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是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全世界上下5000年竞争、霸权、资本积累的过程。作者试图建立一个中心 --- 外围结构的模型,以此来解释霸权转移,说明世界体系的存在及变化。读者对象:
社会学、社会工作教学研究工作者,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
这是一批主要学者们对一个重要题目发表挑战性文章的一本第一流集子。所有对资本主义发展和极长期历史变化感兴趣的人们必须对此关注。本书应当广泛阅读和讨论,了解新的世界史人类中心理论的关键读物。 本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全世界上下5000年竞争、霸权、资本积累的过程。作者试图建立一个中心 --- 外围结构的模型,以此来解释霸权转移,说明世界体系的存在及变化。读者对象:社会学、社会工作教学研究工作者,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5000年世界体系:跨学科研究法初探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巴里·K.吉尔斯
第二部分 理论与分析的基本论据
第二章 古代世界体系中的“资本”帝国主义与剥削 ·K.埃克霍尔姆 J.弗里德曼
第三章 积累之积聚 巴里·K.吉尔斯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第四章 世界体系中之霸权转移 巴里·K.吉尔斯
第三部分 重新分析历史
第五章 世界体系周期、危机和霸权转移,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1700年 巴里·K.吉尔斯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第六章 意识形态上的过渡与生产方式——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第四部分 理论、历史、政治问题辩
第七章 文明、中心、世界经济和贸易区 戴维·威尔金逊
第八章 古代世界诸体系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萨米尔·阿明
第九章 间断性与连续性:单一世界体系还是体系系列? 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
第十章 世界体系与世界诸体系评析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第十一章 答辩与结论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巴里·K.吉尔斯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译者:郝名玮 编者:(荷兰)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巴里·K.吉尔斯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阿姆斯特丹大学发展经济学和社会学荣誉退休教授。
巴里·K.吉尔斯,纽卡斯尔大学国际政治学讲师。
媒体推荐
中文版序
我们的书能译成中文,我们深表愉快和深感荣幸,因为我们能在这篇专门为此撰写的序言中向中国读者谈谈。我们感谢我们的同事和朋友高铦教授提出译书的倡议并负责推动中文版
面世,我们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出版此书,我们还特别感激郝名玮教授努力地、很好地翻译了这部相当难译的书。
我们借此机会请中国读者做三件事:(1)简要回顾西方(包括俄罗斯)和中国等考古及史前研究著作中的有关论点;(2)谈谈本书写作十多年来我们的有关著作,特别是他人的进展;(3)考虑一下后者如何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本书原稿中提出的现实与方法论的观点,并把本书有关过去5000年的内容更直接地联系当今关切的问题和可预见的未来。
一 整体关系中的世界体系
我们的著作和论文特意以人类为中心,而且可能的话也是以生态为中心的。这方面它们大大不同于西方、中国以及其他各地大多数得到承认的研究、教学与理论,后者都是本地的,地方化的,时期短暂的,而且往往是特意这样做的。全世界学校的历史教员大多数都是由国家支付工资去向孩子们、然后向成人灌输国家民族主义,或者不如说是非单一民族(除极少例外)国家中装扮成民族主义的中央集权经济统治。同样地,史的研究在考古学家手中则是受雇去挖掘废墟、人工制品和残骸来以此声称“这块土地是我的”,自从上帝在远古把土地赋予我们光荣、神圣的先辈以来,情况就是这样,并把他人根据种族清除而痛苦地赶走。西方和中国的考古学在各处考古发掘上相互类似。西方考古学特别在西南亚、北非和美洲主要遵循或者甚至超过西方殖民时代的做法,而中国考古学则先在中国大陆然后在台湾和东南亚遵循汉化的步子,俄罗斯和苏联考古学则在西伯利亚和中亚追随俄化。当代政治在选择研究地点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这是因为国家主权和/或殖民主义决定了地点的能否准人。例如,两个世代的苏联考古学都是由切尔尼赫研究论述的,本书在这方面根据的是切尔尼赫,而苏联考古学几乎完全限于苏联控制下的地区,不管这些地区可能同其他值得分析的地点有密切关系而恰巧处在外界的冷战控制之下。史前研究的另一个相似之点是考古档案本身对研究者产生的局限——直到而今还有这种情况。石制建筑和装备比木制的好,陶瓷比天然纤维的好,金属比其他材料好得多,干旱气候比潮湿的好,沉船比其他海难好,更不用说比毁损散架的好了。而且,曾经留下的或埋葬的东西必须仍旧留在那里而不因世世代代当地或邻近人们为寻找贵金属、宝石或者甚至只是建筑材料而遭到盗挖,特别未曾受到西方博物馆为保存人类遗产而进行过掠夺,诸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边敦煌石窟中的许多珍品。该处后来被西部历次战争炸毁。我们的研究依靠这一切作为二手材料,但这也通过现有的文字记录、特别是以文件证明的或者必要时推断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加以引申。我们试图考虑气候条件与变化,但必须做得更好些。我们做了微弱的努力来关注两性关系,而许多人对此却毫不关注。例如,与吉姆布塔斯/艾斯勒理论所认为的父权制是由野蛮好斗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向西传布的看法相反,我们引述证据说明中亚游牧民族要比它们周围不开化的社会在两性关系上总的说来较少不平等,而且妇女财产权和其他权利也较多。高世玉(音译)和刘汝珍(音译)重要的中国研究支持了我们的观点,表明在汉代时,西北邻国的妇女地位高于中国;以及在唐代、辽代和元代,游牧民族的影响提高了当时的妇女地位(上述两例均见闵家胤编,1995)。我们希望我们的中国同行发展这项研究。我们对于否定不开化地区的论点持严重怀疑态度(弗兰克,2001,2002),这种论点在西方、中国及其他地方得到承认的史学和史前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向任何人挑战,看谁能找出一个过去或如今在时间、地域、文化或社会方面具有可以辨认的(更不用说未受触动的)始末的这种文明。在有人能找到以前,我们还是主张研究一个由许多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部分所组成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整体。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识别这个(或几个?)整体并全盘地加以分析。这项研究中的主要手段就是识别一个网络或体系中的联结和联系。这些联系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包括从属于同样的力量并且不得不对此做出反应。启发性研究的问题是:是否这里的A和它往常和如今的情况一样还是不一样,以及在存在或不存在同那里的B相联系的情况下,如何由于它同AC或同C的联系而不同,因此A与C可以通过与B的相互作用而依此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