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大学领导下的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大学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前称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实验中心,是上海大学在“十五”211工程“公共艺术”重点学科建设期间,整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建筑学、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等艺术专业相关工作室、实验室,结合上海大学综合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实验室组建而成。
历史沿革
由汪大伟教授任主任,下设玻璃艺术工作室、陶瓷艺术工作室等十七个工作室、实验室。
中心面向向全校艺术类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训练;面向全校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普及选修实验训练以及面向社会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与专业资格认证。是上海地区师资队伍最齐全、设备配置最先进的集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机构。
追溯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历史,其渊源更为久远:
1959年3月5日,上海中国画院(筹)附设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同年5月改名为上海市美术学校(中专);
1960年,在原有“上海市美术学校”基础上成立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设有雕塑研究室、工艺美术工作室等;
1965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改组为上海市美术学校(中专);
1983年,上海市美术学校并入上海大学,改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院设有美术研究所、陶瓷研究所、壁画创作室、雕塑工作室等专业工作室;
1992年,“计算机美术”被列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1994年,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大学;
1995年,上海大学设立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1998年6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汪大伟教授于《装饰》杂志上发表题为“公共艺术设计学科——21世纪的新兴学科”的文章,在国内首次公开将“公共艺术”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来来阐释。同年9月创建了国内最早的公共艺术学科,并设置了公共艺术实验系列工作室,如多媒体工作室(与日本东京多媒体研究所合作)、玻璃工作室(与英国沃佛汉顿大学合作)、环境艺术工作室(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合作)等,教学过程直接参与了上海市政建设(如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外滩环境改造、上海国际艺术节网站建设、八运会火炬、吉祥物设计、上海电视节VI设计等);
2000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迁入上海大学新校区,成立“公共艺术实验中心”,创建初期设有玻璃艺术工作室、陶瓷艺术工作室、版画艺术工作室、数码艺术工作室、雕塑艺术工作室;教育部批准成立影视艺术与技术专业,成立“影视制作实验中心”;
2002年,“公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学”被列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2005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成立会展工作室;
2007年,更名为上海大学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2008年,中心被评为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12月,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条件
现在的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上海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文理兼容的学科优势,每年面对全校12个本科专业不同层次的各种需求,通过多层次、模块化、菜单式、开放型的服务,肩负着培养与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艺术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使命。在多年实践基础上:
形成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技术为载体,在互动中触发梦想,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理想”的实验教学理念;
建立了“围绕培养观察与思维、造型与设计、传播与运营能力,分层式、模块化、开放性的网络结构”实验教学体系;
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为主线,以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为根本”的整体建设方案。
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参考资料
上海大学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6 00: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