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电厂联合成立的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实验室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电厂联合成立的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实验室。实验室通过上海大学自动化系提供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及对外开放平台,通过上海电力学院提供应用研究支撑平台,通过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产业化研发支撑平台,通过上海外高桥电厂提供产业应用技术需求平台。实验室通过特色鲜明的“四位一体”的模式搭建了以社会应用需求和产业化为导向,以高校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形式,以对外平台开放交流为辅助方法的产学研平台。
实验室背景
重点实验室所依托的上海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点,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单位,全国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委会挂靠单位,全国变频电源与电力传动专委会挂靠单位,上海自动化理论专委会挂靠单位。设有上海大学检测技术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博士点,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6个硕士点,均为上海市较早从事工业现场测控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研究的专业,为上海市培养了大批测控技术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前后二批重点项目建设(1996至今)和上海市教委连续四批重点学科建设(1986至今),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工业现场测控技术领域形成了上海市领先、国内先进的研发基地和创新能力。
同时,实验室将依托具有较强电力行业背景的上海电力学院,学院是中电联理事单位,上海电力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学院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在火电厂热工过程控制、发电厂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设备在线测试及故障诊断、城市配电网规划、电网分析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鲜明特色,其中电力工程系的“电厂热能动力与环境工程”学科点,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
研究特色
上述所依托学科点现有的主要研究基地及其研究特色如下:
(1) 检测技术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过程软测量、建模与仿真技术,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技术,流量、压力、温度等检测和信号后处理技术。
(2)控制科学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先进控制与优化策略,智能化、网络化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站网络与自动化系统技术。
(3)电厂热能动力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力学院)――气液、固液两相流测量、火电厂热工过程控制、发电厂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设备在线测试及故障诊断。
上述研究基地现有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价值近1600万元。这些研究基地在长期的面向电力等工业应用研究中,还相继与上海航星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设计开发低压配电方面的仪器仪表和设备;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组建了雷击浪涌共同实验中心,联合研究雷击浪涌的测试技术和相应的仪器设备;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DCS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在分散型控制系统领域开展了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与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在现场总线及其低压电器控制系统领域全面开展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
研究方向
电站信息检测与智能化处理技术
先进传感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针对在仪表工艺管道中能量(压力)损失最少的电磁流量计,研究高性能智能化信号处理技术,开发低功耗、高精度、宽测量范围度的电磁流量计产品;针对低功耗的涡街流量计,研究新的传感信息转换机理和信息处理技术以消除流量振动干扰。研究多参量(差压、压力、温度)传感器及仪表开发,针对差压测量中温度和压力干扰问题,实现多参量的输出及干扰的智能补偿以及多总线可选功能。
利用传感器集成技术,研究将电磁流量传感、超声传感和温度传感集成一体的浆体多参数检测系统;以SOC、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研究多参数信号检拾、隔离、处理、多传感融合的混合集成一体化设计,建设多参数智能传感平台。
软测量、建模与仿真方法:
以电力生产过程检测仪器仪表为应用目标,研究软测量、时频分析、神经网络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噪声背景下弱信号的提取,设备和结构缺陷的无损检测信号处理、缺陷识别和评价等关键技术。针对大型发电机组、循环硫化床等实际热工过程设备庞大、系统复杂、分析测试困难且成本大的特点,研究对其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和参数校正等的建模仿真技术,为实际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测试提供快速、可靠、方便的仿真试验平台。
电站自动化过程系统技术
先进控制与优化策略:
研究基于网络的学习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不同层次网络中信号传输的不确定延时测试与建模、网络诱导延时对系统收敛性、稳定性、鲁棒性的影响等关键问题。针对电站重要节能装置,利用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技术,研究其控制与优化关键技术,如磨煤机的网络学习控制、具有耦合特性的磨煤机智能控制、多传感信号融合的炉膛火焰位置智能控制等技术。采用随机生产模拟技术、金融期权理论、机制设计理论、非线性互补方法等理论,研究电力市场的定价机制、风险管理和均衡分析及智能仿真技术。
自动化装置技术:
针对电站热工参量传感与控制装置,研究具有模拟输入/输出、多现场总线(Hart、FF、Profibus、DeviceNet、Modbus等)和工业以太网接口等功能的通用组件技术。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智能低压电器控制器及网络测控系统关键技术、仪器仪表的嵌入式应用技术、仪器仪表用芯片设计和开发、基于片上系统的检测仪器远程系统编程和重构技术,提升测控系统的技术水平。
网络与自动化系统技术:
针对电站设备立体分散性强的特点,研究用于实时测控的现场总线协议、IEC61850协议、多协议转换模型及其系统性能评价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本质分散测控特点、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FCS和FDCS),以及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系统;研究用于实时监控的三维可视化虚拟界面,以及基于网络的实时监控三维交互界面等关键技术。
新能源发电及驱动控制技术
高密度电机技术:
研究基于多领域仿真与系统综合分析的现代高密度电机系统设计方法,高密度电机系统仿真平台建设与控制策略,高功率密度逆变器供电新结构电机技术,具有磁场控制能力的高密度永磁电机,混合磁路发电机及电动机驱动技术。
新能源发电及应用技术
针对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几种主电路拓扑、并网方法、孤岛效应等控制方法;针对风力发电技术,研究永磁同步机和双馈电机并网风力发电技术,变速衡频、最大功率点跟踪、瞬时功率控制以及高效率并网逆变主电路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针对基于太阳能的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LED调光与混光控制、基于自然光环境检测的LED亮度自动调节技术,以及LED高效恒流驱动技术。
相关内容
学科领域分类
自动化仪器仪表、过程控制交叉领域
依托单位
联系地址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邮编
200072
中英联合
中英科学桥
中英科学桥合作伙伴(UK-China Science Bridge Partners)暨“能源与自动化(Energy and Automation)”联合实验室。中英科学桥计划是温家宝总理和英国首相布朗在中英高层对话中达成的共识项目。由英国女王大学承担的“可持续能源及建筑”(Sustainable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科学桥项目是由英国政府支持的4个中英科学桥计划项目之一,项目的总负责人是英国女王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顾问教授Irwin先生。项目合作伙伴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14所大学、著名研究所及大型企业。
成立
在中英科学桥合作项目支持下,依托上海大学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上海电气集团)等建成的“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其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隶属宝钢集团)分别建成的“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合作基础,上海大学、英国女王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合作伙伴进一步联合成立了能源与自动化联合实验室,是“中英科学桥”合作伙伴通过国际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能源与自动化研发的重要基础,将在电力、冶金节能减排与自动化新技术等相关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推进中英科学桥计划开展,实现国际合作与产学研优势互补,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知识向产业化转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和资源集约化的上海先进制造业新体系建成。
2009年5月20日,中英科学桥合作伙伴(UK-China Science Bridge Partners)签约仪式暨“能源与自动化(Energy and Automation)”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大学举行。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教授和副校长吴松教授、英国女王大学校长Peter Gregson教授,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范幼林总经理及许大庆副总经理、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陈在根总经理及丛力群副总经理共同参加了签约与揭牌仪式,成为中英科学桥合作伙伴。市科委钮晓鸣总工程师、综合计划处陈杰处长、国际合作处傅国庆处长,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马静处长,以及英国领事馆官员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9年5月21日,“中英科学桥”合作伙伴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乐乎楼举行。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上海大学等共2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费敏锐教授主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6 10:36
目录
概述
实验室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