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集
地图的系统汇编
专题地图集是一系列反映一个部门或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地图的系统汇编。对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旅游活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题地图集要求
专题地图集编制设计的特定要求是:①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有其主要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每种专题地图集均有其主题思想、编制原则及主要的使用对象;②以统一体例的地理底图为控制基础,保证专题地图内容的定位和定量的准确关系,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空间规律;③不同专题地图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又保持整体性特点,充分反映了现象的多样性和统一姓,彼此突出差异性为主,又能相互论证和补充、表现出内在联系性;④构成专题地图集的各种地图,有主体和派生、分析和综合、重点和补充的关系,彼此保持严格的逻辑统一性、顺序性和关联性。
世界专题地图集发展历程
世界上最早出版、内容较完善的专题地图集,是19世纪德国人贝格豪斯(Heinrich Berghaus)编制的《自然地图集》(1841年第一版,1849~1852年修改部分地图后第二次出版,1886~1892年更新相当大部分后第三次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相继出版各种专题地图集,包括森林图集、人口图集、资源图集、经济图集、自然地理图集、海洋图集等。
中国专题地图集发展历程
在中国,专题地图集的编制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30年来,除出版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大型专题地图集外,还出版了中型的全国性和地区性专题地图集,如气候图集、海洋图集、环境保护图集、农业地图集、海洋图集、自然地图集等。
在中国现代史上,由于国力落后,专题地图集无所建树,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专题地图集的编印,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专题地图作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全国性和地区性专题地图集大量编制出版。
专题地图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纵观我国专题图集研发历史,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变革创新,与市场经济建设、信息技术革命和社会生活进步密不可分,阶段式、递进式发展比较明显。本文试探把当代中国专题地图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
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俱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经济建设,测绘制图事业刚刚起步,地图基础资料相对薄弱,这一时期专题地图编制出版较少,主要是反映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图集。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受“文革”影响,直到70年代初该图集编制印刷终告完成;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编制《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五年时间完成,内部制印发行;70年代中期,地质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地质图集》;70年代末,广东编印了《广东省经济地图集》。这一时期专题地图集主要是手工编制设计,专题图集开本较小,编制出版周期较长,代表作是《中国历史地图集》,该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吸收了当时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包括中国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证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貌,集中体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被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图集选题完整,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制印精美,当时被公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阶段
从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末,中国研制专题地图集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到交通旅游、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出版了大量专题地图集。从社会历史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专题地图集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专题地图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末,全国出版的专题地图集达 150 多部,如《中国农业经济地图集》《中国地貌图集》《中国土壤图集》《中国老年人口地图集》《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中国地球物理图集》《中国贵稀金属矿产图集》,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地图集》,这些大型专题地图集科学性强,内容丰富,不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 区) 级和地市县级的专题图集也大量涌现,如《长江水系环境背景值地图集》《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地图集》《湖北省国土经济地图集》《湖南省经济地图集》《山西省国土资源图集》《太湖生态环境地图集》。这一时期地图集的特点是突出反映自然地理、经济建设成就,图集编制周期缩短,并开始利用计算机机助制图,代表作是 20 世纪末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该图集属重新编制的专题图集,图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复杂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自然资源,阐明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规律,突出反映了 20 世纪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贡献,在编印技术上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数字化编制与自动制版工艺的根本转变。
创新阶段
进入 21 世纪,专题图集涉及面相当广泛,除了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外,在社会经济、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出版了大量专题图集,据不完全统计,21 世纪开始头十年,出版的专题地图集近百部,历史文化类有《中国高等教育地图集》《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人口经济类有《中国人口地图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山东省人口经济地图集》;自然条件类有《中国自然景观图集》《中国土壤图集》《中国地球化学图集》《中国森林资源图集》《贵州省农用地分等地图集》。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出现了资源环境类图集,如《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内蒙古国土资源经济地图集》《江西省国土资源图集》; 地质环境类出版了《中国地质图集》《上海地质环境图集》《天津地质环境图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地理及地质生态图集》; 投资环境类出版了《广州市投资环境地图集》《郑州市投资环境地图集》; 战略发展类出版了《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图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地图集》; 自然灾害类有《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汶川地震灾害图集》;社会发展方面有《地图见证辉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地图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地图集》。这一时期地图集特点是主题丰富,设计科学,编印技术先进,实现了地图数字化编辑与出版印刷系统一体化,代表作有《汶川地震灾害图集》《中国性别平等与发展地图集》,后者以性别平等作为专题要素,以地图形式研究在国内属首创,是社会学与地理学、性别研究与地图学设计思想的融合,在制图方法与符号表达方面,进一步探索出专题要素特点的表示方法及要素的可视化表达,信息检索与服务,准确反映了妇女与性别平等要素动态分布特征,展现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图集把专题地图各种表示方法反映得淋漓尽致。
专题地图集主题思想变革
专题地图集均有其主题思想、编制原则及使用的目标对象,主题决定着内容的选择,内容取决于地图编制目的,专题图的主要任务是反映专题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揭示事物现象与地理环境的联系,展现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变化,为指导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服务。
选题科学实用
选题是图集总体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当代地图集选题的内容除注意科学的系统性外,还越来越注意生产的实用性,即注意同经济建设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选题。当代专题地图集选题范围广,既有自然资源,又有社会经济;既反映环境保护,又反映战略发展;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区域性的,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既有展现东部发达地区的图集,又有反映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图集。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省市经济迅速崛起,为满足地方对外开放需要,东南省市编制出版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地图集》《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地图集》《中国沿海地区投资环境地图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变化,编制出版了《国家经济地图集》《国家农业地图集》。为掌握自然环境变化,有关部门编印了《中国气候资源地图集》《中国土壤地图集》;为保护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江苏、山东编制了《江苏省资源环境图集》《山东省国土资源图集》。当代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目标,政府部门为了解区域环境特征,控制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编制出版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图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图集》《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图集》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人们关心的文化教育、求医问药、旅游休闲等地图,如《中国高等教育地图集》《中国自驾旅游交通图册》《北京求医问药地图册》《杭州市汽车生活地图册》。
主题内涵丰富
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凡能用地图形式表达的事物均可以作为专题地图的内容。当代社会处于信息时代,专题制图资料来源广阔,主题内容选择丰富,各行各业专题图资料、统计数据图表、图像影像资料均以多媒体形式存储,通过远程网络传输,资料获取更为容易,由于计算机数字化制图,专题要素分析筛选、归纳整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内容更加精炼。当代专题图集有别于传统专题图集,其专题内涵有较大拓展,不仅反映现有成果,还要反映事物现象未来发展走向,揭示专题因子空间动态发展规律,并突出用地图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图表说话,多形式多角度地突出主题。对图集整体而言,以地图为主,但对不同的主题,可区别对待,或以地图为主,或以影像为主,或以图表、照片为主,以达到有效反映主题之目的。《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是一部创意新颖的新型地图集,内涵丰富,其主题内容融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紧扣国民经济建设,在有限的版式框架中,充分反映了内容信息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彼此突出信息差异性,又能相互论证和补充,表现出内在联系性。
兼顾科普阅读
传统专题地图集,多数是以供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为主,过于专业化,局限于科研部门,供学者和专家使用,难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不易于社会大众了解图集的信息。当代专题图集将是一本集科学性和科普性于一身的图集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并举。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信息表现使用可视化图形符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面向读者,专题地图已成为大众工作、生活、学习用书。如《汶川地震灾害图集》专业性和科学性融合较好,以基础地理信息和航天航空影像数据为载体,采用了地图、影像、图片、图表、文字等大众易于接受的可视化表达手段,该图集全面反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整体地质灾害和其他次生灾害等情况,展现灾情评估、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同时,增加大量有关地震知识,介绍地质板块、构造断层、地震活动带、堰塞湖、崩塌等相关专业科普知识,为公众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提供帮助,达到了专业知识与科普知识的结合,是一部资料权威、通俗易懂、设计科学、装帧精美的图集。
现代专题地图集编制特点
原始资料数据呈现跨媒体、跨平台多源特性,基于各类空间数据的地图编辑成为地图集编制的主流。在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数字技术得以普遍应用的条件下,地图原始资料已不仅局限于各类纸图、刻图膜、统计资料等形式,来源于不同平台、不同渠道的数字信息文件,如地图数据库、数字遥感影像、各类办公系统文件以及来自数码相机、摄像机、网站等的电子文件都成为地图编制的原始资料。反映出资料数据化、平台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多源特点,基于空间数据的数字地图成为地图集编制数据加工的主体,相应的,对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不同系统数据接口平台的设计、处理与转换就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1.制图综合成为空间数据面向二维平面表达时制图编辑的主要问题。不同于在GIS系统和数据库,在地图集中无论是地理底图还是专题内容,空间信息数据都是在有限的二维平面媒介内进行设计与表达的,制图综合除了地图比例尺、地图主题和用途、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符号尺寸等基本要素外,必须考虑空间数据可视化要求,满足用图者视觉识别能力与图面的承载能力,进行地图内容的取舍,数量指标、质量特征的分类与归并,图形形状的简化等。
2.专题信息数据的出版可视化表达,即制图设计是在二维平面媒介内更合理的空间信息表达的关键因素。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海量翔实,面向应用的专题地图集其信息的获取已经不再成为主要问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表达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在一些表达了“丰富”内容的地图中,无法快速直观找到所需内容的尴尬也不鲜见。专题信息数据的出版可视化表达,即制图表示方法设计是在二维平面媒介内更合理的空间信息表达的关键因素。
3.在地图制版印刷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有效促成了生产环节技术的融合、简化与合并,使地图集的动态输出、按需印刷成为可能,出版周期进一步缩短。构架于电子出版系统后端的CTP系统、数码印刷、远程网络制版、数字印刷的数字网络技术去除了胶片、拼版、晒版等手工环节,实现了数据由计算机直接到印刷版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印版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构成了完全数字环境的印前系统,从而完成了地图编辑出版的全数字化过程。数字印刷技术则省去了更换印版,使印前数据直接印刷,实现了印前与印后的一体化。
4.专题地图集由独立的专业数据资料集,逐步转变为在专业信息系统框架下和专业数据库支持下的专业信息成果的一部分,其内涵和外延、功能和形式有了新的拓展与突破。地图作为测绘成果和产品,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测绘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功能和形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步由模拟地图发展为数字地图,具备了虚拟、动态、交互和网络特征。地图集也由以传统纸质印刷装订的独立的专业资料数据集合,以传统图形数据的计算机存储集成,逐步拓展成为在专业信息系统框架下和专业数据库支持下的专业数字信息成果的一部分,功能由资料型转变为成果汇总分析应用型,具有纸质、电子、光盘多种媒介和互联网及其他公众查询平台在内的多种发布形式的数字地图集。
专题地图集的印前检查与校对要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种地图,尤其是专题地图集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地图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印前过程中把住质量关,使印刷出来的产品能少出错、不出错,让作者方满意、让读者信赖是目标和宗旨。专题地图集专业性强、内容丰富、信息量广,因此在印前过程中,应对初稿、中间过程稿、终稿这三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校对,确保每一遍样稿所呈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初稿数据的检查与校对
在专题地图集的制作中,初稿的制作是基础,它决定着整个地图集的原始框架,若出现地理底图不正确、专题要素表现错误等问题,就会造成返工,影响成图时间与质量,因此对初稿数据的检查与校对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应对地理底图、专题要素、整饰及图面部分和文前文后部分进行检查与校对。
中间过程稿数据的检查与校对
中间过程稿包括作者方批样以及出版社的审核批样。
1.作者方批样的检查与校对专题地图集所要表现的内容丰富、专业细致,信息量广,往往由于作者方对专题要素表现形式的不确定,会出现多次反复批改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方的批样要吃透,认真、细致、逐一进行修改、检查、校对,并对有遗留问题的地方做记录并及时与作者方沟通。若有重新制作的专题地图集数据,应遵循初稿数据的检查原则,逐项校对,以确保此次批样的正确性。
2.出版社审核批样的检查与校对所有出版的专题地图集都必须经过出版社的审核批准,因此应按照出版社的批注,遵循国标对境界标准画法的要求,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的修改、校对,如未定国界的起始点、结束点的位置及珠峰的标高等。对于省界、地区界、县界的形状变化,香港区界、未定省界、飞地等在多大比例尺以上表示等问题,必须按照出版社审核批样上的批注进行修改,根据权威出版社已出版的比例尺相接近的图幅进行核准、校对。
终稿数据的检查与校对
在整本专题地图集的制版检查、校对过程中,终稿数据的检查、校对是最重要的环节,主要应完成最终数据、CTP工作站印前数据和最终数码样的检查与校对。
1.最终数据的检查与校对最终数据的检查与校对主要包括对文前、文后部分,图集整饰部分及图面内容的检查与校对。在此过程中,文前、文后部分应该是重点,因为文前、文后部分经过作者方的几次批样和出版社的审核后已经定稿,这时就要结合原数据、作者方批样以及出版社的审稿进行全面检查,对版权页上的印量、印数、书号、审图号等关键内容要反复核对,确保无误;序、前言、编制说明等的标题的大小应一致;中英文内容的顺序,目录与图集内的图名及页码顺序也应一致。图集整饰部分包括开篇页、图组、图名标题、比例尺上的标注、页码等,这些内容是图集中较容易出错,并且是影响图集整体的关键性问题,须再一次校对。图面内容在最终检查、校对过程中应分轻重,应更多注意图面上有无飞字、重影、跑位等现象,并对图面上的局部放大图、索引图、缩略图、饼图、柱状图、折线图、表格等的摆放位置,有无要素压盖等进行校对,另外尤其要注意图例内容的一致性和成图尺寸。
2.CTP工作站印前数据的检查与校对在对CTP工作站印前数据进行检查与校对的过程中,应首先检查校对最终数据转换格式的正确性,我们大多采用的是Corel DRAW、Illustrator、Mapgis等图形处理软件,所有数据应转换为适合印前处理的EPS或PDF等格式。其中,用Mapgis转EPS时应注意系统库、字库的设置,用Corel DRAW转EPS时应注意字体有无缺失、字是否转曲、线型是否发生变化等。其次,在数据转换过程中,还要检查图中所做的阴影及透明效果是否有吸附现象,避免出现栅格现象。再次,在印刷前还须注意检查极细线、四色黑、RGB色是否转成CMYK、四色压印的处理等影响印刷、装订等工序的因素。
3.EPS或PDF等格式。其中,用Mapgis转EPS时应注意系统库、字库的设置,用Corel DRAW转EPS时应注意字体有无缺失、字是否转曲、线型是否发生变化等。其次,在数据转换过程中,还要检查图中所做的阴影及透明效果是否有吸附现象,避免出现栅格现象。再次,在印刷前还须注意检查极细线、四色黑、RGB色是否转成CMYK、四色压印的处理等影响印刷、装订等工序的因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25
目录
概述
专题地图集要求
世界专题地图集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