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时间是1999年9月,作者是钱卓博士。
实验室介绍
1999年9月,钱卓博士在《自然》杂志发表重要论文《Genetic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 》(即构建“聪明鼠”研究学习与记忆问题),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钱卓母校
华东师范大学实施“以杰出学科带头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治校策略 的一个重要契机。
随后,学校主管领导与钱卓博士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与
商讨。在校领导策划、钱卓博士牵头、生命科学院及科技处有关人员的 配合下,通过各级政府为优秀人才设立的“绿色通道”途径,我校于2001年5月首先获准设立了“功能基因组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紧接着于2001年10月 成立了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1月成立了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10月“脑功能基因组学”列为“十五”“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为方便管理,学校于2002年10月将各重点项目集成后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
2002年9月,在钱卓博士的鼎力引荐下,胡应和博士全职回国,担任该所的执行所长兼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所自此步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在钱卓博士和胡应和博士的带领下,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白手起步,逐步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重点实验室依托领先的基因工程技术,以脑功能模式动物的构建与分析为中心,从基因、细胞、神经元网络以及认知行为等多层次上,对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功能展开系统性研究,以揭示大脑认知功能的基本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
1. 脑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 运用先进的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对基因和蛋白在整体动物大脑中的表达、活性和调控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揭示相关基因与蛋白在大脑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 脑功能模式动物构建与分析 利用转基因或
基因敲除技术,构建小鼠、大鼠、猴等脑功能模式动物,结合生化、生理、行为学等多种研究手段,从细胞和整体行为等不同层次,研究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理。
3. 学习记忆神经编码 以尖端的高密度群体神经元在体记录技术为核心手段,结合脑功能模式动物,研究大脑学习、记忆过程中的群体神经元编码规律,从神经元网络水平探讨大脑学习记忆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
4. 脑基因功能的分子调控 根据脑功能相关基因药靶的特性,围绕中草药化合物库建立筛选平台,研究小分子天然产物对相关脑功能
基因表达及活性的调控作用,研发对脑疾病靶点基因起作用的药物
先导化合物。
5. 感知觉信息处理及可塑性 采用神经生理学和
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系统对感知觉信息的处理机制;采用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神经药理学方法研究感觉信息处理的可塑性;采用行为学、心理物理学、生物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和神经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感觉功能异常与修复。
以上述五个方向的研究目标为核心,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模式动物构建、模式动物分析、神经编码分析、神经药物研发等环环相扣的脑科学研究六大技术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围绕大脑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一些重大基本问题,展开了从“基因——神经突触——神经网络——脑功能——脑疾病药物研发”的整合性研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一批初步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Neuron》、《PNAS》等国际专业杂志。
由于重点实验室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崛起,已先后有包括Thomas Sudhof、Joshua Sanes、Richard Thompson和Roger Nicoll等8名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德国马普医学研究所所长Peter Seeburg、法国巴黎高师生物系系主任Antoine Triller、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O’Keefe教授等国际权威科学家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