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郎德村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下辖村
上郎德村,又名郎德上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郎德镇北部,村域面积5.5平方千米。
村落历史
雷山境内苗族游民来至中国东部,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从山东、江苏一带向安徽、江西移动,以后再沿南岭山脉移动到达广西,又沿都柳江北上。
唐宋时期,苗族游民到达榕江一带长期经营,后来人多地窄。
元明时期,苗族游民分批分期进入雷公山地区,沿巴拉河流域,开山造田,辟土建寨。
早年,上郎德村先民住在寨后山梁上,明朝年间搬到山麓。
上郎德村解放前均属于报德乡所辖。
1984年8月3日,社改乡之后改为朗德村委员会,辖朗德、岩寨、也公、也角四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上郎德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北部,地处雷山县城西北面,北接凯里市的三棵树镇,东接西江镇,南与丹江镇连接,西与望丰乡接壤。距镇政府1.5千米,距县城14千米,距西江千户苗寨24千米,距州政府所在地凯里29千米,距省城贵阳221千米。
地形地貌
上郎德村地貌以山地和河谷为主,沟谷纵横,山峦重叠,主要为深切割的中山、次为低中山和高中山的地貌特征,地形复杂,相对高差悬殊大,地质疏松。
水文
上郎德村前有一条河流呈S形流过,名为望丰河,属于珠江水系。
自然资源
上郎德村森林覆盖率达52%,林地面积占村域总面积1.0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8%,植被主要是高山灌丛,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三个垂直植被形态,孕育了二百余种生物物种,含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植物余种,主要的植被为青松和杉树,动物为水牛、猪、鸡、鸭、鱼等。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上郎德村四周山冈环绕,背山面水,负阴抱阳。
空间布局
上郎德村内用鹅卵石铺成的大道小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共有31条3110米;寨子中央还用鹅卵石铺成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芦笙铜鼓坪,鹅卵石铺成鱼鳞形状,表现了苗民对鱼的崇拜。
经济社会
人口
截至2016年5月,上郎德村有176户居民,共826人。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上郎德村以苗族为主,有户籍人口942人,常住人口942人。
经济
上郎德村主要产业为农业、旅游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红薯、玉米、土豆、红薯等,农副产品有葡萄、杨梅、梨、桃。
1985年,农业是上郎德村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经济和生活的支柱,当时全村共有耕地278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包谷等作物,当年,全寨粮食总产量只有16万余斤。
1997年,上郎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00元。
2005年,上郎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上郎德村村集体年收入2936.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740元。
主要景点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由上郎德村所管辖,建于元末明初时期,涵盖有民居建筑、公共建筑等,包括杨大六故居、三耳间吊脚楼民宅、五开间带耳房民宅等民居院落和保家坛、天桥等公共建筑。
2001年6月25日,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清桥
御清桥,苗语称“腊略九”,意为“大陆桥”,以杨大陆率领苗民抗御清军而得名,位于上郎德村前望丰河上,为一座长36米,宽4.34米的风雨桥。原为撑架式木梁桥,历经多次维修,现今于拱桥面上加建木结构长廊,廊之两侧各安九条“斗安息”(美人靠)。御清桥连接上郎德村前308国道与对面干育山,使得村寨风光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走过御清桥可以看到大片观光稻田,并且可以沿着河流欣赏整个村寨风景。
2001年6月25日,御清桥随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奥运圣火步道
2008年6月1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郎德镇传递,第一站便是上郎德村,当时为奥运圣火传递需要,后为村民日常使用通道,圣火步道沿着杨大陆桥往下走,可直到凯里。
2012年,由于发了一次特大洪水,圣火步道被冲毁。
杨大陆故居
杨大陆故居位于上郎德村老铜鼓坪南侧,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式,是村寨内历史最悠久的一栋传统建筑,该建筑已经过全面整修,现状条件良好,改建为杨大陆博物馆。
2001年6月25日,杨大陆故居随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杨大陆(?—1874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远动影响下,苗岭山区爆发了张秀眉、杨大陆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坚持斗争了18年。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张秀眉在战争中被俘。为解救张秀眉,杨大陆冲下乌东山,陷入重围,不幸被俘,槛送长沙。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大陆惨死于“骑铜马”。
传统民俗
扫寨坪,苗语称“阿斗扎草里”,寨坪位于上郎德村内西北隅中寨门与岩菩萨之间,以卵石铺馒,呈长方形,长6米,最宽处2.8米,其坪始辟于明代,现存孵石坪面为清代所铺。每年农历“冬月首辰”,即第一个龙场天,全寨举行大扫除,将一切废弃物统统烧掉,当日上午,推村内举17位上有父母或下有儿女的“全福人”,带上祭品,在苗巫率领下,举行“扫寨”仪式。扫罢火星,赶走“火鬼”,来年“火不烧寨,水不冲田,家家打谷一百二十仓,人人活到一百二十年。”。
爬坡节,苗语称为“游岗”,在每年农历三月的午日(马场天)进行。节日期间,着盛装的男女青年与父母们一起,汇集活动。青年男女到坡上去游方,寻觅清侣,但现今节日气氛淡化了。
吃新节在夏秋之交的农历七月卯日过,苗语称“努莫”。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欢度“吃新节”,吃新节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盒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节期一般是2天。
苗年,苗语称“努仰”,从农历十月卯日(兔场天)开始,持续十天,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过苗年期间有跳芦笙、踩铜鼓、唱歌、斗牛、走亲戚游方、祭祀祖宗等活动。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耙、酿米酒、打豆腐、杀猪或买猪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表示祝贺新年快乐。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耙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
文物古迹
独木桥始建于明代,位于寨外西北隅望丰河上,因屡遭洪水冲毁,现今存之独木桥为近年所建,南端桥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清乾隆年间建筑。以片石和卵石混合砌成,高7.8米,宽2.1米。现今仍在使用中。
马凳桥始建于清代,位于寨外西北隅望丰河上,以三步马凳作墩,其上横架枯木为梁,全长30余米。马凳及横梁常因水患而更新,仅南端桥魄为清代建筑。
古城墙修建于清同治十年(1870年),城墙残高0.8米—1.2米,长500余米,战壕深0.5米—1.4米,长500余米。
防火池位于中寨水井下方,周以片毛石及鹅卵石垒砌池壁,上郎德村民围绕水池修建吊脚楼粮仓。
物产美食
物产
上郎德村种植的水稻有糯米和粘米,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每年农历7—8月份间是上郎德村水稻收获的时节。
杨梅主要分布于上郎德村的后山及河对岸的山上,喜酸性土壤,其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上郎德村的杨梅在农历6月即可采摘,由于朗德上寨的杨梅大都是野生,所以产量不是很高。
美食
刨汤是上郎德村的名菜之一,过年杀猪时,将猪内杂肺、小肠、大肠和脆骨及部分肥肉,另加猪血、加清水煮熟,其味鲜美。
酸菜是将青菜、萝卜、韭菜等蔬菜洗净,晒半干切细拌以糯米粉、甜酒和盐巴等物,搅匀,贮于土坛内密封三至五天后可食用。
腌鱼的新桶要入河水里浸泡两天,绝对不漏水后,内用草木灰水浸2小时,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用韭菜或萝卜擦拭,除去木气味,晾干备用。
随后将用鱼捕出,除去杂鱼,选出250克以上的青色鲤鱼(红鲤易酸),盛入箩内,放箩入河暂养一天,使鱼得以清水冲洗,排净粪便和鳃内的泥沙等。等两天后取鱼破背,对破成腹部相连的两半,弃掉鳃和内脏,再用清水洗净血污,轻轻甩干水分,把鱼摊开平放入盆内一小时,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把鱼放入另一盆内,用细盐均匀擦满鱼体,然后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盆内,最上面撒上一层盖面盐,在盆口罩上纱布。盐渍16—52小时后,鱼体硬化即可装桶。
将事先准备好的腌糟先铺入腌桶2厘米,把盐渍过的生鱼捞起,摊放在桶内糟上,再放腌糟1.5厘米于鱼上,这样鱼糟交替铺放,放铺一层时要用手压平压紧,直至铺完,桶口留出20厘米,再把原渍鱼的盐水洒上,然后压上压板片,再压上卵石块(先压上1/2重量,两天后全部压上)。
荣誉称号
旅游信息
交通
从凯里客车站出发,有直达上郎德村的班车,最早7:00,最晚18:00;全程耗时1.5小时,车票8元;坐开往雷山方向的车(直接上车后买票),在郎德镇下车,车费12元,30分钟一班,40分钟车程。
雷山县公共汽车站乘坐直达郎德镇的班车,车票5元,半小时一班;郎德镇周围的乡镇有农村客运前往郎德镇,随叫随走。
从凯里市租车前往,来回车费约100元。
导览
路线一:停车场—十二道拦门酒—表演场—博物馆—刺绣点—古战壕—祭祀台—杨大陆故居—铜鼓场—古井—新村。
路线二:停车场—风雨桥—田园风光观景区—奥运步道—古树—芦笙场—非遗展示馆—风雨桥—乘观光车回到上寨。
上寨新寨门—花带—古水车—休闲酒吧长廊—奥运火炬纪念碑—上寨前寨门—民俗文化博物馆—踩鼓坪—古消防水池—杨大陆练武场—杨大陆故居—射箭场—民族风情街—后寨水井—上寨后寨门—杨大陆练兵场、扫寨坪、斗牛场—跑马场—游客体验区—上寨风雨桥—御清桥—观景农田—汀步桥—保爷桥—古水碾—奥运火炬传递线路—石板桥—马凳桥—板凳桥—示范户—古树—农家庭院—下寨芦笙场—下寨护寨树—景观山头——下寨寨门广场—下寨风雨桥—下寨入口寨门。
参考资料
上郎德村.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环境格局.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9:41
目录
概述
村落历史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