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漳村
广东大埔县光德镇下辖村
上漳村位于广东大埔县光德镇。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
建筑特色
光德镇上漳村乾泰楼
乾泰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梅州保存为数不多的土楼之一。乾泰楼在大埔县中是最圆的一幢土楼,大埔人口中90%是客家人。客家人据说其祖先来自中原黄河流域汉民族支系的后裔,于元代或明初先后由闽迁徙人饶定居后。他们初到这闽粤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搭草寮为居,单户独舍,常遭兵匪之祸,又受狼虎为害,难以安生。
为求生存繁衍,勤劳智慧的客家人不得不从分散独居的方式,汇集聚居筑造这种土墙高筑的连层堡寨---土圆楼。几十上百人,一村一族聚居于一座坚固安全的土楼,有利于感情和睦,团结协力共求发展,是客家人的一大特色。
土楼的建造用料很独特,其高大楼壁,都是用生土佐以砂石,用木条和竹片作筋骨,经过反复揉打、碾压,层层夯筑而成。厚1.5米,基宽2米,墙基奠石块。这种土墙比石条还坚韧,不怕水浸,防震性能特别好。所以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土楼仍然可以住人。
旅游景点
鸟子石风景区
上漳村境内,海波一千多米,因其山顶一形如大鸟踩于山顶作巡视状的大石而得名。该景区风光秀丽,集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及探险旅游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和价值。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鸟子石近两年来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发。鸟子石风景区系属花岗岩地貌,由于花岗岩所具有的特性,景区内奇石巨石遍布,尤其以主景区的横屏山为典型,其标志“鸟子石”可谓是一石三景:东看似莲花,西看似苍鹰,南看似仙鹤,惟妙惟肖。著名的天生石屋---“长寿石室”,是由一二十平米的巨石盖着几个柱石面而成,内有泉水可供有人饮用甚至生火野炊,极富情趣。此外,横屏山上翠竹延亘,形态各异的各种石柱耸立其间。在这之下是一座拥有四百余年历史至今仍香火不断的寺庙,益显清幽。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内有众多天然石洞,洞深绵延而清爽,是景区的一大看点。相传寺左侧的石洞长达几十公里,沿洞可通往潮州三饶镇,深不见底的石洞吸引了洞穴探险爱好者。
启明寺,始建于明朝中叶,已历经四百多年沧桑。1947年,魏金水、刘永生、朱曼礼、黄维礼等人率“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赣边纵部队”驻扎于此并与1948年再次成立了“中共闽赣边区党委会”,启明寺作为其旧址继续宣扬着共产党峥嵘的历史。1984年,大埔县人民zf将其列为革命历史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列入革命历史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此地处于闽粤两省三地(梅州、潮州、漳州)边境,丛山峻岭,洞穴中多且山高林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一场战役便是在此被清军打败。景区内保留有多处摩崖石刻,大多保存完好。其中,莫过于与香港青山上韩公所书的“高山第一”遥相辉映的韩愈手迹。唐年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的韩愈在巡视光德之余登临此景(历史上光德属于潮州),被山中宜人的景致吸引,写下了“溪山第一”四字。景区内并无过多的珍稀物种,其地貌景观与较为有名的景区相比也显一般。但就其拥有的旅游资源种类的多样性而言,在其他地区或者景区中相当少见。这五位一体的旅游资源相互交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的需求。鸟子石风景区属于集合型旅游资源,规模较大,尤其是经过这几年的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彼此间的结合程度恰到好处,层次感鲜明。仍以横屏山为例,从山顶到山脚,其空间布局和谐,疏密有序。在山顶,是其标志“鸟子石”,立于山顶,南望潮州凤凰天池,北眺则为西岩山。往下,是满山翠竹以及穿夹其间的石刻·石洞以及各类奇石。再往下,是启明寺。由下而上,景致各具特色,错落有致而多样化。
现状
在现阶段,鸟子石风景区仍只是一个本地品牌,除本地外,知道景区存在的人并不多。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第一,交通及地理位置问题。尽管已完善了通往景区的公路,但由于景区地处深山,这些公路相当蜿蜒而且费时。所以,尽管景区方位内有多条通往潮州、漳州等地的公路通过,人们在此旅游的意愿并不强。第二,是宣传问题。过去zf并不重视该景区的发展,其开发也是近期的事,但其宣传仍是空白。无论是书面材料或是网络上的资料都不过寥寥几字;在地区范围内,不仅没有景区的任何宣传广告或工具,而且没有任何景区的标识。这两个原因相互作用下,景区知名度及影响力极低。
它吸引游客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纯粹的“口碑效应”。基于其旅游资源质量较高,在此游玩过的游客往往会在其亲友中进行宣传。但单纯的“口碑效应”并不能吸引大规模的旅游者,在这种背景下,景区在区外并不为人所知。景区内枝林繁茂,气候宜人,适合所有游客适用或者参与,并且全年都适合游览,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开展旅游活动。景区位于远离人烟喧嚣的山林中,没有收到过任何形式的污染,也不存在安全隐患.是自然、生态、优良的旅游去处。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3 16:33
目录
概述
建筑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