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立夫书
清代梅曾亮作品
《与陆立夫书》由清代作家梅曾亮著,体裁为散文。文中。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与陆立夫书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梅曾亮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与陆立夫书(1)
前接手示,言坚壁清野(2),计甚善。国初姚启圣以海贼善用炮(3),乃退海二十里守之,此良法也。今贼所长者炮,吾亦用炮,以短攻长,必败之道。历揣广东、福建及浙省失事情势;皆由我兵不知部分(4),屯聚一方,而彼船高大,用千里眼视我兵厚处开炮击人(5),我众既奔,彼始涌上。万无两军相接,彼能开炮之理,若用炮于两军相接之时,则彼众先尽,此理之必然者也。
然则制炮之法(6),莫如致敌而接战。致敌接战,莫如于贼登陆之处,去海十余里,多掘深沟;沟以内纵横各一丈,深五尺,足容十人;以沟内之土加于沟上向敌之方,形如半坟(7);沟左右稍陂陀之(8),令士易登上;沟以外相去纵横亦一丈,便于出入刺击。彼见我兵去海远,又沟土蔽炮,炮无所施,必将登陆,待其近沟,始与接战。彼空行二十里,锐气已衰,我兵又无火器之患,彼衰我壮,然后胜负可得而言也。又敌来之方,近沟百步,多掘小坎,深广尺余,内用枯枝或短木支撑芦席,上盖浮土以惑敌人,一贼失足,百人皆惊,我军以整攻乱,胜之必矣。
阁下精敏诚笃,又亲得按临形势(9),变通行之,必有成效。若的然可行(10),或告知凡有海防之处,皆可通行。此虽若琐琐,较之筑台用炮以短攻长者,相去万万矣。某启。
作品注释
(1)陆立夫:咸丰年间(1851—1861)两江总督陆建瀛,字立夫,湖北沔阳人,道光年间(1821—1850)中进士。
(2)坚壁清野:对敌斗争的一种方式。办法是坚守营垒阵地,并把周围地区的粮食等重要物资转移或隐藏起来,使入侵者不能掠夺利用。
(3)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康熙年间(1662—1722)曾任兵部尚书。
(4)部分:部署。
(5)千里眼:望远镜之俗称。
(6)制:制服,制胜。
(7)半坟:半个坟头。
(8)陂陀(pō tuó):倾斜。
(9)按临:实地巡察。按:巡行。
(10)的然:显然。的:确实。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即鸦片战争的第二年。文中总结了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历次失败的教训,提出诱敌登陆以扬清军之长、制敌之短的战术。鸦片战争期间作者积极支持林则徐邓廷桢等抗击侵略者的斗争。除此文外,作者还写了《上某公书》、《王刚节公家传》等支持抗敌阵亡将士的文章。
作者简介
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属南京)人。1823年(道光三年)进士,曾为户部郎中,晚年主讲扬州书院。他是姚鼐著名弟子之一,居京师二十余年,求教作文者不绝,朱琦龙启瑞王拯等都受过他的影响,曾国藩早年也曾攀附,姚鼐死后成了桐城派的一个中心人物。对于散文创作,提倡因时立言,以“昌明道术、辨析是非治乱为己任”,提倡诗文要表现真情实感,要写“人之真”。早年喜好骈文,后在管同等人影响下,专攻古文。所作文章雄健浑厚,为时人所推重。著有《柏舰山房文集》及诗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38
目录
概述
作品概况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