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通信公司
美国通讯公司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简称世通)是一家美国通讯公司,2003年因会计丑闻事件破产。在2006年1月被Verizon以76亿美金收购,重组成为其属下的事业部门。公司已更名为MCI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
创始人
伯尔尼·埃贝斯,在涉足商界之前曾当过美国密西西比州克林顿市一个酒吧的招待员。在每天迎来送往的招待活动中,他耳闻目睹了商界巨子们的财大气粗,暗暗立下宏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最少的创业资本,在最短的时间里,创建起“速成企业集团”,及早跨入世界富豪的显赫行列。就这样,伯尔尼·埃贝斯以“美国西部牛仔”特有的粗犷胆略和冒险特质,默默积聚着独自创业所需的财力和能力。1983年,伯尔尼·埃贝斯参加了一个企业名流宴会,将自己深思熟虑的创业计划写在了餐巾纸上——创建一家可与“美国AT&T通讯企业集团”一争高下的“美国世界通讯公司”(Worldcom)。就这样,伯尔尼·埃贝斯时时、事事、处处以“牛仔”自居,尽情发挥“牛仔”特有的放荡不羁冒险精神,经过并购70家中小型通信公司的左冲右突,借助美国通讯及高科技产业“一夜走红”的浩荡东风,迅疾把一家小小的地方电信企业脱胎换骨为仅次于“美国AT&T通讯企业集团”的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一飞冲天地成为华尔街青睐的“明星企业”。“美国世界通讯公司”拥有世界第一大全球数据网络,运营机构遍布65个国家和地区,网络总长度9·3万英里,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互连网接入服务;拥有堪称“互连网时代开路先锋”的UUNET公司和Compuscrve公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ompuscrve公司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服务;拥有遍布全世界的雇员8万名,拥有2000万名个人客户和数以千计的集体客户;营业收入在“世界500强”中名列前茅……“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得伯尔尼·埃贝斯以14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名列《福布斯》“世界百名首富排行榜”。难怪他不无自豪地宣称——是什么让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一夜之间成为世界通信业巨子的?是他那“牛仔”式的冲动!我是地道的“牛仔”CEO!
公司介绍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经历了美国电信业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它曾推动了美国反垄断的立法进程,这导致了AT&T的被分拆;它对MCI的收购及其后报出的会计丑闻反映了20世纪90年末互联网泡沫中电讯业的躁动不安。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一度是仅次于AT&T的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这归功于对其他电信公司的收购,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对MCI以及美国互联网骨干Tier 1 ISP UUNET的收购。
成立
1983年,LDDS公司在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成立,公司名字意为“长途话费优惠服务”。1985年,公司推举伯纳德.埃伯斯(Bernard Ebbers)为其首席执行官,1989年8月,公司在收购Advantage公司后上市。1995年,公司更名为LDDS世通,随后简化为世通。20世纪90年代,公司规模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迅速膨胀,并在1998年收购MCI后达到顶峰。
收购 MCI
1997年11月10日,世通与MCI通信公司对外宣布了价值37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创出当时美国收购交易的历史纪录。1998年9月15日,新公司MCI 世通(MCI WorldCom)正式营业。
兼并 Sprint
1999年10月5日,MCI世通与Sprint公司宣布将以1290亿美元合并,再创纪录。合并后的公司将一举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通讯公司,首次把AT&T从此宝座拉下。但该项交易因触犯垄断法未获美国及欧盟批准。2000年7月13日,两家公司终止收购计划,但MCI世通仍在随后再次更名为世通。
丑闻
银行压力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Bernard Ebbers成为商界豪富,他用这些股票向银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头寸亏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操纵股价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科特·苏利文、审计官David Myers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丑闻被揭
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110亿美元。
宣告破产
2002年7月21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保护案。2003年4月14日,公司更名为MCI, 将总部从密西西比迁至维吉尼亚。根据破产重组计划,公司向SEC支付总额75亿美金的现金和新公司股票,用以偿付受欺骗的投资者。
破产后,重组后的公司负债57亿美金,拥有资金60亿美元,这60亿美元中的一半将用于赡后诉讼及清算。破产前公司的债券以一美元兑35.7美分获偿,而股票投资者则血本无归。
2005年2月14日,Verizon 通信公司宣布以76亿美金收购MCI。2005年3月15日,Bernard Ebbers被判犯有欺诈、共谋、伪造罪,获刑25年监禁,Ebbers于2006年9月开始服刑,时年64岁。该公司其他涉案人员,亦被裁定有罪。
舞弊手法
滥用准备金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的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低估商誉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来蓄意低估商誉。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 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
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 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巨额冲销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暗箱操作
曾几何时,“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作为华尔街的“宠儿”,总以证券市场的“明星”而自居,鼎盛时期的股票价格达到每股64·50美元,公司市值一度高达1800亿美元。不过,“花无三日红”,2002年3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后,华尔街众多评级机构逐渐疑惑丛生。特别是当闻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前任CEO伯尔尼·埃贝斯从公司拿到了4·08亿美元个人贷款的消息后,投资者大失所望地纷纷抛售手中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这一次次负面的利坏事件,直弄得“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风光不在,一路下跌到2002年6月24日的每股1美元。2002年6月26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一暴光,当即引发起美国股市的大动荡——“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价格由每股83美分,狂降为每股9美分,跌幅高达89%;纳斯达克不得不停止了“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交易;标准普尔也急忙将“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降为“垃圾股”;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盘中一度下跌140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崩盘象点燃了一根导火索,把全球各大股市烧得全面下跌,股指下跌到2001年11月以来新低。在亚洲——东京股市跌了4%,韩国股指跌了7·2%,台湾股市跌了3·6%,香港恒生指数下滑2·4%,新加坡股市跌了2·15%,马来西亚主要股指下滑1·7%;在欧洲——伦敦股市下跌2·9%,巴黎股市下跌3·8%……面对全球股市“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惨淡景况,许多资深的炒股大腕也哀叹连连——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满耳都是熊市不减,一片跌!跌!跌!
其实,“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丑闻的暴光,所产生的副作用并不仅仅是股市的下跌,还有那各行各业被殃及的池鱼。首当其冲的是向“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贷款的美国各大银行,尤其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美国美洲银行受害最深。特别是美国花旗银行竟一股脑儿向“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贷出了3·75亿美元,“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欺诈丑闻一经披露,三大银行的股票价格无一例外地大幅下跌;那些向“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投资的州养老基金,也因“狐狸没打着,反惹一身骚”而受牵连,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纽约州养老基金损失3亿美元,密歇根洲养老基金白白搭上了1·16亿美元,佛罗里达州政府官员后悔不已地叹息——该州900亿美元养老基金,先因安然赔进去了3亿美元,又要为投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再亏本9000万美元;本已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世界电信行业,也因“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而雪上加霜,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到了每股7·81法郎的最低点,跌幅达16%,法国的“威望迪环球公司”股价下跌了10%,世界最大的手机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公司的股价下跌了4·7%,英国电信公司的无线业务部门——MMO2的股价也下跌了1·3%。难怪电信行业权威分析大师张口唱哀世界电信业,整个电信业都被“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刷子染上了衰败的黑色。这个行业在1998年和1999年的增长令人吃惊,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利润空间也许都已走到了穷途末路,没几天日子可苟延残喘了。
面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这匹害群之马,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强烈反应,进而采取了杀一儆百的断然举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2年6月26日晚向纽约联邦地方法院递交诉状,指控“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从事会计欺诈活动,并勒令“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递交陈述此案情况的详细报告。“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总部所在地——密西西比州的司法部长,于2002年6月27日下达指令——成立一个由联邦政府及州府官员组成的特别调查组,全力查清为“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造假帐的违法人员;“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前CEO和负责该公司审计的“安达信”,必须妥善保存“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所有文件。美国国会银行和财政委员会,于2002年7月8日举行“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欺诈丑闻听证会……
事件启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通信公司将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记到了资本开支账户上,从而使该公司这一期间的经营业绩从巨额亏损变成了盈利15亿美元。而施乐过去五年中,夸大营业收入达64亿美元。世界通信、施乐假账丑闻不仅颠覆了公司的诚信,而且反映了部分高科技企业的浮夸风。
世界通信公司曾经的“辉煌”源自于概念炒作。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世界通信在其“巅峰”时刻,市值曾高达1800亿美元,而后,它的“家底”仅剩30亿到80亿美元,股票价格一泻千里,无人问津。相比之下,务实的AT&T却有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良好的声誉,而且AT&T更加务实。为了削减债务,公司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清除不良资产。
世界经济已进入“信用经济”时代,诚实经营、讲究信誉、实实在在办企业,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炒作现象、浮夸风,是与经济规律背道而驰的。然而,纵观国内电信市场,炒概念者众。打价格战、争地盘、抢用户、免费服务、优惠措施,可谓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但实质性的服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通信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市场化的需求,合理的竞争可以促进企业降低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打价格战、争地盘、抢用户的竞争只是低档次的竞争、无效益的竞争。因为企业过多地关注竞争对手,制定价格策略,而腾不出太多精力来考虑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一旦用户意识到自己利益受到损害,用户就会很轻易地“驾机起义”。所以,通过价格上的优势拥有客户、抢占市场,只是短暂的繁荣;炒概念者,终将被客户所抛弃。
众所周知,电信业是高投入、高科技的行业,是讲实力、严管理的行业。运营商只有实实在在地把握企业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负债率,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而炒作会对企业的基础管理产生误导,以为企业只要包装一番就行了,而不去注重修炼内功,内部改制,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甚至会搞乱市场。世界通信毁于弄虚作假,股市概念炒作,便是最好的例证。
启示之二: 全业务经营降低风险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通信企业只要做大便可抵御风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纵观这些高科技公司不可谓不大,如环球电讯公司的业务曾遍及美国、欧洲、亚洲,拥有1000多家通信公司、300多家因特网服务公司,6万个企业是环球电讯公司的用户;世界通信公司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和数据服务公司,尽管濒临破产,但实际价值仍有30亿到80亿美元;另据美国的最新审计数字表明,从1997年至2001年,施乐公司的实际利润就达64亿美元。
如此大型的企业都无法抵御经营风险,沦落到这个地步,可见企业仅仅做大是不够的,还应实施“多元化”战略来降低风险。
在全球经济恶劣的环境下,电信单一业务运营商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为了生存与发展,单一业务运营商不得不进行扩张。但是,扩张却往往使企业陷入更深的泥塘,进而走上“不归路”。如环球电讯的破产,正是业务单一,盲目扩张,难以抵御风险所致。规模最大的四起电信企业破产案中,破产的电信企业360Networks公司、Winstar通信公司、PSINet公司以及Exodus通信公司经营业务也都较为单一。如今,还是因为经营业务较为单一,赢利欠佳,使得世界通信铤而走险——通过做假账来掩盖巨额亏损。
相反,全业务运营的电信企业却正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如日本NTT、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英国电信等企业的经营实力得以空前壮大,已在世界市场上居主导地位。特别是日本NTT,它的崛起使日本电信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政府给予NTT全业务经营的政策。
事实表明,在全球经济恶化的环境下,单业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全业务或多业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因为市场需求放缓,竞争加剧后,只经营单一业务的电信企业没有转圜的余地,没有其它的业务可供转移经营重点,也就无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没有喘息的机会,甚至会陷入破产境地。而全业务运营商在某一类业务出现衰退时,可以将其经营重心转移至其他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尽管不同的电信业务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但是在网络层和物理层上,各种业务都存在大量的共用的基础设施,经营全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上提供各类业务,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业务成本。
此外,从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看,用户需求信息化的服务,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需要一站式综化合服务,单一业务运营商显然无法满足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业务大减、竞争激烈也就无法避免。毕竟,全球化竞争表现在电信上的特点就是综合化服务的趋势。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对某项单一业务的提供。
启示之三:持久发展是根本
任何一个企业,都期望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同行,成为一流的企业,进而做大、做强。但是那种昙花一现式的企业不能算是真正的优秀的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大部分并不是凭借一两个“先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历了长年累月的搏击与洗礼,不断做大、做强的。而做大、做强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实现持久发展才是根本。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特别是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电信市场过度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信息通信行业处于低迷状态,保持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高科技企业要实现持久发展,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加强基础管理,实现合理利润,注重品牌效应,诚信经营,处理好长远与短期利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等等。
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基础管理是至重要的,特别是财务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惟有牢牢把握企业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负债率,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企业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企业必须以获取最大化利润为根本目标。但是,企业的最大化利润目标只有通过合理利润或满意利润的方式才能实现。不通过合理利润方式来实现,企业不可能可持续发展。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对企业发展,则是无形资产,是无形的推动力,更是管理价值的有效提升。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信誉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信誉的感召力是无限的。信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务必珍惜信誉,特别是在信誉与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切莫为了眼前的一时之利,弄虚作假,那么即使拥有的信誉再高、占有的市场再大,也迟早会落个身败名裂、失去立身之地的下场。安然、世界通信、施乐事件,皆是自毁信誉、自砸招牌的最好例证。
有经济学家指出,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的定律之一,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一基本定律,企业就会失败。对于电信企业而言,良好的市场生态就是与电信设备制造商、广大客户、同业竞争者、政府、媒体等建立的市场食物链关系。在这食物链中,电信企业与它们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而且还是一种依存关系、合作关系。脱离或破坏市场食物链的行为,必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自食其果。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电信企业在积极吸取欧美电信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要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靠单一的产业是无法长久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形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需的经营规模;只有不断地拓展新的领域,加快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经营实力。同时,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国内电信企业如果不遵循经济规律,脚踏实地做事,以增长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只一味地炒作概念,就必将在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甚至会重蹈世界通信、施乐的“泡沫”悲剧。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1:31
目录
概述
创始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