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角去除术
整容技术
下颌角去除术手术适应对象为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国字脸”或“梯形脸”。下颌角突出,两侧不对称。面部上下宽度比例不协调,两下颌角间距过宽。
下颌角去除术
嚼肌下颌角良性肥大是东方人群中常见的颜面畸形。这类人群的面型常呈“风”字形、“用”字形。面下1/3明显宽大。重度者下颌角向后、向下突出,有的伴有面下1/3短小。患者咬合时可见或触及明显肥厚隆起的嚼肌条索。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少数为单侧。双侧者亦常见左右不对称,而单侧者不对称则非常明显。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少数患者咀嚼时局部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根据其外形可分为4种类型:1.咬牙时可见及可触及到肥大的咀嚼肌;2.静止位亦可见到肥大的咀嚼肌;3.咀嚼肌肥大,伴下颌角的外突;4.咀嚼肌肥大,下颌角外突拌有II类错颌畸形。 自从韩国影视明星通过下颌角缩小改形获得神奇的效果后,下颌角整形在国内也掀起热潮,纷纷要求按照韩国模式进行改面型。纵观下颌角整形的发展轨迹,下颌角嚼肌肥大的整形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80年Legg首次报道了嚼肌肥大现象,1947年Curney是第一个应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下颌角嚼肌肥大的人,但是他应用的是外切口,可能损伤面神经和留下疤痕。1951年Converse应用口内切口完成了下颌角肥大骨和嚼肌的切除,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下面部轮廓改形(下颌角肥大整形)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进,Baek应用口内切口进行突起的下颌角的弧形修整,该手术对于向后突起的和外翻的下颌角有着良好的改形效果,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其后,Baek又对手术进行了改进,弧形修整突起的下颌角和修薄增厚的骨质,手术效果进一步改进。国内张熙恩于1992年应用口内切口弧形去除增生的下颌角,获得良好的效果。中国开展下颌角缩小整形的历史有1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良好的效果,但成果仅限于在学术界交流,没有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显得默默无闻。国内的整形美容外科专家积极把在下颌角整形的开创性成果推向社会,把学术成绩转化为成果,为广大爱美人士服务。
适应症
瓜子脸、鹅蛋脸历来都是美女的标准脸型。但是,人在出生时不可能选择自己的脸型,因此如果女孩子长个四四方方的国字脸(方脸),或许就终生与“美女”称号无缘了;还要忍受被亲朋议论的压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脸型,为人们弥补另一种心理缺憾。 方脸就是在双侧耳下俗称腮部的部位如果膨大突出,正面观时,面部两侧轮廓垂直向下,与下轮廓线近乎直角相交,使面部下三分之一显得宽而阔,这就是所谓方脸型,也叫下颌角肥大。对一般男性来说,方脸并不算缺点,反倒给人一种刚毅的感觉,然而如是不成比例的过于肥大则另当别论了。对女性来说,假如是身材高大的运动员,或是作风泼辣、性格刚强的人,下颌角略大也还算合适。如是一般女性,尤其是比较文静、温柔的女性,下颌角肥大显然是不适合的。许多女性因此痛苦,她们往往用头发遮盖,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是否有办法能改变这种脸型呢,现代医学整形已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通过整形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脸型,而且是安全的。 从解剖上讲,主要是由于下颌角(下颌骨的一部分)骨质发育过大,或者咬肌过度肥厚造成,两者也可兼而有之,医学上称之为下颌角肥大(或良性咬肌肥大),下颌角肥大一般以双侧为多,单侧的也不少见。往往与青少年身体发育期过多吃零食、嚼口香糖(或槟榔)有关,也可以由于夜间磨牙引起。这些都使提上颌肌群(咬肌、翼内肌等)过度锻炼,刺激下颌角区的肌肉和骨骼发育,最终外观呈现“方脸畸形”。所以可以认为下颌角肥大的成因有两部分:一是下颌骨角部的骨性肥大;二是咬肌的过度发育凸出于两侧腮部。具体到每个病人,两部分病因所起的影响可能不一样,骨性为主或肌性为主都有可能,但从临床经验来看,两者往往同时伴发。也有一部分病人是由于遗传引起,追溯其父母或亲属往往也有下颌角肥大。 在确定方脸治疗方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造成方脸的具体原因,如何根据原因进行整容手术的设计,施行这项手术,应将下颌角肥大症与腮腺肿瘤、囊肿加以区别,不可弄错。通过X光片诊查,弄清楚引起肥大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削除过于突出的部分,使方形脸变成瓜子脸。下颌角骨质发育过大的,需要通过手术截骨进行,现在高科技发展,这样的手术用的是微型电动骨锯,手术多是在口腔内进行,不会在面部留下疤痕……咬肌过度肥大的,需要手术切除部分咬肌或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使得咬肌萎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3 19:06
目录
概述
下颌角去除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