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大同路358号,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始建于1931年,是一所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拥有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工匠、上海首届“医德之光”奖及左英护理奖等一批优秀人才队伍。
医院环境
医疗设施
现有各类医疗设备5000余台,累计投入资金约5.17亿元;超过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320余台(套),有PET-CT 1台、MRI 3台、CT 6台、DSA 3台,其中包括3.0T MRI和320排超高端CT等高端影像设备。
历史发展
1931年7月,
杜月笙在高桥镇小浜路创建时疫医院(济群医院)。
1935年,医院迁至杜月笙建造的“杜氏祠堂”。
1949年5月,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七人民医院。
1953年3月,医院迁新址(现址)。
1960年,医院定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1993年,医院被评为上海市首批“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2年,医院变更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3年,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5年,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19年,医院曹路门诊部正式启用。
2019年,医院冠名“上海市红十字第七人民医院”。
2024年,医院首个医产融合创新平台——“Seven Lab”启用。
医院荣誉
医院是上海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是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辅导类试点单位。医院是国家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中国胸痛中心成员单位、国家代谢性疾病规范诊治和管理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设有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同时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医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并已连续8年入围全国中医医院百强榜单,国家三级医院综合绩效考核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排名第二。
学科建设
医院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专科,2个上海市中医专科联盟牵头科室,17个浦东新区高峰、高原和特色学科,30个浦东新区重点学科群、重点学科、专科。
名中医工作室
医院有国医大师工作室3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1个,上海市(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4个,5个海派中医流派传承浦东分基地。
科研实力
医院积极推动临床研究发展,加速突破科研成果转化,建有博士后工作站,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中西医结合成果转化平台,校级健康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所,院级生物样本库,正在筹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近年来,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几十项,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成果奖25项;拥有上海市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获得者,各类市、区级人才培养对象120余人。
教育体系
医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基地;是海军军医大学、大理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承德医学院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浦东新区国际留学生临床教学和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国际留学生、规培生,研究生、实习生、进修生培养任务达400余人次。
四个赛道
医院创新转化研究中规划“四条赛道”:一是基于“三结合”理念,开展创新中药研发,推动医院“名方”向“名药”转化;二是依托医院试验平台,整合高校、研究机构资源,开展高质量的IIT研究,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三是从医工交叉融合、临床应用与创新角度出发,推动医学创新研究,解决临床问题;四是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加速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