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是
宋代诗人
苏轼所作诗词之一。
作品原文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①
遣②化何时取众香,法筵③斋钵久凄凉。
寒蔬④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⑤半已荒。
老楮⑥忽生黄耳菌,故人⑦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⑧
注释
①北宋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知州,在知州衙门逍遥堂的后花园内,曾从构树上采金针菇(黄耳蕈),辅以白芽姜,醋泡过后即成一道菜。这首诗就是苏轼与好友杭州名僧参寥和尚品尝这道菜后写下的。 ‘
②遣:遣派。化:即化菩萨。《维摩经》:“维摩诘(佛名,与释迦同时人)遣化菩萨往众香国,礼彼佛足,言所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於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悉饱众会”。众香:佛国名。《维摩经》: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楼阁苑囿皆香,其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③法筵:僧人讲说佛法的坐席。斋钵:僧人用的饭碗。
④寒蔬:冬蔬、冻蔬。病甲:病叶、枯叶。
⑤落叶空畦:指秋末冬初季节。
⑥老楮(chfi):即构树。黄耳蕈:即金针菇。
⑦故人:旧友、老友。白芽姜:生姜幼嫩时,芽尖带紫称紫芽姜或称子姜。白露后则带丝,渐老为老姜或称干姜,色白味辛,称白芽姜或白姜,可以和烹。
⑧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苏轼与参寥高僧品尝金针菇与白芽姜一道菜后,参寥受到很大的启发,打破“法筵斋钵久凄凉”的局面,寂然放筷东南去,重振东吴释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