3.7米,净跨12.2米,矢高5.9米。 
文化特色
郝太极,云南晋宁州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和水西土司安帮彦先后造反(史称“奢安之变”),攻城略地,朝野惊恐;郝太极率一支劲旅,防守霜益城有功。明亡后,清廷曾请他留任为官,被严词拒绝。郝将军后隐居苏州,在上津桥卖药为生。上津桥南堍西侧有碑亭,立清光绪吴县知县李超琼书“故明郝将军卖药处”青石碑。
有唐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白居易有诗曰:“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清姚承绪早年作诗:“上津桥畔月如霜,虎阜钟声度半塘。碧榭红栏春似梦,珠帘画舫醉为乡。烟迷杨柳楼头影,风吹芙蓉槛外香。千古白堤饶胜景,漫将兴替感吴阊。”
1982年10月22日,上津桥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3月29日,经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原则通过,上津桥被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后续列入项目”。
2014年1月29日,上津桥被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
2023年8月8日,上津桥被苏州市民政局收录于苏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价值意义
从阊门外广济桥上西望,上津桥和沿河民居,组成富有江南水乡情趣的特有景色。(《苏州老桥志》 评)
古桥清幽,南北皆可观。桥南是繁华商市,桥北是水乡人家,上津桥,宛如一枚木工用来固定两块木板的钉子,将桥南桥北紧紧地扣在一起。时光悠悠,上津桥目睹了太多各朝各代的经济盛衰,流泽过南北风情。(《姑苏晚报》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08: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桥梁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