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古城村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高营镇下辖村
东古城遗城位于一四九团东阜城镇以西3公里处。此城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左右,为当时的五堡之一。城为正方形,长宽各约300米,城墙为土筑,底宽约2米,残高1.5米以上,四周有宽6米,深2米的护城河。
简介
这是古代赵国繁华东桓城遗留下来的。东古城就这样联系着历史的两头,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昭示着省城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与灿烂。
古城历史
始建
战国城邑曾作汉代国都。
今日东古城村,曾是历史上显赫一方的东垣——真定古城的所在地。
“整个东古城村就建在东垣古城的上边。”熟悉村史的付雨来先生介绍说,东垣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是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被赵国夺去;秦时设东垣县;公元前196年,刘邦亲率大军攻拔平息了叛乱,更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义;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此建立真定国,地辖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王国为侯国,改属常州郡。东晋末北魏初,常山郡移至安乐垒(今正定)。至此,东垣就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历史的热度逐渐冷却。
2004年,考古部门经挖掘证明:东垣古城西起东古城村西部,东至北高营村南,南到桃园村北,北至石太高速路南、东古城村北。整个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址内外地表散落大量陶片,而在钻探过程中也经常有各时期的陶片、瓦片及瓦当、铺地砖、柱础石等遗物出土,大多为汉代遗物。
而据东古城村石碑村志记载,东古城村在唐初,郡、县移至现正定城后,这里仍称常山城,一直延续到唐末,以后渐渐演变为古城村。清雍正年间改成东古城。村里的老人感叹地说,在此走过的人,俯下身子,就能摸到有两千年历史的陶片。
成长
东垣——真定——常山,东古城作为郡、国、县之治所,前后达千年之久。赫赫王城,今日虽剩下遗址,但王城的显赫终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武帝时此地为真定国都。”付雨来说,秦汉是东垣城历史上最显赫的阶段。既曾是郡治,又曾是国都,还有名人的点缀。史载,东晋末、北魏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常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东垣,后来的真定,在这场大迁徙中衰落下来,把繁华让位给了滹沱河对岸的安乐垒,成就了今天正定城的辉煌。
不过历史上就曾有起有落的东古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终究迎来了再度辉煌。村民李先生回忆,利用背靠滹沱河的独特优势,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滹沱河的河滩上,开发出远近闻名的以苹果为主的果园,此外还有桃园、梨园。以后,东古城村又在滹沱河边建起化工厂,同时,编织、食品、明胶、纸箱、石材、洗涤、五金家电、电器节能等产业渐渐兴起。
“当时更被称为河北农业大寨,为此老书记陈福庆还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当年为接待外国人进村参观学习,东古城村于1975年修的一条柏油马路,这也是石家庄市市郊第一条柏油马路,这也就是现在的志诚街。
然而,随着滹沱河的改造和汊河绿化,东古城村已经看不到苹果树了,位于滹沱河岸的村办企业因没有自己特色而停产。现在村北的石材厂可以算是东古城村的支柱产业,曾发起建立第一家石材厂的付雨来感慨地说,1989年,这里还只是一家石材厂,现在已经变成了河北省最大的石材市场,随处可见一家家石材店铺,这个占地250亩的石材市场,聚集了各地石材商人到此。
而今天的东古城人最大的愿望则是直达正定的体育大街早日能从村里经过。“有了这条路,村子的发展将会并入快车轨道。”有老村民感慨地说,尽管东古城村在二环外不足一公里,但由于没有通畅的大路,东古城村的村貌和其地理位置不甚相符。村民们都期待着,一条主干道的延伸,可以更顺捷地让人们进出石家庄城区的北大门,可以带动东古城一带的发展。
作用
历史的足迹渐行渐远,但东垣古城却为年轻的石家庄染上了一层沧桑底色。有文史专家感慨:东垣古城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根,也是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根。“如果要我说我们发掘和研究这座古城遗址最大的意义,那就是这座古城是咱石家庄建城的源头。”世人皆知,石家庄是缘于京汉、正太两条铁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而东垣古城的发现将石家庄市的建城历史上溯到2400多年前。也就是说,石家庄市是历史上的东垣———真定———正定的继续发展和现代新区。
发展
随着“三年大变样”的风生水起,大规模拆迁改造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古城村也将随着整个城市一起面临着一次变革。对于未来的生活,村里人已是十分期待。
“真害怕随着城市的发展,古城渐渐就没有了。原来村里随处可见秦砖汉瓦,但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付雨来感叹着,2005年,东垣故城遗址,目前除了当地村子有些地名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城外,地表上已看不到古城墙等遗迹了,如果不加大保护力度,也许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那些秦砖汉瓦会被当作建筑垃圾而清理掉,两千多年前的古城将沉睡于崭新建筑的底下。
虽然在长安区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中,东古城并不是今年的改造范围,但根据石家庄市的统一规划,在不久的将来体育大街马上就要修通,大街会穿村而过,然后与建华大街在外环路合拢,这条路将把东垣古城遗址一切为二。“这次体育大街北沿线勘察时,考虑到24号墓,特意将公路向东移了50米,也应算是为古代遗迹让路了吧。”李先生说,为了保护东垣古城的文物古迹,设计中的体育大街没有修建排水管道,“作为古城的东古城村,众多的文物古迹影响经济开发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真的能将24号古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上东垣古城遗址公园的修建,定会给村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如今省会文物保护部门和规划部门已经认识到东古城村的历史文化价值,结合滹沱河沿岸开发和城市规划,正准备集中打造东垣古城到正定名城的文化景观带,文化带上将重现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刘秀真定联姻、北魏道武帝征服安乐垒、马可波罗途经真定……
一转眼,东古城的发展似乎还是定格在它的悠悠历史中。
古城的历史名人
赵佗(?———公元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赵佗一共治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赵云,字子龙(?──公元229年),常山真定(今石家庄市西古城村)人,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战将,在他50年戎马生涯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号称常胜将军,曾做过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征南将军、中护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爵至永昌亭侯,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蜀国五虎上将。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故,终年70余岁,追谥为顺平侯。
李杲,字名之(公元1180—1251年),因祖居东垣故城(今石家庄市东古城),号称东垣。他医术高明,与金代医学家刘完素、张从政和元代医学家朱震亨并称“金元四大家”。一生治愈许多危重病人,药到病除,人称“神医”。他撰写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用药法象》、《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医学发明》等不朽著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2 15:0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古城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