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燮亭
华侨富商
丘燮亭(1859—1930年),又名亚凡,广东梅县人。十六七岁时随亲戚去巴达维亚,初当勤杂,后与友人合资(继转独资)开办联兴公司,经营米业。1900年,巴达维亚中华会馆成立时,他被举为副总理。对馆办的中华、义成(后改义平)两校多有赞助。荷印殖民政府委他为华人甲必丹。丘氏曾出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民国初年被湖南都督谭延闿聘为顾问;曾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四等和三等嘉禾勋章。1929年应邀回国参加孙中山安葬大典,排序扶灵行列。丘氏一生热心桑梓教育。早年在家乡建立时习轩,供青少年读书识字;20世纪初,捐资创办三堡学堂(今丙村中学)、永捷高等小学;1913年与叶子彬等乡贤在梅城创办私立东山中学。除经营米行,还办起了粮食加工厂,组成从粮食加工到销售的企业经营网,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随后,丘燮亭又在巴城办起巴达维亚银行。丘燮亭为维护华侨利益,他与当地华侨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商会,被推举为巴城中华商会首任会长。
人物经历
丘燮亭,原名丘宏寰,又名丘鸾馨,号燮亭,在南洋,很多人称呼他为丘亚桓、丘亚凡。广东梅县雁洋长教人,出生于1859年。是华侨富商、爱国侨领之一。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14岁到惠州当店员。17岁去印尼,在巴城(今雅加达)亲戚杨碧浩店中做工,因勤劳能干,为人厚实,深受杨赏识,后在杨碧浩支持下自行开业,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企业得于发展,才34岁,便成为当地华侨中有名的企业家。
丘燮亭长期侨居海外,但对家乡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最为热心。清光绪年间,捐资在本村建私塾“时习所”,供青少年读书识字。后又捐资7000多银元兴办永捷高等小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与江柏坚等筹办新学,捐赠2000银元购买土地,作为建三堡学堂校址。1907年再捐资1.3万银元建三堡学堂(丙村中学前身)校舍。1913年他先后捐资近万银元给东山中学建校。1928年捐资万元给丙村中学建“侨光楼”。从清末到民国初期,他先后资助丘宗岳、丘君奋等10多位青年赴日留学。1927年5月,东山中学遭国民党当局封闭,600多名学生流离失所,丘燮亭闻讯后,在印尼发起成立“华侨援助东山中学委员会”,致电广东省教育厅,据理陈情声援,伸张正义。是年秋,东中复校后,他在海外进行募款捐助。次年4月,他获悉当局拟强行将东山中学、学艺中学、嘉应大学3校合并,便立即从海外发电给广东省政府,提出抗议,几经交涉,迫使政府当局取消并校计划。1929年,东山中学校长卢辉荪为办校出洋募捐,遭奸人诬陷,被荷兰殖民当局拘捕入狱。丘燮亭不顾70高龄,四处奔走交涉,鼎力营救,同时成立巴城东山中学募捐委员会,大力协助筹款,丘燮亭本人就馈赠1.4万多银元。
1930年6月11日,丘燮亭在印尼巴城病逝,终年71岁。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桑梓教育事业,立下遗嘱:“治丧费用极力节省,剩余之款拨充公益基金,孝堂不用香烛祭品,只用鲜花,亲朋挽轴不宜受……”其后裔继承他的遗志,发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先后捐资给丙村中学、东山中学、南口中学、华侨中学等校扩建校舍,兴建丙村锦江桥、松口梅东桥、梅县体育馆,扩建体育场、阴那山旅游区及其家乡公益事业等。丘氏祖孙三代爱国爱乡,热心公益,重视兴学育才,深为县人敬仰。
主要贡献
他对公益福利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最为热心。1901年在印尼创办八帝贯中华中学和义成学校。清光绪年间,捐资在长教村下寮建私塾“传习所”。后又捐资7000多银元在长教村油坊背兴建永捷学校,这是梅县当时最早改私塾为新学的小学校之一。1905年,丘燮亭与江柏坚、温佑才等共同创办丙村三堡学堂(今丙村中学前身),他出资2000元光洋购买上坝头土地作为建三堡学堂校址。1907年,又捐资1.7万元白银建筑三堡学堂校舍。1913年,丘燮亭先后捐资近万元襄助东山中学兴建校舍。1928年,捐资近万元给丙村镇中学兴建侨光楼和小礼堂(后改为学生宿舍)。20世纪20年代,丘燮亭得知上海创办暨南大学,即捐资近万元给暨大兴建校舍及充实图书、教学仪器设备。
丘燮亭在出资办学的同时,还先后出资选派出家乡青年丘宗岳(柳滨)、丘君奋(福谦)、丘退庵(福兆)、丘公哲(增荣)、丘正欧等人到日本及欧美各国学习化工、数学、陶瓷、纺织等专业。由丘燮亭提供资助,从中学读到大学以及到外国留学的青年,取得学士、博士学位的就有50余人。
丘燮亭还是一位关心时政的人士。1900年前后,中国因戊戌变法失败,政局诡谲,主张维新的光绪皇帝面临被废危险,丘燮亭曾与众多南洋华侨一起抗议,发电报给慈禧太后把持的清廷,力挺光绪皇帝。
丘燮亭毕生关注国家的兴哀,民族的危亡。1885年2月法国侵占中国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后,年轻的丘燮亭就曾和一批爱国华侨发出声援,支持冯子材收复镇南关。1911年辛亥革命,丘燮亭不仅思想上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而且以财力、物力支援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
亲属成员
儿子:丘心荣、丘向荣、丘陶荣、丘佐荣
女儿:丘新荣(丘冠梅)
丘燮亭非常关注子女的教育,曾经送儿子丘心荣到日本的早稻田实业学校留学,其女丘新荣(冠梅)则到东京英文女子大学学习,丘新荣后来还加入近代著名的文学社团——南社。其他的几个儿子也毕业于法兰西国立大学、美国爱俄华大学、岭南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
丘燮亭先生去世后,他的儿子丘心荣、丘向荣等兄弟将收到的赙仪和先生部分遗产一万盾,捐献作中学基金,不足部分由他的堂侄丘元荣予以捐款完成。
人物纪念
印尼雅加达椰城石桥头的百氏总义祠墙上有一块纪念碑记,刻有丘燮亭的浮雕像,因为丘燮亭生前一直致力支持雅加达华侨公学,地点就设在百氏总义祠。
在他的家乡丙村中学、华侨中学旧址等地有以他命名的教学大楼,矗立着他的铜像。在梅县丙村中学校园内有丘燮亭纪念亭。
人物故居
丘燮亭故居大夫第位于广东梅县雁洋镇长教村大石背,丘燮亭的故居“大夫第”及其附属建筑,与堂侄丘元荣的故居“瑞德楼”隔着小溪相望而立。在他的故居大夫第,一百多年前嘉应州知州吴宗倬为他题写的“谊敦桑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21:0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