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是2006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霁虹、桑德森。讲述了
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所要经历的下一步,整本书贯穿了企业的生存之道。
内容简介
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商界领袖战略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
达尔文在他的《物种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不是那些最庞大的物种能存活,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
中国企业是全球化竞争环境下的“适者”吗?
是不是开始遍及全球的中国企业兼并浪潮,就能把一个中国企业迅速提升为一个有实力的全球性企业?
或是像华尔街尖锐指出的那样,中国企业大手笔、快速度的并购只不过是“花了巨资从儿童手中拿了一块糖果”?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逃离无休无止的低价格、低利润、无利润的混战,而成为全球化市场上创造利润的强手?
一个年轻、幼小的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成人”市场竞争中获胜?
中国企业要怎么做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崛起?
美籍华裔学者吴霁虹·桑德森在本书中从一个独特和创新的角度——“企业商业DNA”,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受挫根源
第一章 旅鼠的启示
发现根源
为“强”而为
第二章 与时空错位
太阳的生长靠什么?
把桃树种植在沙漠
点金石为什么被扔进海里?
数千万美元换铅笔
从“化石”到“淘金”
第三章 寻找参照物
不能指路的罗盘
中国企业的“第二自然反应”
阳光果园与乌云荒野
黑暗里寻找不存在的黑猫
行为在天平上的份量
不同的“三角架”
手持“小李飞刀”的“赛车手”
“颠覆性机体”不敌“持续性组织”
“对人忠诚”碰撞“对事忠诚”
第四章 从市场领悟
“基于事件的策略”与“遵循规则的战略”
“软筋”源于“租借”
“内核”成为“空核”
从“创世”到“群魔乱舞”
弱者是怎样被“滤除”的?
第二篇 策略思路
第五章 超越初级
坐上同一辆车
变强的DNA
搭建“百老汇舞台”
3个“着力点”
在同类市场延伸
第六章 与强手匹敌
博弈论
宏基在美国的惨败
没有竞争的竞争
让对手美洲狮慢慢衰弱
不要挑战庞然大物
向上的阶梯
寻找高成本的恐龙
跨越“死亡谷”
第七章 成为“搭积木”高手
谁可以驾驭“以外定内”
插上翅膀的旅鼠也难以高瞻远瞩
全球上空的“隐形诀窍”
难以“读”走IBM
谁是中国的“搭积木”高手?
“绝对优势”的克星
走向全球的捷径?
第八章 全球化思维浪潮的聚焦点
是什么解放了人脑?
产业的“爆炸学说”
楚河汉界分不清敌我
中国产业的“胃革命”
“蚂蚁”能敌“大象”
要梯度,还是颠覆?
“需要”VS“想要”
10% VS 90%的转换
第三篇特殊议题
第九章 全球化兼并收购7大陷阱
赶潮风声鹤起
诱惑与风险
7种常见的陷阱
不要让糟糕的理由害你
惟有技能才可能快速获得
第十章 “槌子下”的法律战场
不爱诉讼更爱谈判
律师多如空气
致命的五项法律攻略
如何赢得法律保卫战
第十一章 赢得全球标准之争
威力无比的“三维效应”
支配标准竞争的“五力”
中国市场3个制胜策略
致谢
读后感
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令人尊敬的运动家精神,同时在恶劣的条件下发挥顽强的生存能力。吴霁虹写了一本好书,就连书背上的推荐文章都低估了它的价值。
美国市场上的成功的企业,通常俱备强悍的DNA,即使放大到全球范围,它们也通常俱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这里指的“成功企业”,不是单指美国公司,而是指全球化下在美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企业,它们可能是日本索尼、韩国三星,也可以是芬兰诺基亚、德国宝马。一来美国是全球化的基地,二来是美国市场 有全球最为挑剔的消费者和最严格的市场法规。在美国做生意,随时都有人要钻法律空隙告你一把,有些公司甚至专门靠控诉来赚钱,所以在美国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通常都很强壮。
把
达尔文物种起源、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理论逻辑运用到企业竞争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用混合了现代的遗传基因理论和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省视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时,则将产生许多有意思的想法。吴霁虹·桑德森(Jihong W. Sanderso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兹商学院教授(Haas School of Business)及中美战略研究中心董事和执行主任。这位风姿卓越的现代杰出华裔女性所著《下一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一书,让人对她的犀利视角与博学大开眼界。
桑德森女士在执掌中美战略中心这个全球性跨学科智库之前,有将近20年在中国和美国管理、咨询、教育和研究的经验,并曾经是投资银行和风险基金管理者。她对华为、联想、TCL、长虹、海尔、金山、炬力、南方汇通等在国内叱咤风云的企业有着独到的观察和分析,不仅对我们了解这些公司有所帮助,同时也以这些公司为鉴指出了中国企业迈向国际舞台时的迷思和常犯错误。
本书最精彩之处是桑德森女士以
美国实用主义观点通过如火纯青地中文运用以及生动的比喻来解说原本枯燥乏味的商业故事,她完全不夸张但处处显得 重要的叙述风格,体现了她用英语思考再用完美中文表达的能力。这些特色是国内商业出版界难得一见的。通常商业管理、思想范畴等书籍不是翻译呦口就是叙述本身缺乏想象力。但桑德森完全没有这些缺点。她不做作,一笔刺进中国企业的咽喉要害。
桑德森女士显出惊人的才华还不止这些,除了宏大叙事的能力之外,常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以及商业背景使我们看不到毫无效率的文字和螺旋式找不到 出入的思维。这些病症通常将使专业读者感到万分痛苦。桑德森没有犯这种毛病,她用一种干净、整洁、清晰的逻辑和腔调为我们解说那些我们常犯的迷思,使有悟性的人很快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对方向,而鲁顿的人一下子受到当头棒喝为之惊醒。举一个桑德森用喻的天赋,她在说明企业优势能力时写道:
“白杨树给人的印象只不过是森林中一株独立的参天大树,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庞大有机体的一部份。你可以破坏它的某一根系,但这反而会引发其整个组织迅速集聚资源,以便在断裂的根处重新创造一颗新的树。”
桑德森暗指的是那些在中国被狙击的跨国企业并不会从此倒地不起。他们的失败只说明了他们当前使用的方法不合适对付眼前的对手。但它们终将像白杨树一样,内植的有机生存能力将引导它们重新尝试直到正确地切入市场。桑德森相信,成功的西方企业是经过300年的历史洗礼,不断的学习、提炼知识和实践 经验,并在管理上不停的探索和积累,这使得它们拥有比财富更宝贵的东西─创造财富的动力和源泉。这些才是西方成功企业最可怕的地方。而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成为 “可敬的对手” ,只能内植同样的强者基因。
桑德森最可爱之处是她毫不掩饰批判中国企业的短视、浮躁。她甚至用中国企业不过是 “和西方的十九世纪在竞争”来批判国内企业惯用的削价竞争策略。她的毫不留情,其实透露着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的深厚感情。
专业书评
桑德森写这本重要的书,它将帮助中国企业从中国思维转变成全球思维,从封闭思维转变成开放思维。
——亨利·切萨布鲁夫 伯克利加州大学哈兹商学院教授, 开放式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最可怕的障碍不是来自产品或者管理,而是长久以来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环境造成的意识上的差异。因此,有这样常年往返于中美之间,而且勤于思考的学者来讲一讲这些不同,实在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刘湘明 《IT经理世界》杂志社出版人兼总编辑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它使非常复杂打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作为一家成功跨国公司的CEO,我向那些想在全球市场成功的企业强烈推荐这本书。
——约翰·陈 赛贝斯公司主席、执行总裁
霁虹一直在中美商务之间建立重要的桥梁,每一个决策者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安纳利·萨克森宁 伯克利加州大学信息与系统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这是一本富于洞察力的书,它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走向国际的很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关于中外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以及其成败的对比。对于那些想在国际市场有一番抱负的管理决策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戴维·蒂斯 伯克利加州大学创新管理与组织研究所所长, 伯克利加州大学哈兹商学院教授,LECG公司主席
读了本书你不一定能造就一个创新性的国际化企业,但对你的企业向这个方向迈进一定大有帮助。作者对中国企业满怀希望,用其丰富的教学及研究经验写此书,非常值得一读。
——吴鹰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