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上海众多的银行中,实在是微不足道。当时资本在百万以上的私营银行就有盐业、浙江
兴业、聚兴诚、新华等10家,资本最少的中华商业储蓄银行也有25万。因此,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开业,就被人称为“小小银行”。
上海银行募资初期,投资者寥寥无几,总共只有7名股东。陈光甫任总经理,兼营业、拉存款、跑工厂、搞放款,晚上回行还亲自为青年行员开班教书。而该行发展之迅速,在我国银行业中,却是首屈一指的。
全体股东都担任董事。但由于总经理
陈光甫经营精明,管理有方,业务发展迅速。到1926年时,资本增为250万元,资产总额超过4,700万元。到1927年后,由于与
国民党政府关系密切,业务上得到官僚资本银行的支持,以及经营、管理上的灵活、多样,业务进一步扩展,最高时分支机构达111个,职工2,775人,存款总额近2亿元,均属私营银行首位。银行的主要是经营得法,善于创新。强调银行要“服务社会”。银行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实为人们所称道。“服务社会”使
上海银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认可,储蓄存款大增,实力明显提高。陈光甫曾经说过,“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就是说,银行仅凭信用,就可以聚积社会不少资金,以供工商行业使用。我国各银行所收储蓄存款之数,无怪乎当推该行为第一。
1951年1月1日原本行香港分行向香港政府注册,依法改组为一完全独立的银行,定名「上海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港行),依据香港法律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推举陈光甫先生及朱如堂先生分别担任董事长及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