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坐落于
上海市黄浦区南部,紧邻
世博会规划区,是一所有着110余年历史的老校。学校有二幢教学楼,一幢体操房,一幢辅助教学楼,大小操场,校园
占地面积7千平方米,是上海市花园单位。
历史沿革
上海市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前身为上海贫儿院,清宣统元年(1909年),
曾铸、
盛宣怀捐资捐地创建,招收贫儿入学,半工半读。民国13年改为全日制学校。民国15年收纳非贫儿附读,自付学费。解放初原址曾为勤实义务学校、局门路小学,1958年,改为上海市第四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86年改今名。
光绪三十三年,
上海商务总会总理曾铸发起创设。曾捐2万元为基金,盛宣怀捐地40亩,曾铸子泽霖监成。宣统元年(1909年)开院。次年建女院,宣统三年落成。所收儿童全部住院,供给衣食,实行半工半读制,进行小学文化程度教育。工作分藤工、革工、木工3种。民国2年,女生院舍于二次革命中焚毁,遂男女合院教授。民国13年起专一读书;年长的进小型针织厂务工。民国15年,应社会要求设附读生学额,借以增加收入。
贫儿院由曾志态父辈、上海商界头面人物施子英任院长,实际上由分任男院、女院“监院”的曾志态夫妇主持一切。人院贫儿学生300多人,边读书、边做工、边学音乐。由主修小提琴的高寿田任音乐部主任,而且还成立了规模不小的管弦乐队,可以想见贫儿院中的小提琴教学肯定既有一定的分量也有一定的质量。
根据(教育杂志)在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出版的第三期上刊登的一张(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摄影),这个乐队连同指挥曾志态共有40人,管弦乐器都有。
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共持续了5年,作为一个连续教学的机构,它对中国小提琴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办、担任指挥的管弦乐队——它比1922年创办的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乐队还要早十多年——它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的地位极为重要。“贫儿院管弦乐队”是中国人创办西式管弦乐队的最初尝试,可以说中国新式音乐教育是从上海发端,并逐渐普及到全国。
(八十年代)1981年,学校被列入上海市54所整体改革实验学校,1987年学校将整体改革的探索制定为“整体改革,培养能力,五育渗透,建设三园”。其中“三园”是指: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学生美的情趣的花园。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要求各项活动系列化,各项要求序列化,学生行为规范化,行政管理科学化。期间,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先进集体、上海花园单位、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
(九十年代)1993年,作为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单位,学校提出了“同乐同活动,会学会玩会创造”的课题。“会学”指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玩”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自觉探索有关的知识技能,逐步形成发展这种活动的能力,从而寻求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最合适的领域。会学会玩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挥创造力,是自身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会创造”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使学生持久、优秀、独特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自己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同乐同活动”正是让学生“会学会玩会创造”的最佳途径。
在这段日子里,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H版小学语文教材试点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第三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
步入二十一世纪,学校又紧紧把握二期课改试行的机遇,以课改精神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内课外进行探索,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发挥展示的空间,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评价的方法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逐步形成“育人为先、素质为重、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办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校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办学宗旨。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们学校配置了许多专用教室,保证各科均衡发展,学生全面提高。一、二年级的民乐课,二、四年级的游泳课,每周五下午全校的走班课都是我校特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创设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科学、新型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硬件建设上也注重人文化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宽松、家庭化的环境中学习活动。学校还通过“绿色课堂”教研活动,“研友会”科研活动,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使之在科研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成长。
作为二期课改试点校,从长期试点到近年推广,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断奶期教育、一年级学生考试评价改革,假期作业设计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的新的评价方式等许多创新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法得到了区、市有关专家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媒体关注,多次受邀在市级课改会议上做专题发言。
学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卢湾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围棋传统学校、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上海市语文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
三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几年继续创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把和谐发展作为主题,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减负增效为抓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市文明单位为工作重点;以组织保障、管理畅通、队伍建设为支持,力求实现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
学校把“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宗旨指导之下,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育人为先、素质为重、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创设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科学、新型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硬件建设上也注重人文化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宽松、家庭化的环境中学习活动。学校配置专用教室,配备专职教师,保证各科均衡发展,学生全面提高。一、二年级的
民乐课,三年级的游泳课,每周五下午全校的走班课都是该校特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近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卢湾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围棋传统学校、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上海市语文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小记者校园联盟(《
新闻晚报》)、五里社区市民学习基地、《
小伙伴报》与《
少年日报》小记者站等荣誉称号。。
教师队伍
学校有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在职教师平均年龄35岁,硕士学历6.7%,本科学历70.1%,高级职称占3.3%,中级职称占67.3%。教师工作作风严谨、扎实、吃苦耐劳、
合作意识强,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新要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队伍
中区青年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占15%、校级骨干教师13%。优秀的教师队伍增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2006学年度,学校共有30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获奖,占教师总比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