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方大道醒湖路,始建于元末明初。
抗日战争时期,淞沪一战,东吴寺被夷为平地,后重新修建,占地面积8亩左右。
东吴寺位于
苏州葑门外
独墅湖西岸的郭巷镇浮桥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东吴寺所处的位置,北临沪宁大运河,东是
京杭大运河,在明代是苏沪、苏杭水上商贸的重要航道,原东吴寺规模甚大,当时寺基之大,吴地少见,香火鼎盛,佛事兴旺,据说可匹敌
西园寺。
寺北有座三孔花岗石梁桥——大浮桥,又名大年桥、大牛桥,原在东吴寺门前的航道上,当时这里没有桥,去东吴寺敬佛进香必须摆渡,很不方便。元代时村民公建了一座用三根木头连接的长桥,然木桥经不起日晒雨淋,每年都要更换木料,数十年后木桥终于坍塌,村民不得不仍靠摆渡进香。直到清初湾里村有家朱姓富户在方丈的劝导下出资造了此桥。清乾隆《元和县志》有载:“牛桥(即大牛桥、大浮桥)里人朱国梁造。”太平天国起义,“长毛”拆毁了此桥,并捣毁了东吴寺古刹。辛亥革命后,民国三年,商人钱鼎募资重建。钱氏造桥不为私利,乡民感动,便集资重修了东吴寺。抗战爆发,淞沪一战,日寇轰炸,东吴寺被夷为平地,从此,东吴寺在吴地销声匿迹。
近年来,为保护文物,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的大浮桥按原样搬迁至东吴寺后湿地公园的河流上,并重建了东吴寺,在明琦法师的悉心操持下,又不断增建了玉帝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万佛殿、照壁、牌楼、居士楼、斋堂、大雄宝殿等建筑,开通了进寺道路,停车场,古刹正日益兴盛。
这里的大浮桥曾有个传说故事。传说这里直到明代中叶,河上还无桥。当地人去东吴寺进香都得摆渡,所以东吴寺的所在位置又名“摆渡口”。相传清代初年,有个豪里(现郭巷镇湾里村)巨富朱百万,摆渡进香,上得岸来,小和尚急禀方丈,开哪扇门迎接。方丈随口答道,开东门吧。东门是偏门,朱百万不能进正门,心里不悦。正在他烧香拜佛的时候,小和尚又来请示方丈说,有个朱百万家的女佣要来烧香,开哪扇门?方丈连忙让开正门,且亲自迎接。朱百万更加恼火了,和方丈论理。方丈直言相告:“你前世是牛,她前生是人,你是牛投人,她是人投人,此其一;你腰缠万贯,是靠众人头上刮来的,她用来烧香的钱是烧饭时候从稻柴里一粒粒拣出来,积了几年才够的。你们二人不一样。佛门规矩,正门进正人,偏门进偏人,非老衲欺人也。”不想朱百万倒是个明白人,听了这席话,甚感内疚,便出钱在庙门口造了这座桥,取名“大牛桥”,这也是大浮桥最初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