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
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发现的云雷纹大铜鼓是广西最大的
铜鼓,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鼓。现藏于广西民族博物馆,总号004825,分号101,系
北流型铜鼓的标准器,被称为“铜鼓王”。
北流云雷纹大铜鼓,鼓面径约165厘米,残高约64厘米,鼓面厚约0.8厘米,鼓身厚0.39-0.58厘米,重299公斤,鼓面大于鼓身,鼓面出檐7厘米、边沿下折形成宽2.8厘米的“垂檐”,通体饰云雷纹,鼓身上部对称分布两对绳纹环耳,为北流型铜鼓的标准器。
北流云雷纹大铜鼓原存于
北流县六靖乡水埇(冲)庵,出土年代不详,据清光绪四年《北流县志》载:“水埇庵内有铜鼓,围二丈许,高二尺”,其时此鼓已存于水埇庵。1955年入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08年调拨至
广西民族博物馆。
由于无伴出物,只能从其器形、纹饰特征推断年代。因其具有环耳、纹饰为较单一的云雷纹等特征,被划分为
北流型铜鼓的早期类型。
通过本体观察、检测分析及模拟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1号北流云雷纹大铜鼓材质为铅锡青铜,铜、锡、铅比例分别为66.5%、9.5%、18.5%;使用泥范法历经备料、制模、制内外范、制附件、刻印花纹、干燥和烘干泥范、合范、焙烧预热泥范、浇注、修整及定音等工序铸造成型;合范线较宽,表明采用了缝隙式浇注方式;浇注工艺采用鼓面朝下方式,鼓足端为自然冒口,由于浇注时铜液温度不够高、鼓足部位缝隙浇口太薄、或铜液不足、外范变形等因素,导致铸造缺陷,鼓身有孔洞且足部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