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栋(Stephen Shing-Toung Yau),男,1952年生于
香港,原籍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数学家,
美国数学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2年,丘成栋出生于中国香港。
1973年,毕业于
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76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学位。
1976年8月—1977年8月,任职于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77年9月—1980年8月,任哈佛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1980年8月—1984年7月,任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数学、统计与计算科学系副教授。
1984年8月—2005年8月,任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数学、统计与计算科学系教授。
1984年8月—1985年7月,在
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
1989年8月—1990年7月,在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作访问教授。
2002年—201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2005年9月—2011年5月,任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杰出大学教授。
2011年6月—2022年,任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2025年2月,加入复杂系统拓扑统计理论及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团队。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丘成栋利用奇点理论证明了CR流形之间的CR同态的刚性,证明了可嵌入的CR流形的非常值自同态必为自同构,利用Kohn-Rossi上同调给出CR同态存在性的一个判别准则;在定义方程的度数足够大的情况下证明了Halperin猜想和Wahl猜想;深入研究了非最大秩情形的有限维估计代数问题,解决了有限维估计代数的分类、新型有限维滤波器的构造等重要公开问题;将与丘成桐合作的Yau-Yau算法推广到了一般的时变滤波系统,并结合本征正交分解等方法实现了中低维度非线性滤波问题的实时求解;改进了卡勒曼线性化技巧,得到了稳定有效的次最优滤波算法;设计出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高维滤波算法,有效解决了高维滤波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基因组的快速序列表示法,对海洋微生物基因组进行了分类预测与进化分析等。
截至2022年4月,丘成栋已发表论文419篇,其中以清华大学为通讯单位发表论文152篇。
截至2022年9月,丘成栋是“奇点理论和复几何国际会议”“计算与数学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物理学会议”等国际会议的举办者之一。截至2023年10月,丘成栋受邀在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香港数学学会年度大会、第三届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等会议作学术报告。
人才培养
据2024年2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官网数据,丘成栋已培养博士生63名(其中在读10名),硕士生5名(已毕业),指导本科生28人(其中13人的学位论文被国际SCI期刊收录),另指导博士后若干。
据2024年2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官网数据,丘成栋讲授奇点理论、复流形与复奇点、微分几何III-复几何、非线性滤波理论与神经网络、生物信息学中的数学方法等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丘成栋在Mather-Yau定理证明、Yau代数研究、复普拉托问题研究、CR同态的刚性、超共形场论(SCFT)研究、Halperin猜想研究、最大秩有限维估计代数分类问题解决、Mitter猜想证明、Yau-Yau滤波算法、次最优滤波算法、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高维滤波算法、自然向量法、凸包原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清华大学评)
丘成栋在奇点理论与复几何、CR几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评)
丘成栋教授的数学研究工作非常广泛,在众多的数学分支都有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他还是个热心的,成功的教育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评)
丘成栋教授是著名科学家,在数学、应用数学与控制论、计算机科学、金融数学、生物信息等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均取得大量原始创新成果,学术造诣深厚,在中国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声誉。(《
羊城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