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的制作过程首次被做成纪录片,这也是羽泉17年来首支音乐纪录片。与以往的花絮侧拍视频不同,这支名为《不服》的音乐纪录片通过对于“不服”的解读和对“兄弟”的理解,两条线索来交织出羽泉第十一张专辑《不服》的制作脉络。
2015年9月中旬,羽泉团队飞赴东京进行专辑的录制,羽泉特别邀请了吉术斋的导演们对此次专辑的整个制作过程进行了翔实的纪录,试图从音乐、视频多角度来解读“羽泉不服”的精神。纪录片通过“不服”和“兄弟”两个关键词来串联起了整张专辑的制作过程,特别是专辑中《
兄弟》这首歌,羽凡用“虽然我们成军17年,却写不出一首描写兄弟的歌”淡淡道出了“生活远比戏剧更真实”的创作人心声。在羽泉的价值观里,没有物理年龄的界限,只有心理年龄的妥协。
《不服》的两条主线之一,就是兄弟情,他们不惜用一张专辑讨论这个问题,为兄弟是应该两肋插刀,还是浑身插满刀。写《
兄弟》的时候胸中千言,争执最多,不知道从那儿下笔,成了专辑中差点流产的一首歌。
《不服》是羽泉跟自己的较量,无论音乐生态如何,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何,音乐人的使命只有一个:专注做出好音乐。就像纸媒式微,纸媒人内心有崩溃,有坚守,有星火,有不服,有重新出发的机会一样,音乐人的内心也难免动摇信心,朴树对行业和圈子的失望和痛斥在耳,羽泉则归于匠心,虽然他们的音乐载体以各种产品的形式出现,有商品绑架音乐的嫌疑,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心意和心思,让音乐有了更多的触角和载体。从U盘到二维码扫描代替传统的CD,羽泉用“不服”,刷新专辑载体。他们不服的不是沧海桑田,是20年什么都没变,除了一点风霜写上脸。在音乐上,可以小小为所欲为,可以不那么流行,可以玩点偏门,可以以创作的名义任性了。商业气息浓厚,也是因为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和不纠结,组合才有韧性通过一次次瓶颈,组合不比一个人,长远维持难度系数堪比双人跳水,特别需要协调同步互相关照,很多挑战人性局限的地方。一对相貌才华都不是顶尖人物的组合,走到这个高度,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是原因之一,他们不服的是人性弱点和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