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成立于2007年12月的实验室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2月获得市科委的批准开始建设,以提供法医学鉴定服务为主,结合法医学鉴定关键技术研究、法医学高端人才培养、鉴定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服务等工作内容,力求建设成为一个依托上海、辐射全国的,具备法医学鉴定、研发、教学等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性重点实验室。
机构简介
实试验室由秘书处和专业组组成,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设正副主任各1名,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活动、仪器装备等。学术委员会为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负责审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审批开放基金课题,定期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秘书处协助实验室主任召集实验室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会议,负责实验室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和归档,实验室科研管理、开放课题的管理等。专业组负责组织实施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司法鉴定任务,制定本专业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具体规划,管理本专业组仪器设备,承担研究生培养和鉴定人继续教育任务。实验室研究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客座研究人员)相结合方式,以“学科带头人+研究骨干+研究生”为组织模式,其人事、行政、财务等依托研究所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机构特色
本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50名,其中正高8名,副高25名,初、中级职称27名,中青年人才45名(占科研人员总数90%)。其中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16名。在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中,有1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上海科技发展目标和司法鉴定实践的重大需求,结合本实验室法医学、法医毒物化学和法医物证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以学科的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为特色,重点开展法医学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解决了当前我国法医学领域中的一批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已形成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成为国内知名的法医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标准研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建设期内实验室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9 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0部,多篇研究论文参加国内与国际学术大会交流(其中国际法庭科学第18届大会录用21篇,第21届国际法医学会7篇,第47届国际法庭毒理年会3篇,第23届国际法医遗传学会4篇)。
实验室鉴定服务已做到立足上海,面向全国。除常规鉴定项目外,在男子性功能检测/鉴定、听觉功能检测/鉴定、活体年龄鉴定、死亡机制分析、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复杂亲缘关系鉴定、毛发中毒药物鉴定、违禁药物鉴定、动植物有毒成分鉴定等方向的关键性技术已有突破和应用,基本形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和有影响的特色项目。同时,通过对鉴定质量的进一步规范和鉴定机制的调整,通过承担一批国内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司法鉴定工作,实验室鉴定工作在司法领域与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突出贡献,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实验室与高校联合开展法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生导师组成员4名,硕士生导师7名。同时,结合国家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实验室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全国法医学鉴定人的培训机制,并与国际法医学教育与鉴定机构合作,促进法医学领域中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4:43
目录
概述
机构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