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坦(1564—?),字坦之,号长孺(也有说字长孺),麻城人。万历末期中朝边境上的出色战将,公安派爱国诗人。
人物生平
丘坦的出生年代不见史载。不过,他比公安派的
袁中道(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生)大6岁,因此可推算,丘坦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出生。
丘坦成年以前的资料阙如,据推算,他12岁至15岁随父在潮州,父辞官后,随父回原籍。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前一段时间,丘坦在老乡梅国桢(时任大同巡抚)处作幕僚。当年到北京,参加公安派“葡萄社”(诗社名)聚会,后在北京准备参加科举。
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丘坦作为随员随同翰林院侍讲顾天竣出使朝鲜。
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丘坦中武举顺天府乡试第一名。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丘坦在北京武举会试落第,
袁宏道作《毕少参舟中见武录,知丘长孺被落,诗以悲之》(出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六》)。丘坦何时成为武进士,还是个谜。清人
廖元度在《楚风补》中说丘坦“用射策夺解,旋中武甲科”。“射策夺解”,是指万历三十四年的事,但他在第二年的武举会试中落第,就谈不上“旋中武甲科”。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春,49周岁的丘坦奉
汪可受(蓟辽总督)之命,来到
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修补
李贽(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的墓碑,并留下《奉汪大中丞命为卓师墓碑书丹有碑》诗作(朴现圭:《朝鲜许筠求得李贽著作的过程》)。农历八月二十日(9月7日),丘坦到丹东任镇江城游击。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农历闰四月,丘坦职务升为参将(职衔没变)。一个月后的五月丙午(7月10日),朝廷批准丘坦
致仕(退休)。廖元度说丘坦“凡七疏使解”。就是说,丘坦给皇帝上了7次疏,才被批准退休。但综合有关史料后,认为丘坦这样做是被参奏后的无奈之举(《明实录》)。农历六月,54周岁的丘坦被老长官汪可受聘为参谋官,离开丹东(《李朝实录》)。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丘坦到淮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任军职。廖元度说丘坦“阃(音kǔn)寄(指军事上委以重任)归抵淮阳”,就是这个意思。丘坦在汪可受那里干了一年,廖元度说丘坦担任镇江游击“历事六年”,实际包括在汪可受那里的一年。“归抵”,也只能发生在此时。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农历八月后),丘坦为已逝恩师周道一文集撰写“跋”。
丘坦在淮阳任军职后,很可能又出征塞外,并且得胜而归。袁中道写了《送丘长孺南还》三首,其一记录了这一场景:
文人情性武人装,闹带花衫大羽囊。
鬻宅典田重出塞,臂鹰牵犬复还乡。
身穿通邑千人看,马度秋原百鸟藏。
莫向前途久留滞,吴姬酿酒待君尝。
“鬻(音yù,意为卖)宅典田重出塞,臂鹰牵犬复还乡。”意思是丘坦把老家的房子、地都卖了,重新出塞征战,后来又架着鹰牵着狗南还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丘坦在金陵何时辞世,待考。
个人作品
丘坦是一位被忽略的公安派爱国诗人。他的《南游稿》《北游稿》是公安派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爱情悲剧诗《百六诗》体现了晚明性灵文学尊重普通小人物存在价值的新人文精神,军旅诗集《度辽集》抒发了丘坦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操和淡然名利的闲适情怀。
主要成就
17世纪初期,麻城
公安派诗人丘坦和朝鲜作家
许筠友好交往,他们将
李贽、
袁宏道等人的著作传播到朝鲜。许筠阅读袁宏道著作的时间比日本江户时期的林罗山、元政等人至少提前了近40年,许筠当是东亚汉文化圈中接受并传播公安派最早的一人。丘坦与许筠不仅在学术精神上默契,二人的文学思想也颇为接近。
亲属成员
父亲:丘齐云(公元1541—1589年),字汝谦,又名谦之,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中进士,曾任潮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