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占地约54平方千米。开封是八朝古都,坐落于南北
大运河枢纽,战国的魏,五代的梁、晋、汉、周和北宋,以及金代的后期均曾建都于此。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东京城始建。北宋定都于此后,多次修筑。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战乱破坏。
历史沿革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设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号“东都”,以陪都洛阳为西都;后晋重置开封府,始称“东京”(以洛阳为西京)。
后唐政权以洛阳为东都。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东京城始建。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定都开封,并称其为“东京”,又称“汴梁”。。经过北宋九帝的营建,北宋王朝统治的167年,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较为繁荣时期。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南移。
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开封博物馆联合组成开封宋城考古队,进行了多次调查、钻探和发掘,初步揭示出东京城遗址的面貌。
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桥遗址重见天日。
2024年8月23日,开封市文广旅局、开封城摞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消息,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开封城摞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全部完工,预计2024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朱雀苑广场。占地约54平方千米,由皇城、内城、外城三部分组成。外城有城门12座,多数城门皆设瓮城三重,采用屈曲开门的方式,但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等正门则采用直门两重的设计,留有皇帝御用道路。另有水门6座,墙上密置敌楼、马面,四围有濠堑等。内城是当时的衙署、寺观、商肆之地,皇城则据内城西北。城内屡遭黄河水患湮埋,仅存祐国寺塔、繁塔、皇家禁苑金明池、汴河之上的州桥遗迹等胜迹。北宋东京城首次以开放式街巷取代封闭式的里坊制布局,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当时世界较为出名的大都会。
宫城,亦称“大内”,布局沿袭“前朝后寝”之制。平面呈纵向长方形,有城门6座。东西墙约为690米,南北墙约为570米。城墙宽8~12米。四角建有角楼,高数十丈。周长11550米,约合20.63宋里,与文献基本相符。内城,亦称“里城”,沿袭唐代汴州城。略呈正方形(东西稍长),有城门10座,东墙和西墙各2座,南墙、北墙各3座。此外,还有2座角门。外城又称罗城或新城,略呈平行四边形(南北稍长),周长29180米,亦与文献记载相近。城门南墙和西墙各有3座,东墙2座,北墙4座。外城建有马面和城壕。考古发现的5处瓮城有方形和马蹄形两种。府城内由御路、街、巷形成交通网络,里坊呈临街开放式格局。此外还有四河贯城。
北宋时期的东京,位于南北大运河枢纽,城内有四条河道,分别是
汴河、
金水河、
五丈河和蔡河。其中汴河流向东南,至扬州汇入长江,运送江南、湖广的贡赋货物,是北宋王朝的交通命脉。
在四条河流中,较为出名的当数汴河,它当时东西横贯东京城,“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故于诸水,莫此为重”。经过大量的考古工作,已探明了外城汴河西水门(西郊土城村附近)至古州桥(自由路西段36号附近)之间约4000米的地段,河底深12~14米,河床宽20余米。同时,还初步探明了汴河上的东水门、西水门、汴河西角子门和古州桥等重要遗址。
北宋时期,蔡河横贯整个京城的南部,是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河流。开封文物考古队在旧城区南部的中山路至迎宾路之间的东西一线探明了其一段遗迹,河底距地表深约11.5米,河床宽近20米,探明长度约800米,同时还基本上界定了其上的较为出名桥梁龙津桥(位于朱雀苑广场南约100米的中山路路面下)的位置。
金水河是北宋时期流经东京城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因其水质清澈而甘甜,遂成为了东京城内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河流。经过考古工作,已基本探明了金水河上的咸丰水门的位置,约位于今开封西北郊开封林场1号家属楼和林场饲养室之间的区域。
五丈河是北宋时期位于京城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它“自新曹门北入京”,“岁漕百余万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东京城的物质供应,为首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至于五丈河河道及其上水门和桥梁的位置,因尚未开展考古工作而知之甚少。
在北宋东京城诸多的桥梁中,已经考古调查勘探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桥、龙津桥、相国寺桥、金明池中的仙桥等。横跨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之上30余座桥梁,星罗棋布于京城之间。汴河之上有虹桥、相国寺桥、州桥等14座桥梁,蔡河之上有龙津桥、新桥等13座桥梁,金水河之上有白虎桥、横桥等3座桥梁,位于五丈河之上的有小横桥、广备桥等5座桥梁。
许多桥梁的位置,均处于京城内的交通要道之上,从宫城南门宣德门向南,经里城朱雀门直达外城南薰门的“御街”是当时全城布局的中轴线,“御街”与汴河相交的州桥一带,是全城的正中心,其他如广备桥位于通往当时的重要驿站“陈桥驿”的要道之上;蔡市桥位于通往当时的重镇封丘的要道之上等。城区之内许多桥梁附近还成了城内的闹市区或商业中心,如从州桥向南到朱雀门外的龙津桥一带,是全城的商业区,“州桥夜市”就位于该处;汴河东水门外的虹桥一带,堪称当时东京城的东大门户;大相国寺前的相国寺桥处,是深入城区的一处汴河港口,是东京城内的一处大型货物中转站。
在北宋东京城诸多的桥梁中,已经考古调查勘探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桥、龙津桥、相国寺桥、金明池中的仙桥等,而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仅有州桥。1984年8月,开封市政公司在大南门里中山路中段修筑大型下水管道时,开封文物考古队在当时市皮鞋厂(中山路与自由路交叉口)的东侧探明了古州桥遗址,并对桥址作了初步考察:桥面距中山路地面深约4.5米,经实测,桥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保存基本完好。
主要建筑
宋皇宫
1981年春,开封市城建部门在龙亭前的潘湖湖底清理淤泥时,意外地发现了明周王府和北宋皇宫遗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开封市博物馆闻讯后,联合组成开封宋城考古队,立即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发掘工作,从而揭开了宋城考古的序幕。
北宋皇宫,又称皇城、宫城、大内,是帝王生活议政的场所。北宋皇宫的前身,为唐汴州宣武军节度使衡署,后梁为建昌宫,后晋改为大宁宫。宋建隆三年(962年),扩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经考古勘探,皇城略呈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为2521米,南墙位于今午朝门处的东西一线,北墙位于今龙亭大殿后墙的东西一线,东西墙分别位于今潘、杨两湖的东西岸。城墙是先垫一层碎砖瓦,再填一层灰土后夯筑而成,每层厚10厘米,夯土内外均用青砖包砌。皇城的位置和规模,与《宋史·地理志》“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周回五里”的记载相吻合。
皇城有城门6座,正南门为宣德门,因门楼上雕有5只凤凰,又名五凤楼或丹凤楼。整座门楼雕甍画栋,华丽异常,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和北宋铜钟上的宣德楼图样,描绘了该门楼的雄姿。在皇城前面发现的两座门址,一处在今午朝门前的1对石狮处,一处在今新街口附近,皆埋于地表以下约8米深处,其中1座应是宣德门的遗迹。
皇宫内的主要建筑物——大庆殿。大庆殿两侧,排列有朝延的部分官暑,西侧为枢密院、中书省、国史院、门下省等机构,东侧有崇文院、秘阁和后改为颁布诏书、历法的明堂等。在今龙亭公园南边的石桥附近,考古工作者探明一座大殿基址。殿基平面呈凸字形,东西宽80米,南北最大进深60米,台基四壁均用青砖包砌,四周环有宽约10米、长近千米的包砌夯土廊庑。根据殿基的规模和建筑形式,应为北宋皇宫的正殿大庆殿遗址。
宋外城墙
北宋东京城地处豫东大平原,在地理位置上缺乏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关中之险”、洛阳的“山河之固”,因此北宋统治者十分重视城市的防御设施。外城,又称新城、罗城,是京师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外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北宋时曾多次加以重修、增筑和扩展。城墙高13.3米,宽19.3米,“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植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经考古勘探,外城位于今开封明清砖城外四周1.3~2公里处,平面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周长计29180米,折合宋时里50余里,与宋神宗重修都城的“城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基本吻合。
外城墙皆埋于地下,一般在地表下3~5米,墙宽15~20米不等。其中,南城墙大部分被现代建筑物所压,给钻探工作带来困难。但由于建在城墙上的房屋,因地基软硬不一,大多出现裂缝,考古工作者顺着裂缝寻找,终于确定出南墙的具体位置。在西墙南段的试掘表明,外城墙系用夯土板筑而成,现存顶部宽4米,底部宽达34.2米,高8.7米。城墙外的护城壕宽约40米,距今地表深11米。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外城共有城门12个、水门6个。这次勘探计发现10处缺口,按照分布位置南墙的3处分别为南薰门、戴楼门和蔡河水门,东墙两处可能为新曹门和汴河下水门旁边的拐子城,西墙的5处应为新郑门、汴河上水门、固子门、万胜门和金水河门。其中,南薰门为外城南墙的正门,瓮城门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0米,瓮墙厚15米;新郑门为外城西墙的正门,瓷城门址南北长165米,东西宽120米,瓮门与城门呈直线对应,这与《东京梦华录》所载的正门皆“直门两重”相一致。西墙的万胜门和东墙的新曹门皆属外城侧门,瓮城门均为“屈曲开门”,平面呈半圆形,瓮门位于瓮城右侧。万胜门南北宽105米,东西进深60米;新曹门南北宽108米,东西进深50米,较南薰门和新郑门的规模略小。
宋内城
内城,又称里城、旧城,为东京城的第二道城垣。内城主要为商业和居民区,也是京师最繁华的地方。内城始建于唐汴州节度使李勉时期,北宋时屡有修补和增筑。金代末年定都开封期间,曾将内城进行扩展,形成了现存明清城墙的基础。整个内城略呈正方形,南墙位于今大南门以北约300米的东西一线,北墙在龙亭大殿以北500米的东西一线,东、西墙则被叠压于明清砖砌城墙之下。城墙现淤埋于地下4米,墙宽8~15米,四周总长11550米,折合宋时里20.63里,与《宋会要辑稿》记载的“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相一致。
文献记载内城的10座城门、两座水门,只有朱雀门遗址和汴河西角子门遗址的位置大致确定。朱雀门为内城正南门,位于今大南门以北300米处的中山路路面下,已知缺口宽约150米。汴河西角子门位于现存的明清城西墙南门北侧,南距明清城墙西南角约920米。
古州桥
东京城内的街道规划整齐,有4条主要干道通往外城的正门,其他大小街道与4条干道互相贯通,形成了城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其中最主要街道称为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向南通过内城朱雀门,直达外城南薰门,是东京城的南北中轴线。
1984年8月,在今开封市中山路中段的市皮鞋厂门前路面下4.3米处,发现了古州桥遗址。州桥,又名天汉桥,是东京城内御街上横跨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该桥为南北向砖石结构的拱形桥,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保存基本完好。桥面系用青石板铺砌,石板下衬砖两层。桥洞为青砖三圈三衬砌就,跨度5.8米,券高6.5米。桥墩由青石条筑成,河底铺有石板,石板下衬有保存完好的方木。该桥是明代在宋州桥的基础上重修而成的,为复原北宋东京城增添了一个可靠的坐标。
金明池
金明池因引金水河注之故名,开凿于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最初是在此教练水军,修建有停放大龙船的船坞。后来渐变成娱乐场所,每年3月1日,皇帝率近臣乘龙船观看精彩的水戏表演。金明池的布局及池内设施,宋人张择端的另一幅名作《金明池争标图》给予了形象展示。
1993年秋,开封市文物队使用两台机械地质钻机,钻探了三个月,搞清了金明池的位置及大致范围。金明池位于东京外城西墙外近300米处,池大致呈方形,东西长约1240米,南北宽1230米,周长4940米,与史载的“方圆九里三十步”大致吻合。池底上距地表深为12.5~13.5米,低于当时池岸4~5米。
1996年7月至8月,开封市文物队又采用新型地质液压钻机,对金明池进行了二期勘探工作,探出了池南岸的临水殿遗址。该殿原为北宋时“车驾临幸观争标、赐宴”之地,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改彩屋为土木结构。殿基长约20米,宽15米,深约9米,出土有白瓷片、腐木块等遗物,并探出一段从金明池西北角向北延伸的古河道,深约12米、宽约11米,正与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金水河注水门相连接。
四大寺院
在遍布东京城内众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国寺、开宝寺、天清寺、太平兴国寺最为较为出名,号称东京四大寺院。由于北宋最高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转变,提倡佛教,致使北宋一代“士大夫多修佛学”、“崇道教,兴佛法”、“营佛事,创梵宫”几成时代风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东京城内的许多宗教建筑,尤其是寺院建筑便兴建起来。许多寺院修建的奢华程度,远非一般的官府可比,实乃东京城内除皇宫之外的建筑群体。在遍布东京城内众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国寺、开宝寺、天清寺、太平兴国寺较为出名,号称东京四大寺院。作为八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开封仍保存着大相国寺、北宋开宝寺中的铁塔、天清寺中的繁塔等较为出名佛教建筑。
文物遗存
考古发掘出土了唐宋时期的牡丹纹瓦当、莲花纹方砖等城砖、筒瓦、脊饰等建筑构件以及瓷器等生活用品。
历史文化
历史概况
从唐朝建立到北宋灭亡,河南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隋朝末年,在洛阳建立了东都,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时代,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唐一代,河南仍是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因为河南地位重要,经济又比较发达,所以五代都在河南地区建都立国。但在后来一段时期中,长江以北战争不断,中原人民深受其害。到赵匡胤重建起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北宋王朝后,中原人民才重新得过和平岁月。北宋建都开封,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开封人口达100多万,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是中世纪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南宋以后,是河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衰时期。代宋而兴的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被明、清两朝沿袭下来,其河南的疆域大体上与今河南省相近。在此期间,河南经济和文化都越来越落后于江南和北方其他一些省区。
艺文
科研成果
古州桥遗址考古
2020年3月,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现已探坑内宋、元、明、清等朝代遗迹并存,进一步证明多个朝代曾在这里借助黄河水系推动发展的事实。2021年11月,州桥本体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完成T2、T3号探方连接,州桥桥面上东侧明代建筑清理完毕,厘清了东侧小桥与州桥本体的关系,桥上建筑的性质为护河神庙,神庙两侧河道护坡及堤岸已清理完毕。
玄武门遗址考古
2021年1月12日,考古人员正在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遗址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部分,已探明玄武门遗址的建筑形制、确切位置和沿革变化,理清了应天门、玄武门等宫城建筑群的空间关系,并发现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变化特点和遗址迁移方向。考古人员经过前期勘探,并采用RTK、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采集,已发掘出唐时期的门道、墩台、马道、城垣遗迹,以及叠压在唐代玄武门遗址之上的宋代建筑基址、水渠、花坑等遗迹。
玄武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隋唐时期宫城大内(核心区域)的北门,位于大内北墙正中,门外是护卫宫城的驻军所在地。唐时期的玄武门为单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门道宽7.3米,东西两侧为宽13.9米、进深16.5米的墩台。墩台两侧与城墙相接,城墙南侧有东西向直坡式马道,东侧马道长约40米,西侧马道长约50.5米。
北宋时期的建筑遗迹位于唐代玄武门及两侧的城墙遗迹之上,共发掘出3处建筑基址。F1为一座面阔五间的建筑基址,F2为南北向廊道基址,F3处的早期基址仅残存部分磉礅、包砖沟等遗迹,晚期基址为早期建筑废毁后的改建遗迹。
“唐时期的城门到了北宋时期改建成了宫殿,宫城的中心随之向北偏移,从侧面证明了唐宋时期宫城的迁移轨迹和形制变化。
在F1和F2基址中间,还发掘出一条南北走向的砖砌水渠,长30米,均宽1.4米,深1.6米,据推测应为当时道路的路沟或排水设施。在F2廊道基址东侧有一处花坑遗迹,内有12排南北向条状沟槽,每条沟槽内有数量不等的圆形花坑。这是皇家花圃,初步推断当时种植的是牡丹花,已将采集的样本送往中科院进行孢粉分析。
研究价值
北宋东京城遗址为研究中国都城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在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也为研究古代黄河水患、桥梁建筑和开封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玄武门遗址的发掘对探索隋唐时期宫城的形制布局具有重要价值,其遗址的迁移变化为研究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物保护
北宋东京城遗址发现之后,开封政府对重要遗迹附近的建设工程严加控制。
1988年,北宋东京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并建立石质保护标志碑。
2021年10月12日,北宋东京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北宋东京城遗址的州桥遗址被列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大运河项目。同年10月13日,开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统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作,依托《北宋东京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对地下遗存开始有计划的实施考古发掘与活化展示,将进一步形成考古遗址连廊,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馆,打造具有开封特色的“馆、址、园”三位一体的展示利用体系,积极融入“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并构建相应的文旅、研学、展陈、宿游等板块,丰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开封市将依托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探索一条符合开封实际、具有开封特色的古城保护利用模式。创建北宋东京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协调好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丰富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实施宋文化活化再现工程,积极推动科技赋能文旅,实施宋代可移动文物、宋代文化遗址、宋代文献资料、宋文化记忆等4项宋文化数字化活化工程,形成“地下北宋东京城、地上真实开封城、云上风雅大宋城”的立体多元展示格局,生动再现宋都古城的前世今生、重要场景和重大历史事件,让静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的文化活力。同时,进一步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好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打造州桥遗址核心展示园,携手打造国家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开封文脉是一种历史责任。
旅游信息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免费
09:00~17:30
可乘坐开封市公交56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