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震旦进修学院
上海私立大学
上海市震旦进修学院是一所位于上海的私立大学。
学校简介
迈入新世纪,震旦进修学院孕育了拥有普教、职教、成教、高教和学前教育等六校、十三个独立法人单位的震旦教育集团,又依托教育集团,构成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全民化和大众化。学院资源雄厚,管理严谨,教育创新、质量优秀。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语言培训及中外文化交流,已成为她的四大强项。
震旦教育秉承老震旦的教育传统,倡导“综合、创造、人格”的教育理念,坚持“团结、务实、拼搏、进取”的校训,帮助学生掌握生存、生活、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集团通过文化节、外语节、体育节浇灌文化沃土等震旦文化载体。.
震旦教育根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卢湾区,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1984年,沐浴五千年华夏灿烂文化熏陶,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行为先的民族优秀传统,掬纳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管理方法,融会贯通、中西合璧,经十几载栉风沐雨,艰苦磨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出一种集团管理民办办学的模式。
震旦教育集团聘请著名的老革命前辈夏征农先生担任名誉董事长,原同济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鼎业教授;原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正昌;中科院院士、上海市教育功臣王振义为名誉校长,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郭伯农教授为校务委员会主任。震旦教育集团创始人张惠莉女士是上海市十佳校长、上海市园丁奖多次获得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集团聘请名望卓著的教育教学专家、学者协同制定办学方针;聘请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校(院)长治校;选聘资质优秀、年富力强的教师执教,形成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开设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负担合理的课程,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保证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完整的先进教育方法。震旦教育集团历来重视对教育的投资,硬件齐备、先进,多功能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运动场所一应俱全。建校以来,培养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
震旦教育集团下设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市震旦进修学院、上海市震旦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震旦中学震旦外国语中学震旦外国语幼儿园等六所学校。
教育理念
综合、创造、人格”的办学理念
“张惠莉院长在震旦教育集团第七届教师学习班上的发言摘要”
综合,是从人的认知层面和能力层面出发提出的。
我们要利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存、生活、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备“丰富”知识的人,“见多识广”的人,爱好、兴趣广泛的人,能力、技能、修养全面的人,“精一门”“通二门”“会三门”的人。
创造,是人的从能力层面提出的。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不行,还必须敢于创造,能够创造,具有创造的思想和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从而在终身学习教育中与社会发展取得协调和一致,并且推动社会的发展。
人格,是人的从精神层面提出的。
人格是教育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从综合、创造到人格,按照知识、能力、精神层次渐进。人格的培养是东西方教育一致追求的高层目标,也是一个高难目标。
现代和未来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培养的是具有完美人格的未来的人。它包括品德、个性、境界三个主要方面。
品德——指既要有中华传统美德又要有现代意识;学习别人的同时,又正视自己,珍视民族传统美德——公正,努力,诚恳待人,富有责任心和爱心。一个人要具备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对人类高度负责的品德,才会获得成功,才能体验到幸福,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对21世纪人才界定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具有责任心,这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吻合。在培养学生具有传统美德的同时,还要锤炼他们放眼世界,了解在改革开放的当今社会,世界潮流和市场经济的走向,以及未来社会的特点与要求,养成发展的、灵活的、观察问题的习惯。
个性——要求学生既有独立的见解,又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既要有足够的热情又不轻率盲目;既要有竞争的意识和心态,又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承担未来社会的工作。未来教育不是重智力的片面发展,而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而是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不是局限于学生的当前发展,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只有永远处于一种不断学习、发展、完善自我的境界,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
境界——要求学生达到“真诚、宽容、仁爱、坚韧”的人格境界。快节奏,强竞争的未来社会,要求未来的人必须胸怀宽阔,站得高一些,能容纳他人,宽容他人,要有坚韧的意志力,要以一颗仁爱之心真诚地面对生活,在博学的基础上博爱,在丰富的知识支撑下达到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
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定为办学特色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就象一个人的个性,应该是鲜明的,突出的,也应是综合的。
纵观各种已经取得的办学成果,震旦教育集团所属的各学校基本上是从教育手段、培养目标、工作重点、课程设置、特长活动、教学改革等六个层面出发,如成功教育、合格加特长、管理特色、外语特色、球类特色、舞蹈特色、目标特色等,落实“综合、创造、人格”的办学理念的。
学院历史
上海市震旦进修学院前身为上海市卢湾区集体事业管理局职工学校。1984年由时任区集管局教育科科长张惠莉女士创办。经过16年的创业,“震旦”已发展成为五校并行、四教贯通,具有“五部”、“四中心”、“一基地”的大型教育集团。
1.创业之初(1984~1986年)
1984年6月,学校从租借斜徐路144号的三间空房办公开始起步,有办学人员和教师8人。学校承担卢湾区集体事业管理局所属数十家街道工厂、里弄生产组2万多职工的文化补习和岗位培训任务。这期间学校先后在南塘中学、长乐路一小、新华中学、市家具公司成人中专、马当路328弄32号等处开设了教学点,共办了250个初、高中文化补习班。80%以上的职工参加文化补课,60%以上的厂级干部经学习后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0%的中层干部达到了高中(中专)学历,95%以上职工达到了行业文化考核要求。学校还先后开设了涉及30多个工种的几十个技术培训班,60%的技术工人取得了市劳动局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区内所有厂长(经理),90%以上的车间主任、班组长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9497人次。由于师资配备合理,教学管理严格,学历教育市统考成绩在区内名列前茅,被区教育局批准为立案学校。学校首创的一年制全科脱产班,半年单科选科班等形式的学制改革,经实践后,也得到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同时,学校还接受了市海运局、市服装公司以及街道和久新搪瓷厂等多家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委托培训。学校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基础,并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2.负重攀登(1986~1994年)
1986年春,经上级协调安排,学校接纳了60多位工人进校,参加工作。学校将位于自忠路210弄1号原上海唱机厂的一车间改造成为有5间教室,2个办公室的教育场地,使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校舍。此后,学校除了开展服务本企业、面向社会的成人高中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以外,还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与上海电视大学合作开办法律大专“注册视听生”班;与中国统计学院合作开办统计大专班,该班的秦元康和张克勤分别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优秀学生。学校还先后与复旦大学中国纺织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办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劳动经济管理、服装设计、机械设计、国际贸易、学前教育管理、财务会计等十多个大专专业证书班。其中行政管理班学生沃永光曾任杨浦区副区长,法律班学生俞文任傅玄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佩芳任海达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统计班学生郑淑贤曾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经济管理班学生严之愈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任复兴益民集团副总经理。同时,学校还开展中等专业教育,先后开设医士、法律、幼教、服装、会计等班。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卢湾区集管局由于经济效益不佳,中断了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使学校成为上海700多家企业学校中惟一一家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单位。但学校仍然承担企业的文化岗位和全面质量管理(TQC)等培训任务。1988年,学校先后创办了集效五金厂和鸿达商行两个校办企业。在这期间,校长张惠莉已逐步形成了“长短互补、高低相配、产教结合”的成人教育办学理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成人教育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1991年,学校审时度势,经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震旦进修学校”,成为上海第一家校名摘掉企业“牌子”,脱掉区域性“帽子”,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区域性企业办学校。
1992年,经有关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评估,批准震旦进修学校升级为震旦进修学院,“震旦”的主办单位也由卢湾区工业党委(当时区集管局已撤销),改由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主办。至此,“震旦”全面步入高层次、全方位的成人教育培训领域。同年“震旦”贷款10万元,购置了30台PC286计算机,开设了上海社会力量办学学校中为数不多的专业计算机房。同时,学校接受武警部队的委托,开办了多期培训班。后学校被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和市通用外语等级考试办公室认定为上海市首批“考核点”,先后开设各类计算机班数百个,计算机培训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实施《九十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后,学校对口成立了“紧缺人才培训部”,先后开办涉外商务、涉外秘书、房地产经纪、售楼代表、物业管理、房地产经济分析、国际财务与会计证书等社会紧缺人才的培训班。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批企业人员下岗,学校又相应成立了职业技术培训部和就业指导中心,并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市劳动局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为学员提供就业培训、咨询、指导、推介一条龙服务。这其间,学校还成为市旅游局定点培训学校。
1992年5月,学校东进浦东,先后设立了三个分部。此外,学校很早就关注慈善事业,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给灾区捐钱捐物,为社区孤老送温暖,为残疾和家庭困难儿童进行免费英语培训。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以后,1994年,学校被定为上海当时仅有的两个慈善培训基地之一,开始了大规模的慈善培训,先后开设电脑、英语、电子收银、营业员、理货员、宾馆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厨工、厨师、点心师、调酒师等培训班,为社会上的盲人、聋哑人、弱智学生、癌症患者,特困、下岗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学校还把温暖送进“大墙”,先后为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开办了中专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同时,学校又与嵩山街道成立“社区教科中心”,为社区提供服务,向居民提供培训。
1994年,在市外办、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市公安局的支持下,经国家外国专家管理局批准,学校取得了聘请外籍教师任教的资格。学校聘用多名外籍教师,开展大规模的市民英语口语培训,先后编有9种各等级教材。
自1994年4月开班至2000年底,学校总共开班200多个,接受培训的学员超过1万人次,并先后接受美国宝洁公司(广州)、异型钢管、申美饮料、黄浦区教育局、黄浦区人事局、卢湾区教育局、卢湾区人事局等单位的委托培训。学院的中专部在1994年9月经市教委组织评估验收,成为一所独立设置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当年就开办了4个专业,有8个班级,300多名学生。1994年秋,学校接受浦东新区委托,承接沿江地区的一所薄弱学校——临沂中学,更名为震旦中学,并由震旦进修学院输出校长,实施管理。
3.乘势而上(1994~2000年)
经过两轮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具有“五部六室两中心”,在全市有7个分部2个教育点的大型教育集团。1995~1997年学校办班1543个,招收学生近6万人。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单位),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先进集体,上海市电大优秀办学点,并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由于办学方向正确,管理科学,富于开拓,自1995年起,学校多次接受市教委的委托,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如黑龙江、常州、青岛等多批外省市成人教育代表团。又被市经委教育处列为上海市50家办学“直视单位”之一,多次在全国职工教育研修班作专题介绍。1995年秋,学校参加了由市成人教委、《上海成人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日国际成人教育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得到了日本教育专家和国内同行们的一致好评。由于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注重社会效益,先后被市劳动局、区人事局列为定点培训单位。同时,学校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教育质量,也赢得了社会声誉。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对学校作专题报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劳动报》、《新闻报》、《联合时报》、《上海工商报》、《上海人才市场报》、《上海成人教育》、《上海企业》、《上海职工教育》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先后撰文对学校作了介绍。1995年7月,学校经市教委评估,成为上海首批社会力量办学A级优秀学院。1996年,学校又被市教委批准参与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招生。至2000年,学校中专部已开设广告设计、装潢美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会计、金融、办公自动化8个专业,招收1000多名学生。
1997年,学校接受卢湾区教育局委托对原马当中学进行转制改造,经市教委批准正式定名为震旦外国语中学。震旦进修学院对其注入民办机制和管理经验,并投入700万元资金进行改造,“无形”与“有形”的同步,使昔日薄弱学校的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改观。“震旦外中”首批毕业生90%学生考入市重点高中。1998年春,震旦进修学院,震旦外国语中学分别被中央教科所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和教育部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1997年,学校还被市教委批准为上海首批进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学校,当年开办计算机应用,涉外文秘,会计3个专业。教学点设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与“二医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00年,学校在浦东新区南林路733号开设新教学点,形成了“二医”和“三林”两个校区的格局。“三林”校区坐落在由新加坡设计师设计、上海国家样板住宅小区之一的三林城,校区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公寓设施一流,开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国际商务、会计、涉外文秘、装潢美术、机电一体化、旅游管理、宾馆(酒店)管理10个专业,共招收23个班级931名学生。在校生达1200多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首届毕业生毕业率90%以上,工作推荐率100%。有多名学生被惠普公司、西门子公司、市房地产集团、市政设计院、区教育局、张江高科技园区计算机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录用。
作为学校创始人的张惠莉,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成人教育‘十佳’”、“上海市企业职工学校优秀工作者”。她还两次被评为“卢湾区成人教育先进个人”和“卢湾区机关优秀党员”,三次被记功,并荣获卢湾区机关“巾帼奖”,上海市“园丁奖”,全国民办高校“创业奖”,上海电视大学先进工作者等数十个奖项。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震旦学院介绍.上海市震旦进修学院.
震旦教育理念.上海市震旦进修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20:13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