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拥有教授18人,博导13名。设有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和
财政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世界经济等10个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经济管理(MPA)、金融和保险3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区域经济学、
世界经济、
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应用经济学与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应用型研究所。
学院简介
(1)历史背景
经济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80年代初,独立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系,是我校首批创办的
非师范专业之一。1986年在经济系基础上创办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4年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学院和商学院。
(2)学科设置与教师资源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财政学四个本科专业,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金融硕士、保险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MPA五个专业硕士点,理论经济学
博士后流动站与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此外,经济学院还拥有硕博英语授课项目。
全院共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2人;在校生总数1081人,其中,本科生505人,硕士生505人,博士生71人;在站博士后20人;留学生23人,其中,博士生7人,硕士生15人,本科生2人,主要来自俄罗斯、越南、蒙古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与地区。
(3)交流合作与办学理念
学院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
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派出多位教师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访学与开展合作研究。
面向新时代,学院将继续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坚持特色化、精细化和国际化办学方向,对标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与应用复合型人才。
(4)院训: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
(5)院徽:设计于2016年由时任院长李秀敏教授指导,金融系学生马英才原创设计,元素源自学士帽和刀币及东北师范大学校徽,“东北师范大学”四个字为郭沫若题,“经济学院”四个字为高长山,
历史沿革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历了政治系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经济管理系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2004年建立经济学院。
▲ 1952年至1958年
1952年12月16日,学校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基础、
政治经济学、
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直属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政治理论课教育。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由时任教务长胡绍组兼任,万欣任教研室秘书,赵洪任资料室主任。
1956年,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并入政治教育系,负责全系政治经济学教学任务。主要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经济学说史、《资本论》选读等课程。教研室由万欣任主任,罗生智和于俊文任副主任。
1972年,教研室改名为政治经济学教研组,韩明希任组长。
1976年10月,政治经济学教研组又改为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于俊文、韩明希先后任室主任、系副主任。
1978年3月,政治教育系共招160多名学生,从第三学年即1981年开始分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48人,于1982年初毕业,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78年学校恢复了研究生教育,政治经济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班,学制两年。1984年1月政治经济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年。
▲ 1986年至1994年
1986年6月,建立经济管理系,这是东北师范大学首批非师范专业之一,由韩明希任主任,张之光任副主任,陆续由彭连港、孙启明、金兆怀任副主任。李秀凤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金兆怀任党总支副书记。同时建立经济研究所,于俊文任所长。设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和世界经济4个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分别为李雅琴、史连生、姜化英和王洪德。
1986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收首届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 1995年至2003年
1995年6月28日,学校决定由原经济管理系和图书情报系合并成立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院的建立采取院企合作模式,以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实体并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董事会,于1995年7月召开学院成立大会。
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长由副校长赵毅担任。院长张之光,副院长金喜在、杨佩超、支大林、孙启明兼副董事长。党总支书记李秀凤、副书记耿义成。东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喜在,副所长金兆怀。
学院设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信息管理系;设有
国民经济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图书情报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6月,经济管理系与图书情报系重新分离,并终止了董事会管理模式,产生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第二届行政领导班子。院长金喜在,副院长支大林、安亚人(2002年任命)、孙启明、房国忠;党总支书记李秀凤,副书记房国忠。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喜在,副所长金兆怀。2000年6月成立教授委员会,主任金喜在,委员有李秀凤、支大林、孙启明、刘力臻、金兆怀、安亚人、张大龙、孙丽辉、张曙霄。
2000年新增人力资源管理和
公共事业管理(保险)2个本科专业,并将原来的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改为经济学专业。到2002年,学院的本科专业又新增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市场营销、会计学5个专业,停办公共事业管理(保险)专业,共有8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院设有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金融系、财政系、市场营销系、会计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系主任分别为王相敏、张曙霄、孙启明、孙立、张大龙、孙丽辉、安亚人、郑美群;设有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现代国际贸易研究所、企业集团发展研究所,所长分别为金兆怀、刘力臻、邱嘉峰、彭连港。
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八个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获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 2004年至2006年
2004年3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按学科分开,成立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支大林,副院长王相敏、关继国、栾国华;分党委书记杨春梅,副书记栾国华。2004年12月,王相敏任分党委书记;增补金兆怀、邱嘉锋为副院长。
经济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十一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公共经济管理(MPA)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区域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
学院设有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研究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和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就一些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学院还设有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包括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及成人在职研究生教育工作。
本科生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前身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始建于1986年,是东北师范大学首批创办的
非师范专业之一。经济学院设有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财政学四个本科专业。
(1)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知识宽厚,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的高素质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人才。
(2)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涉外经贸部门(包括公司企业和政府机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及金融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当代金融发展现状,初步了解国内外金融法规和国际惯例,把握金融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际工作能力强,能够胜任金融管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与金融相关岗位的要求。
(4)财政学
培养财政经济理论基础宽厚、掌握现代信息手段、财税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中高级财政税收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共有13个专业,分别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金融(专业硕士)、保险(专业硕士)和
公共管理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共有三个专业,分别为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学。
科研机构
(1)经济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及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体系和我国宏观调控、制定政策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世界经济研究所
世界经济研究所依托东北师大经济学院,秉承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重点研究世界经济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理论、国别与区域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中的贸易、金融、能源及制度结构等问题。在承担国家及省市重点科研项目的同时,既要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世界经济学科优秀人才,又要致力于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性咨询。
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祝滨滨(教授、博士生导师)
(3)金融与保险与研究所
金融与保险与研究所是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与保险方向的专门研究机构。金融与保险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国内外的金融与保险理论、金融与保险政策法规、金融与保险监管、金融与保险市场、金融与保险机构、金融与保险产品和金融与保险服务等。为国家制定
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金融与保险政策、为金融与保险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各级部门发展金融与保险业提供咨询参考。金融与保险研究所依托东北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强大的师资队伍,以金融专业本科生、金融与保险专业的硕士生、金融学博士生培养为主线,为社会培养高级金融与保险人才。
(4)国际贸易研究所
国际贸易研究所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5)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成立于2004年9月1日,是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整合院(校)内外学术资源的院级非盈利学术机构,在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领导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中心坚持战略前瞻性、应用基础性、开放创新性的发展导向,致力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领域中的战略性、地域性、紧迫性研究课程,开展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等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咨询等活动,形成对东北地区尤其吉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决策支持研究中心。
(6)财政研究所
财经研究所是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机构。在依靠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充分分享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设施的同时,以培养财政经济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为主线,为社会培养高级财经人才。
财经研究所的使命是:产生高水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鼓励严谨客观的经济分析、公开活跃的学术讨论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并努力促进学术观点自由的交流与传播,直接为现实经济服务。
(7)中国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以东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按照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运行,是国内唯一一个集科学研究、政策咨询、项目规划、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的资源型城市研究基地。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出任研究中心顾问,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支大林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中心应用研究成果显著,提出并解决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中心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中心的宗旨为充分发挥中心在资源型城市和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优势,借助校内外重要资源,加强学界、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承担并高质量完成研究项目,产生重大的研究成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规划咨询服务。
中国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支大林(教授、博士生导师)
(8)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是依托世界经济和金融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横跨理论经济和应用经济两个一级学科的开放式研究中心,是金融系与中心合一的兼具经、商、政、法、管及统计等多学科交叉特征的融合型研究中心,是秉承“顶天立地、开放研究”理念,力争和正在成为既具备承担国家重大关切课题能力、具备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能力,又脚踏实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微观经济的特色研究中心。
近些年来,国际金融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9项、国家发改委重大改革项目、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基金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2010年以来,中心研究人员在国际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美国经济学会经济文献库EconLit收录期刊、澳洲商学院院长理事会ABDC Journal Ratings List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及国际CPCI-SSH检索发表论文近100篇。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管理及开放经济热点问题等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9)公共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中心由首席专家刘力臻教授领衔。金融系全体老师为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聘请系内外兼职研究人员若干名。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发展势头良好,研究能力特强的人才队伍。
中心宗旨:公共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探索学术组织创新,促进
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学界参与政府决策作用的非盈利科研机构。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分权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财政支出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地方政府治理与区域政策。
中心特色:立足于学术前沿与实践发展,中心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财政及区域财政政策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中心将研究特色定位于“公共品供给理论与政策”,主要致力于公共品基本理论、地方公共品供给、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民公共品供需匹配、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品供给、国际公共品供给等相关领域问题研究。
中心目标:中心成立以来,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并不断加强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作为公共经济政策研究领域的新生力量,中心正向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迈进。中心将秉持产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团队、培育一流人才的理念,力求建成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术研究与政策支持中心。
中心主任:史桂芬 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