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拼音:yè jīng yú qí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
韩愈《
进学解》。
成语出处
唐·
韩愈《
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业精于勤”。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朝廷设立的高等学校称为
国子监,国子监的教师称为博士,国子监的学员称为太学生。一天早晨,有位博士照例来到国子监上班。他把太学生们召集到教室门前,开始训话:
“诸位到这里来,为的是完成学业,以便将来有所作为。要精通学业,就必须勤奋学习,而不能贪图玩耍;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认真思考,而不能漫不经心。当今朝廷英明而又公正,选拔人才尽心竭力,凡是有那么一点儿成就或者有那么一点儿本领的人,都能得到任用。所以,诸位只要专心学习、认真做事就够了,完全不必为上司是否英明公正的问题担心。”
博士的话音刚落,队列里就传出一阵嘿嘿的冷笑声,一名太学生公然对博士的训话表示怀疑。他说:“老师,您是在骗我们呢。我们跟随您学习了几年,可以说对您是知根知底了。您攻读五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是很认真的。每天不是为事实编提要,就是为哲理写注解;光白天劳累还不够,晚上还要接着干。你写的文章,是很漂亮的,内容深厚而形式典雅,不但继承了古代经典的传统,而且吸收了扬雄、司马相如等人的创新成果。您的品行修养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年轻时就重视学习、敢作敢为,成年后更是思想正直,行为端正待人接物都很得当。然而,您的处境又怎么样呢?办公事,您得不到上司的信任;办私事,您得不到朋友的帮忙。您虽然当过监察御史,可没多久就被贬职到南方的边远地区了。您到国子监当博士已经三年,可没能取得什么成绩。在比较暖和的冬季,您的孩子却因为衣服单薄而冻得哭喊;在各地丰收的年份,您的妻子却因为粮食短缺而饿得流泪。老师,您不去想想自己的处境,干嘛反而来教训我们要相信朝廷的英明公正呢?”
太学生的反驳,不禁使博士愣了片刻,内心里涌起一阵酸楚。但是,他略微定了定神,决心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平静地回答道:“工匠要盖房子,就要恰当地选择木料,粗的当栋梁,细的当条,整的打门窗,碎的当楔子。医生要治病,就要分别搜集各种药物,从天麻、灵芝到破鼓皮、牲口尿,各有各的用途。选择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根据每个人的才学气质、长处短处,分别安置在不同的位置上,这是宰相的职责,不该由你我来评论。况且,我学习虽然勤奋,但往往抓不住要领,不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我文章虽然写得漂亮,但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品行虽然端正,但并没有超过众人的突出特点。正因为我是这样一个平庸的人,所以把我安置在博士这样一个闲散的职位上,这是非常合适的。你如果以我做例子,指责朝廷用人不英明不公正,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正如外行指责工匠用木料、医生用药材一样,难道不是很可笑的吗?”听了博士的回答,那位太学生哑口无言,不由得更加钦敬老师的人品学问了。
这个故事出自韩愈的辞赋《进学解》。原文中,博士教诲太学生们的第一句话便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成语寓意
古人有云:“不劳而获黄粱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什么事等着就会到来。而“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也表明精深的技艺靠的是勤学、刻苦努力,这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现实指导意义。工作中首先要勤于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争取各种锻炼机会,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较快适应工作要求。而整天嘻嘻哈哈顾着玩,便会一事无成。反之,不刻苦学习的话,便会荒废学业,学无所成。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嬉玩而荒废;事情因为反复思考而成功,因为随随便便而毁灭。
成语运用
“业精于勤”指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元·王义山《京庠赋社丽泽魁籍序》:“盍亦相与勉厉曰:吾业精矣,业精于勤,荒于嬉;吾行成矣,行成于思,毁于随。”
明·
吴宽《故蒋乐亭象赞》:“抠衣乡校,业精于勤,汪汪其量,熠熠其文,人对大廷,出宰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