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陶村
浙江省台州市下辖村
墙下陶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2007年1月1日止全村共有6组139户,常住人口505人。其中男性253人,女性252人;60周岁以上男性38人,55周岁以上女性 54人;学龄前儿童30人,其中男孩16人,女孩14人;在校生85人;其中小学在校生65人,初中在校生20人,高中在校生6人。
基本概况
其中男性253人,女性252人;60周岁以上男性38人,55周岁以上女性 54人;学龄前儿童30人,其中男孩16人,女孩14人;在校生85人;其中小学在校生65人,初中在校生20人,高中在校生6人。村地域总面积约为330亩。至2007年2月1日止,承包田约246亩,村留机动田约10亩;村内河塘约20亩,山林约250亩;近三年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基本农田约0.8亩。村常年务农的共有16户60人;农闲时从事副业的共有122户445人。村现有正式党员18人,分成3个党小组;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民代表18名;镇党代表2名,人代表1名。墙下陶村是个纯农业村,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般。在村“两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2万元,人均纯收入9816元。先后多次荣获“省级标准小康村”、“省级标准新农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
村党支部以“先锋工程”建设为抓手,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了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党员管理等制度,每项制度均有分管领导,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考核评比。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先后订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村务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等制度。坚持“三重一大”票决制,做到重要人事安排由村支委会票决,重要工作决策、重要工程项目和大额财务收支由村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票决。村里搞建设,采购基建材料等大宗物品由老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负责。并加强了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群团组织齐心协力推进工作。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墙下陶村团支部、妇联、老人协会等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参与新农村建设。如该村在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经常组织党团员、妇代会成员参与环境整治义务劳动,在冲刺阶段,每日均有近百人参与创建活动。老人协会也不甘示弱,组织老年人参与劳动,形成了村“两委”带头、大家参与、共同建设的氛围。
经济发展
以增强“造血功能”为抓手,促进生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薄弱的、没有造血能力的集体经济,难以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但由于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的限制,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一直困扰着墙下陶村。为了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动了不少脑筋。8年前,他们抓住建区初期重点工程较多,工程石料需求量大的大好时机,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村采石场,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近60万元的稳定收入。近年来,该村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公墓出售,同时又利用村留地建造了5亩左右的标准厂房出租,从而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逐步用村集体留地置换旧宅基地等杂地,用好废弃地、山坡地,兴建标准厂房,引进企业,实现土地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单位土地收益。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大力引进、选育、推广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品种和特色经济作物,逐步推出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活”的农副产品,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到村里建立示范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让农民分享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既提高村民收入,又增加集体经济实力。
改善村容
村“两委”根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工作要求,在上级农办的指导下,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将钱用在刀刃上,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全村3.1公里的3条主干道路及村民房前屋后的支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全部安装了路灯;对东浃河岸进行了砌石绿化;自来水入户,村民们用上了洁净的长潭水。建立了以老人协会为主的卫生保洁服务队,做到生活垃圾每天清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要求,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庄品位。抓好农民文化阵地建设,建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重建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富民政策及时传达给农民,把农技知识及时传授给农民,把致富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使农民掌握政策、提高技能、拓宽致富门路。全力净化美化环境,加强文明建设,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富裕新型社区。
文明创建
该村结合“文明村居”的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了文明家庭、一张红榜促敬老、好婆媳、学习型家庭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乡风文明。关心村民的生活和健康,对村民实行了养老保险和生活补助制度,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村里每人每年发给100元生活补助,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给150元。村里的特困户大多已列入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同时还健全了治安网络,组织党员夜巡队进行巡逻,促进了平安村庄的建设。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崭新生产生活观念的新型农民贯穿于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农民素质培训,要有针对性,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深入、持久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重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和致富能力。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4 01:09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