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段名。其所指具体时间历代医家认识不一。《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
解读
《黄帝内经》中有提及“下晡”一词。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又《素问·标本病传论》:“夏下晡。”
“下晡”用来代指每日中的某一时段,但历代医家对其所述的具体时间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例如:
①指申时。即认为“下晡”与“晡”所指时间一致。
②指日落之际,约在申酉两时的末尾。如《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下晡:是在申酉两时之末尾。”
③指申时后五刻。如王冰:“下晡,谓日下于晡时,申之后五刻也。”
④指约为15:45—17:15。此为有现代学者通过根据秦汉之前的十六时制的研究提出的观点。
中医应用
五脏疾病的昼夜“慧”、“静”、“甚”规律
五脏病理变化不仅受一年时令之气盛衰变化的影响,还随昼夜时辰的变更发生变化。《藏气法时论》将其归纳为“慧”、“静”、“甚”三种状态:“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所谓“慧”,指病情缓解;“静”,指病情稳定;“甚”,指病情加重。即五脏疾病在一昼夜中的变化规律为:在其脏腑功能旺盛的时辰病情缓解,在其功能衰弱的时辰病情加重,在其功能趋于增强的时辰,病情趋于平稳。
许多临床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五脏疾病昼夜变动规律的存在。例如,冠心病夜半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支持了心病“夜半甚”的说法。五更泻患者每于清晨时分腹痛、腹泻,是脾病“日出甚”的一个典型实例。脾主四肢,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瘫痪以肢体为主,本病发作多在清晨初醒时,也是“日出甚”的表现。关于肺病的昼夜变动规律,临床报道与《内经》中所述不尽相符。例如,咳嗽易发于夜间初睡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与肺功能密切相关的氧气摄取峰值时相位及95%可信限在12~19时,与肺病“日中甚”时限相近,肺病患者在此时病情加重,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