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红十字和红新月日(World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Day,عيد الصليب الأحمر والهلال الأحمر العالمي),简称红十字日;节日时间为每年的5月8日,是国际上纪念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创始人
亨利·杜南的日子。该节日旨在推广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全球民众之间的友谊、合作及和平,并提高对战地救护重要性的认识。它不仅是红十字运动内部成员的节日,也是向公众传播其宗旨与活动的契机。
节日起源
节日背景
亨利·杜南在
索尔费里诺战役期间目睹战争带来的可怕后果,并在其后通过
《索尔费里诺回忆录》一书所表达的愿景。书中,他主张发展国际公约以保护战场上受伤的人、救护人员和战地医院,并确保他们的中立性。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与日内瓦家族中的四位主要人物共同创建了“五人委员会”。五人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担任主席的瑞士陆军总司令迪富尔将军,担任秘书的亨利·杜南,以及另外三位成员:
古斯塔夫·穆瓦尼埃律师、阿皮亚医生和莫努瓦医生。这一委员会后来发展成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受到普遍支持。
国际红十字运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这三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人道主义运动。其任务是防止并减轻发生在无论何处的人类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尤其是在发生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情况的时候;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鼓励志愿服务,鼓励本运动的成员随时做好准备为需要者提供帮助,鼓励对那些需要本运动保护和帮助的人持有普遍的同情心。
名称由来
1948年,为纪念亨利·杜南的贡献,第20次国际红十字会理事会通过了国际红十字会执行委员会的提议,以“红十字会”名称命名为“世界红十字日”,1984年,由于“
红新月会”的加入,世界红十字日更名为“世界红十字和红新月日”。
历史沿革
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1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推荐组织红十字休战日的做法。
193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4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组成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考察“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
193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5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听取了三国委员会的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红十字休战日”的活动。在1938年的第16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得到再次肯定。
1946年,第19次理事会会议上,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指示协会秘书处研究确定一个固定的日子为“国际红十字日”,各国红十字会在这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
1948年,正值红十字会创始人
亨利·杜南诞辰120周年,国际红十字会执行委员会提议将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为全球统一的“世界红十字日”。同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20次国际红十字会理事会上,这一提议得到了正式批准。
1984年,由于不断有穆斯林国家的红新月会加入,世界红十字日更名为“世界红十字和红新月日”。
节日活动
为了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整体的应急救护能力,红十字会通常会组织急救知识讲座、应急救护培训等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救护知识与理念,还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通过多种渠道如社交媒体、官方网站、海报宣传、电子屏幕播放公益宣传片等方式,红十字会致力于普及红十字运动的知识和推广国际人道法,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红十字事业。
“5·8人道公益日”是红十字会在世界红十字日前后开展的重要筹资活动之一,通过互联网筹款平台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支持诸如帮助困难家庭、救助白血病患者等项目。这不仅体现了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守护了人道主义的初心。
红十字会在世界红十字日期间也会在社区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例如义诊、健康咨询、献血活动等,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很多地方会在世界红十字日举办特别的颁奖仪式或表彰大会,以此来认可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节日内涵
“世界红十字日”的建立是为了大力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思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
节日影响
国内影响
在世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日,浙江省红十字会推出“防溺水救在身边”“博爱家园浙里互助”“为生命救援赋能”“小桔灯”“四叶草”“母婴平安”“康心关爱”“家家都有救护员”等公益项目,通过网络众筹方式募集公益资金。
在以往的“世界红十字日”,中国公益性单位通常会结合红十字会业务开展全国性的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看望残障儿童、关爱白血病儿童、慰问养老院老人等。值此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对红十字会的所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江苏省红十字会在“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期间,通过筹集善款和物资,启动了多个爱心项目,如“苏护行动AED计划”、“暖心团圆饭”等,旨在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援助和支持。这些举措不仅直接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群,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上海市在每年5月8日所在周设为红十字博爱周,用以宣传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2024年5月6日至5月12日是上海市第二个“红十字博爱周”。
江苏省以“救在身边”为主题,开展了校园守护、景区守护等活动,并普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知识,提升了公众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和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激励更多人参与人道事业,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风尚的进步。红十字会领导及成员深入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提升了社区志愿服务水平,并通过实际行动鼓励更多党员和志愿者加入公益活动,增强了党群关系和社会凝聚力,展示了红十字会在服务人民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不懈追求。
江苏省普及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使得公众提高对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认知和使用能力。全省红十字会系统还积极参与“健康江苏”的建设,组织大规模健康义诊和眼病筛查活动。
国际影响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在2024年的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强调维护国际人道法,这不仅体现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核心价值,也是保障每个人应有尊严和安全的关键所在。无论成员背景如何多样,工作遍及何地,对人道主义行动的共同承诺将整个运动团结在一起。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每一个善举都如同希望的灯塔,照亮通往更光明未来的道路。这种精神深刻表达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共同努力都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曙光,并构建一个更加仁慈和谐的世界。2024年5月8日,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与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表联合声明,对在开展人道行动时不幸遇难的同事表达缅怀,并对他们的家属致以慰问。
世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日强调了人道主义工作无国界的重要特性,这一国际性纪念日不仅彰显了全球范围内对于救助生命和减轻苦难的共同承诺,也显示出无论种族、宗教或国家差异,人们携手合作、互相支持的价值。特别是在面对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样的全球性挑战时,
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向46个国家派遣医疗队伍、提供抗疫物资和设备等实际行动,截至2023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援建博爱卫生院站2638所、校医室246所。跨国界的团结协作精神不仅加强了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在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援助和支持,进一步证明了在全球危机时刻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文化延伸
节日口号
自1961年以后,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处还会结合其工作重点,提出当年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主题,亦有连续数年采用类似主题的情况。历年主题如下:
人道公益日
为了纪念第75个世界红十字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推广2022年红十字博爱周“生命教育,人道伴行”活动主题,面向社会倡导“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理念,中国红十字会发起设立“
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众筹项目,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具体实施,全国红十字系统共同参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