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上海市公办高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SIT)简称“上应大”,位于上海市,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大学,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层次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9月,上海轻工业技术学校成立,隶属于上海市轻工业局。同年9月,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在所属制药公司开办的上海制药工业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开办了上海市第二轻工业技术学校。
1957年7月,因一、二轻工业局合并,两所学校也合并,改名为上海市轻工业学校。校址位于杨浦区邯郸路440号。
1958年8月,青浦城厢大学并入上海市轻工业学校。
1960年8月,南京食品工业学校并入该校。
1961年9月,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与上海市轻工业学校合并,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套机构,校本部设在邯郸路440号。
1962年8月,上海轻工业设计院专科学校停办,学生并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生也并入,均按专业插班。
1962年9月,轻工业部上海食品工业学校并入该校,改名为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学校,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由轻工业部领导,校址仍设在邯郸路440号。
1964年9月,改名为上海轻工业学校。
1968年秋,学校仍归上海市轻工业局主管。
1972年4月,上海轻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与上海轻工业学校合并,定名为上海轻工业学校,以邯郸路440号作为办学基地。同年,上海业余轻工业学校并入该校。
1974年9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轻工业“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1月,恢复大专建制,定名为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
1986年,轻专召开庆祝建校三十周年大会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3—1999年,香料香精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电镀专业先后被原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全国高工专重点扶持专业、全国高工专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1997年4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定为“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同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1989年4月,与德国教育部、纽伦堡大学开展多专业合作办学,长达十余年,至2000年4月结束。
1998年6月,国家教委确定学校“表面精饰(电镀与涂装)工艺”专业为高等工程专科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第一批试点专业。9月21日,学校隶属关系由上海市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划归上海市教委。
2000年合并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前,学校设有6个系(轻工机械系、化工系、工业自动化系、食品系、美术系、工商管理系),11个专业。建校以来,向国家输送中、高级应用技术人才15000余名。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954年8月,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建校筹备处成立。9月,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开始筹建。
1955年7月,重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正式成立,位于原上海市龙华区徐家木桥(后为徐汇区漕宝路121号)。
1956年5月,改属中央冶金工业部领导。
1958年7月,冶金工业部委托上海市冶金工业局代管,同年10月改为专科学校,并更名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同年11月,学校与上海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分设大专部和中专部。
1962年6月,学校由高级专科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
1963年3月,学校归冶金部直接领导,同年6月校名改为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并于1964年2月定为冶金部的重点学校。
1971年3月,学校归上海市冶金工业局领导。
1974年9月,学校改为上海冶金“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1月,学校恢复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名称和高等专科学校性质。
1990年10月,学校与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创建于1959年)合并成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委批准,并于1991年9月启用新校名。
1993年6月,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高等工程专科专业第一批试点专业。1995年以来,先后有4个专业被列为全国高等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1994年,冶专召开建校40周年庆祝大会暨新图书馆落成典礼。
1997年4月,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1998年9月,学校管理体制由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划转到上海市教委。
2000年合并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前,学校设有5个系(机械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冶金工程系、企业经济系、建筑工程系),21个专业。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5000多名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德国科堡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学校还与加拿大戴尔特国际商学院合作创办了中外合作“上海泰尔弗国际商务培训中心”。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9月,上海化学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成立,隶属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局领导。建校时上海市化工局局长梅洛兼任校长。初期校部设在上海市化工局,设无机、合成橡胶、抗菌素、塑料、石油炼制5个系,分别设在天原化工厂、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上海第三制药厂、上海化工厂、上海炼油厂办学。
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
1961年,学校迁至上海市漕宝路120号(原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旧址)与1958年创办的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天山联合塑料工业学校并入该校)共处一个校址,以后招收的学生按全日制在校部上课。
1962年,上海医药工业专科学校并入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校长由上海市化工局局长余昕兼任。
1965年,上海农业化工学校并入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但仍保留上海农业化工学校校牌。
1971年5月,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上海农业化工学校三校合并为上海市化学工业专科学校。
1974年5月,校名改为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校名。
1988年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进行产学合作办学模式的试点班,学制4年,享受本科待遇,共招收2届学生。
1989年,化专召开庆祝建校三十周年大会。
1989年,市授予学校“花园单位”称号。同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油印讲义技改工作先进单位”,是全国专科学校中属唯一的得奖单位。
1990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后勤系统先进单位。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8月,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1994年7月,学校“化工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第二批试点专业。
1995年12月28日,学校改为上海化工控股(集团)公司领导。
1996年11月4日,学校改为上海华谊(集团)公司领导。
2000年合并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前,学校设有5个系(化学工程系、精细化工系、化工机械系、自动化系、财经系),19个专业。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中、高级应用技术人才19000余名。
上海香料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直属原国家轻工业部(后为国家轻工业局中国轻工总会)。上海香料研究所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业的香料香精科研院所。所址先后位于复兴中路470号、汾阳路138号、龙吴路137号、南宁路480号等地。
1980年,上海香料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获批成为应用化学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9年7月,该所“新人造檀香208的合成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上海香料研究所举行建所四十周年庆典。
1999年12月,该所“天然级香料苯甲醛、香兰素、硅酸酯类及异戊醛的制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7月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并实行属地化管理。
2003年,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划归上海香料研究所管理。
合并办学
2000年4月25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成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9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正式揭牌。
2003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与上海水产大学联合成功申报“应用化学”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6年,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及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并入学校。同年11月,学校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2007年10月,学校举行奉贤校区启用仪式。11月,学校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
2008年7月2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原轻工部科学研究院上海香料研究所应用化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转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行使,自2009年开始首次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名义招收研究生。
2010年,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
2011年,学校入选上海市“085工程”建设。
2015年3月16日,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201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7年6月,学校入围上海市2017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12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序列。
2019年7月,由上海市教委、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教育厅以及复旦、交大、浙大等高校共同组建的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徐汇校区举行。11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中欧知识产权学院。
2020年1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欧知识产权学院由学校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欧洲企业知识产权学院共同合作成立。2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的资格认证申请。4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徐汇区人民政府签订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同年12月25日,学校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9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金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10月26日,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
2023年12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上海市纳入高水平地方高校冲击国家“双一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同年12月13日,加拿大圣力嘉理工学院来访学校并续签合作备忘录。
2024年2月,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名单。4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与自贸区金桥管理局、金桥集团共同签约成立上海高校新材料金桥产业联盟。4月17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4月20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筹建“上应大—上交大协同创新特区学院;学校分别与上海大学、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签署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和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平台”揭牌,学校与华谊集团、申通地铁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以及上海汇得科技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市域铁路运营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6月6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现代绿色制药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推进会在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召开。7月10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技术学部揭牌成立。8月,学校获批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首批培育建设单位。9月25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牵头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的中老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并签署《校际合作备忘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开设5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艺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4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达7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次。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40余门;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单位)、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0余项,其中特等奖1项。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上海市高水平创新团队6支;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19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各类科技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63.17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中外文网络数据库48个。
应用技术学报》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科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同主办,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已有20多年的办刊经验和学术积累,曾获得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等荣誉。2018年学报获市教委、市新闻出版局“上海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项目支持,并获得第三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合作交流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分互认高校数达50余所。共派出2000余人次学生赴海外院校学习交流。学校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设老挝铁道工程人才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铁道工程技术人才,获批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和协同科创工作。
2024年12月10日,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持续推动“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合力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和教育科研全面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
校徽
1.校徽中心的“应用”二字阐明学校的办学思路,既表示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为人之道(《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近效“经世应务”“明体达用”的中华文化精华,又体现学校以“应用技术”为本的办学传统和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砥砺知行,厚德精技”的大学精神。
2.“应用”二字紧接内圆,寓意顶天立地。强调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既要“顶天”做好“形而上”,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力争走到国际最前沿,又要“立地”夯实“形而下”,立足行业企业需求,履行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3.“应”字中间三笔,演绎为英文“SIT”,是学校英文名简称。“用”字三纵三横,整体构成“用”字,代表学校源于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凸显三校合并组建后交融并进、追梦圆梦的精神内核。
4.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表示圆融、通达和全校师生同心同德之意。外圆上方手写体“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学校的中文校名,由徐匡迪先生亲笔题写,下方英文部分,是学校英文名的全称。整个校徽LOGO以绿色为背景,采用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徽LOGO深绿、黑色配色基因,凸显学校工科院校特色,表示学校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欣欣向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5.校徽的中心部分呈现“鼎”的造型,古朴庄重,寓意学校汇聚八方力量,共图发展。校徽LOGO整体呈天圆地方之态,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结合,寓意学校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厚积薄发,问鼎一流。
校训
明德、明学、明事
“明”在此作动词,其义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等,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
“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德之人。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品德修养,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品德高尚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明学”,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治学。“明学”更加强调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使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强调学以致用。
“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事。中国传统文化把“会做事”作为对人的一种积极评价,“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符合该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定位。
校歌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歌为《为着上应的荣光》。
社团文化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旨在将校训“明德、明学、明事”付诸实际,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多元纷繁的学术讲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节庆、蓬勃多姿的校园赛事、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令应技校园洋溢着浓郁人文气息,彰显青春的活力。
新生节、主持人大赛、外语节、校园辩论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贯穿学年始终,形成了高潮迭起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有大学生艺术团,下设合唱团、舞蹈团、乐团、话剧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艺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校园文艺团体的规模也日益壮大,比如校五星级社团“东八区艺术工作室”,在韩国领事馆文化院主办了《流FloatingAway》新锐艺术展,从最初在学校内举办到走向社会,逐渐使学生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和更专业的认可。Crazy话剧社、拙金社、紫兰文学社等也都有着各具自身特色的活动,为校园文化添姿增色。
体育竞技也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体教组主办的校园篮球赛、足球赛等校园体育赛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大学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并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社团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为庆祝学校成立58周年并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携手众社团倾力打造了2012“最炫社团风 龙辰迎校庆” —第三届“社团嘉年华”活动。机器人爱好者协会的真人版体感水果忍者和机器人互动FOLLOW,绿色未来同盟的创意比拼电池,溢彩摄影社的立拍得照片实时分享与红娘活动,影视创意社的趣味视频后期演示,文博书画社的挥毫泼墨,网球社的飞镖大冒险,服饰文化社与 Enjoy magic协会的衣饰魔术变装秀,DZONE舞蹈社的韵律popping。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学校有奉贤,徐汇两个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95.16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92.93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62.34万平方米。
奉贤校区
奉贤校区地址位于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邮编:201418。奉贤校区坐落于奉贤海湾旅游区,东临奉炮公路、西临海湾路、北面是奉柘公路、南面是海泉路,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相邻,占地面积约1207亩。奉贤校区于2006年8月开工,建成校舍56幢,总建筑面积40.74万平方米。其中12幢建筑获得上海市“白玉兰”工程奖,建筑面积达18.21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44%;26.52万平方米建筑达到市、区优质结构工程标准,占总建筑面积的65%。
徐汇校区
徐汇校区地址位于上海徐汇区漕宝路120号,邮编:20023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徐汇校区主校门,由校门单体及校内东西两幢小建筑组成。校门单体由四个门墩柱组成中间宽、两侧窄的三个门,柱顶仿照古代建筑庑殿顶形式,正脊南北向,屋面翘曲,檐口下有仿檩、椽、枋结构组成,斗拱层形式简化,以上大下小的棱台作为柱顶与柱身过渡,加以线型凹勒装饰带。大门墩柱东西侧、东小门墩柱西侧和西小门墩柱东侧均刻有框型浮雕装饰条,下部附加花瓣或似祥云浮雕图样,形态寓意吉祥如意。大门墩柱正面,即南侧柱身中上方设有嵌入式门灯,并在门灯下部增加了似箍头枋的结构承担上部突出的支撑板,上部增设了似坡屋顶的遮挡板。基座则是清式须弥座的简化版,由上至下,大体上为上枋、上枭、束腰、下枭和下枋组成,无雕饰。 校门内门卫室、收发室与四个门墩柱组合形成一组建筑群。以东侧建筑为例,坐东朝西,歇山顶式样,立面与校园主体建筑纵向三段式统一。上段为歇山式屋顶、中段为清水砖墙外墙、下段为由勒脚和散水坡组成,水泥粉刷装饰基座。上段屋顶,采用现代结构替换木质做法,正脊两端鸱吻简化,戗脊末端无脊兽。屋顶下方布置传统意象的檩、椽及枋结构。中段墙身简洁,比例恰当,尺度宜人。下段装饰基座由勒脚和散水坡巧妙变形而成,勒脚处做了凹进装饰线条。做法不仅满足建筑功能需要,而且立面上配合三段式形成美观大方的艺术效果。1955年建成, 2015年8月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徐汇校区32号楼,位于上海市漕宝路120号校园内,由上海规划建筑设计院担纲设计。建筑位于校园南北中轴线上,中国古典建筑复兴风格特征,受前苏联建筑文化影响,学院派及复古主义建筑代表作。 整个建筑有着明显的中国复古主义民族式建筑风格,并深受前苏联建筑风格影响。兴建此楼时期,正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提出以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为依据,从历史传统中发掘建筑语言,从而形成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历史主义思潮的时候,学校亦按当时盛行大屋顶潮流进行民族形式设计建造。建筑为砖混结构,外貌古朴端庄。建筑立面三段式构成,中间高两侧低。屋顶为歇山屋顶,中部清水砖墙面,底层水泥粉刷外墙面,并配有汉白玉栏杆、立面雕花和梁栋彩画等装饰。建筑平面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方式,中间及两侧布置楼梯。建筑细部精致,仅在外墙、门窗、屋顶处做装饰,手法简洁。既继承了传统建造方法,也体现了时代特点。不仅展示了作为主教学楼的典雅崇高,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1955年建成, 2015年8月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2014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7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至2023年,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应用技术型高校中连续六年排名第一。
2020年,获“上海市2017-2019年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5: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