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技术志
上海地区技术的记录文章
《上海科学技术志》是一篇记录文章,内容为上海地区的技术。
1991年
1月10日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与英国BK公司合作,建成一个啮齿类清洁实验动物种群繁殖基地——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繁殖率在英国BK公司5个国际性分公司中名列第一。该基地的建成,为中国开展高标准人类生殖和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1月12~17日 沪产仪表电子新产品开发成果展评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这次新产品展评会,由12个分馆组成,共展出2491项新产品。
2月1日 国家“863”高科技项目——“人新型白细胞介素—2基因工程”研究,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取得重大突破。这种多肽类药物,对肿瘤细胞及其他病毒,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该项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月2~10日 以梁天培为团长的香港科技协进会一行10人访问上海。签署沪港双方在高新技术、科技咨询及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协议。
3月13日 邮电部第一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DS—30中大容量程控数字市话交换机,经该所科研人员3年多的艰苦努力已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3月18日 国务院决定,继1988年批准北京市新技术开发区之后,再次批准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名列其中。
3月28日 国内第一台560吨加氢裂化学反应器,由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制造成功。560吨加氢裂化学反应器,是原油深度加工的重要装备系统,代表当代压力容器制造的最高水平,从而为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4月4日 上海开始进行解放后第一次“全社会对科技投入调查”工作。
4月8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上海市科协系统第三届咨询服务优秀项目和先进集体总结交流会,表彰1989、1990年在科技咨询服务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项目和先进集体。会上,共评出优秀项目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46个;评出先进集体一等奖6个,二等奖14个,优秀奖18个。
4月11日 市政协七届十六次常委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为上海市政协的组成单位。市科协团体的政协委员,由丁力等21人组成。
4月15日 上海举办解放后首届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展览会设综合、药械、计划生育、技术演示4个展馆。共展出科技成果6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和市、部级奖的项目约占53.5%。
4月21日 上海市3项发明在第十九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奖。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戴稼禾发明的“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上海港科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许宏纲发明的“交流电机固态节能起动器”,获银牌奖;上海港公安局消防队陈泉荣等人发明的“380吨级消防船消防系统”获铜牌奖。
5月4日 上海市科技系统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揭晓。张未名、林建民、姚关华、伍安业、胡钧、赵志军、王善平、顾亚平、施剑林、邬敏鸣等10名青年榜上有名。
5月14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优秀建议奖评选揭晓,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龚惠兴提出的《关于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一星多用的建议》等10项建议获一等奖。
5月16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从1991年起设立“科技管理进步奖”,以鼓励促进本市基层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5月29日 出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上海代表中,有16名科技人员当选为委员。其中著名力学与桥梁专家李国豪、生物化学专家曹天钦,被授予荣誉委员称号;天文学家叶叔华、光学专家干福熹,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和常委;翁史烈、华中一、郭景坤、王亚辉、许智宏、李大潜、沈成孝、沈国雄、陈敏恒、稽汝运、蔡祖泉等学者、专家,当选为委员。
6月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任命朱寄萍、华裕达、张鳌为市科委副主任。
6月4日 上海港木材装卸公司科技工艺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包起帆发明的“新型木材、废钢抓斗系列”,在美国第六届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中国参展的40多个项目中获得2项金奖中的一个。
6月8日 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设计制造的大型电除尘器,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这是国内第一台为60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的大型电除尘器,其国产化率已高达95%。
6月9日 上海市首届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成果汇报会,在市少年宫举行。该项活动举办一年半以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次,专题立项达500项。
6月12日 由上海市专利技术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和上海东方科学器材经营部联合举办的上海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揭幕。
6月28日 市科委在延安会堂召开会议,传达“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7月6日 上海市科委和团市委联合发出通知,在上海郊区农村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
7月11日 市科委召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先进经验交流会。上海80余家科学院所领导出席会议。
7月19日 上海高创科技发展总公司成立,由上海高校科技服务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联合组建。
7月24日 沪京科技工作者合作,首次在国际上采用扩增牛的SRY基因鉴定牛胚胎的性别获得成功。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通过成果鉴定。
7月27日 上海市“1991年优秀发明选拔赛”评审结束。全市143项最新成果获奖,其中职务发明69项,非职务发明54项,青少年发明20项。中国纺织大学陈季华的《甲醇精馏残液生物处理新工艺》,华东化工学院祁国珍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对邻氨基苯乙醚》,获职务发明一等奖。
8月14日 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上海市推荐儿童营养食品标志”。这一标志的作用是:证明获得标志使用权的儿童营养食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法律、法规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其选用的原料、制造方法和营养结构符合科学要求,确有较好的营养价值,特别适合某一年(月)龄期儿童营养需要,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8月27日 副市长刘振元率领上海科技代表团一行5人,出访芬兰、瑞典两国。
9月1日 上海正式建立科研单位体制改革联络网。经对全市264个独立科研单位随机抽样,确定其中的37个科研单位为联络网点。
9月6日 上海举行传达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暨“七五”科技成果发奖大会。“七五”重点科技攻关的25项国家级计划生育获奖成果中,上海占13项。上海研制成功的长效避孕埋植剂、米非司酮口服催经止孕药,作为全国计划生育系统仅有的两个重大科研成果,受到国家表彰。
9月10~16日 1991年中国对外技术交易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参加本届交易会的有14个专业外贸总公司,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的交易团,共48个参展团体。本届交易会上推出的3000多个技术贸易项目,荟萃了全国科研机构和工贸企业研制开发的专利、专有技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共出口成交2.3亿美元,签订合同259份。上海、天津、辽宁居前3名,其中上海成交6870万美元。
9月13日 第二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评选揭晓。他们是:苏洪雯、严义埙、张根度、张熹、杨玉良、杨雄里、陆苹(女)、侯惠民、高敦岳、薛永祺。另有40人,获得第二届“科技精英”提名奖。
9月14日 市科委发文,批准认定1991年第三批4家企业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新兴技术企业。
9月21日 江、浙、沪第三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暨上海市第六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授奖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讲演厅举行。
10月5日 首届上海科技节暨上海科技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开幕。
10月8日 上海农业科技展览在上海农业展览馆揭幕。展览会向市民展示了近几年来市郊农业科技进步的实绩。其中有45种蔬菜、35种特色瓜果和一批棉、油、鱼、猪、禽、蛋、奶的制成品和近年来选育的新品种。
10月9日 首届上海科技博览会在上海展览馆开幕。博览会展示了上海市各高校、科学院所、工矿企业的高新技术、实用技术成果数千项。
10月19日 高科技的合资企业——上海罗技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个公司由瑞士罗技国际集团、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香港国际资源科技联合公司合资兴办。
10月21~24 日国际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在上海举行科技工业园区研讨会(简称PECC)。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澳门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的近百名代表。
10月31日 国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分析中心在复旦大学正式成立。
11月3日 在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上海共获31枚奖牌。其中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17枚。参展的5个青少年发明项目全部获奖。
11月8日 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技术中试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建成。位于漕河泾地区的上海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也被国家列为四大基地之一。
11月17日 国务院批准上海科研、高等教育、卫生、生产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225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从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是继1990年批准上海市25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后的第二批人员。至此。全市共有250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们同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同日 中国科学的最高奖——1991年度“陈嘉庚奖”在沪隆重颁发。全国3项受嘉奖的重大成果中,上海科学家获2项。
12月3~7日 第六届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举行。英、美、法、日、意、苏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人员5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90年代世界造船——船运系统发展前景”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市长黄菊为展览会剪彩。
12月9日 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和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成果,新型计划生育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在上海通过中试鉴定。
12月12日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奖,上海有8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发明奖18项、科技进步奖43项、星火奖17项。以上海航天局为主研制生产的长征四号A型运载火箭,获得本年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2月14日 中国第一个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通过了国家级验收。该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高科技、国家“七五”攻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25项,其中有3个项目获奖,被批准国家专利2项。
12月16日 1991年“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评选揭晓,36名青年科技人员被首批批准列入当年开始实施的培养计划。根据该计划,市科委在“八五”科技发展时期,计划安排约1200万元基金,培养15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12月18日 上海市1991年度“星火”奖经市“星火”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揭晓,共有41个项目获奖。其中,获“星火”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6项。
1992年
1月2日 国家重点工程——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的全国第一台60万千瓦超临界变压运行发电机组点火启动,即将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国已列入火力发电先进技术的国家。
1月3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二批科技人员赴浙江省担任科技副县(市)长,开展科技兴农工作。
1月4日 上海又有28位专家被新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这次新增选的上海学部委员中,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51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有2位是女性。至此,上海的学部委员总人数已占全国210位的1/8多。这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建立以来的第三次增选,也是1980年以来的第一次增选。
1月24日 市科协召开总结表彰会,会上表彰100项农村群众性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优秀成果,表彰100个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100名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1月25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徐至展研究员和他的课题组,经5年奋斗,研制成功小型化脉宽可调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系统。联机检索表明,国际上尚未见到具有同类先进综合性能的高功率激光装置。专家认为,这项高难度成果,发展了高功率激光总体与单元技术,为国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激光超导、强物理等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手段。
1月30日 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扩大面积,年内征地0.56平方公里,投资9000多万元搞动迁市政配套。这样,漕河泾开发区建设区域的面积,从原2.6平方公里,扩大到3.16平方公里。
2月7日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发市科协党组《关于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科协作用的意见》的通知。
2月21日 市经委召开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对有突出贡献的6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重奖每人1万元。这是市政府部门历年来对先进个人的最高物质奖励。
2月22日 上海科技成果管理协会成立。有452项科技成果在成立会上首次获得市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
2月25日 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朱志豪宣布,世界迭合梁斜拉桥中跨径最大的超大型城市桥梁——杨浦大桥主塔开始打地基。大桥全长8354米,主跨径602米,主塔高208米,大桥总投资12亿元,计划1993年年底建成。
3月20日 《1990~2000年上海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及其规划方案研究课题》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同日 《上海科技年鉴》创刊。在市科学会堂举行了《上海科技年鉴(1991)》首发式。这是上海市第一部科技专业的年鉴。
3月26日 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联合创立的校园硅谷——上海工业科技园建成。大学校园内就地设立高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在国内尚属首次。
3月30日 上海国际量子光学学术会议召开。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科学家参加会议。
4月2日 上海师范大学接到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教育委员会书面通知:在有几十个国家参加的199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中,上海师范大学队获得优秀一等奖和三等奖。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参赛学生郭生欢、潘以锋、赵培东,在规定的3天时间里,完成《电力修复系统的应急方案》论文和计算机程序,并译成英文,被评为优秀一等奖。还有3位学生完成《机场雷达的功率问题》,获得三等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2 13:0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