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
上海工部书信馆邮票一组共二百七十余枚,包括小龙及其改值邮票六十余枚,双龙及其改值邮票三十余枚,双龙对剖加盖改值邮票十一枚,市徽图及其加盖改值邮票八十余枚,市徽图加盖开埠金禧纪念邮票五十余枚,开埠金禧纪念邮票十四枚,欠资邮票二十余枚;另附其他商埠邮票三十余枚,上中品。
简介
工部书信馆创始于1863年7月13日,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新式邮传递信机构,并在汉口、九江、镇江、宁波、厦门、天津、牛庄等埠设立分馆。该馆开办初期,以订户制方式传递邮件,即订户每年交纳一定数额的款项,便可享受邮寄信函的便利。非订户如需邮寄信札,则须另行收费。 1865年8月,该馆仿照英国香港邮政总局做法,首次发行了“上海大龙邮票”。该邮票图案为双龙戏珠,面值分别为2分银、4分银、8分银、1钱6分银4种,系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邮票。
邮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 ...,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埠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
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
地位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清政府准许海关试办邮政,被视为中国数千年邮驿通信历史的终结和近代邮政制度建立的标志。
1878年7月至8月,铭记为“大清邮政局”的“江山云龙”图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3种面值邮票(图1)开始发行。邮票发行之际实无正式名称,后世参照随后发行的相对变小的类似图案邮票而将其称作“大龙邮票”或“海关大龙邮票”。直到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中国原邮电部正式将其定名为“中国大龙邮票”;我国台湾邮政、集邮界则冠名“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鉴于发行单位与中国近代邮政制度建立的关系,邮政官方始终认定大龙邮票是中国第一套邮票
但对于“中国第一套邮票”的说法,海内外集邮界尚存另一观点。此观点认为,1865年8月,非法占据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行政当局“上海工部局”组建的近代邮政性质机构——“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铭记为“上海工部书信馆”的无齿“云龙”图1分银、2分银(2种刷色,另有大写“两”1种)、4分银、6分银、8分银、1钱2分银、1钱6分银、4钱银和8钱银面值10种邮票(图2)。其命名与海关大龙邮票相同,后世称之为“上海工部大龙邮票”或简称“上海大龙邮票”。上海大龙邮票早于上海大龙邮票问世多年,遂有资格一争“中国第一套邮票”的地位。
有集邮者认为,因其发行主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及书信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产物,集邮界不少人士和中国邮政官方专门为其辟出一个既有别于外国邮政范畴的在华“客邮”,又不属于中国邮政体系的所谓“商埠邮政邮票”类别。但“商埠邮政邮票”就是中国地方邮政邮票,上海工部大龙邮票作为“商埠邮政邮票”之首,何况画面又纯粹是当时中国象征的龙图腾,理应算“中国第一套邮票”。纵观不少国家,像印度等均把国内某一地方邮政主体发行的邮票奉为本国最早的邮票。由此,有集邮者认为,海关大龙邮票似可定位为中国邮政第一套邮票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5 12:06
目录
概述
简介
邮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