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鹤,中国现代作家。1901年3月19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19年毕业于成都省立一中。1920年考进
上海复旦大学。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年后执教。自1927年至1936年先后在山东、河北省等校任教。“七·七”抗战爆发后返回故乡,次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39年经周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文艺界抗战活动。同年又到爱国学生较为集中的国立六中四分校任教,并从事地下党的工作。1941年后因遭反动当局的恐吓威胁,被学校解聘。1945年任
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执行委员。1947年成都“六·二”事件后,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在李劼人庇护下得以脱险。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与文学结缘。1922年在上海曾与林如稷、邓均吾、陈炜谟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季刊》。同年又办《文艺旬刊》。时隔不久,浅草社核心人物林如稷赴法留学。同年底便北上到北京大学读书,并与杨晦、冯至、陈炜谟等人组织创办沉钟社,编辑出版《沉钟》半月刊。《浅草》、《沉钟》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认为《浅草季刊》“向外,在摄取异域营养;向内,挖掘自己的灵魂,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认为“沉钟社是当时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由于他们还是思想上不够成熟的青年,而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浅草、沉钟社作家的初衷,本想从纯文艺中求得生活为“高洁”,结果,却终于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
陈翔鹤(1901-1969),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考进
上海复旦大学,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年后执教。他的文学创作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浅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一。解放后,历任川西文教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等职,并先后担任《文学遗产》和《文学研究季刊》的主编和《文学评论》常委编委等职。文革期间,因写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而遭诬陷,在“四人帮”的迫害下含冤辞世。有小说集《不安定的灵魂》、《鹰爪李三及其他》、《独身者》,剧本《落花》等,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忧郁悲观而又苦苦挣扎的青年知识分子,带有作者自身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