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所著长篇历史小说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
作品简介
《东周列国志》叙述春秋战国五百年间的历史故事。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熔铸成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全书108回,前83回写春秋五霸,后25回写战国七雄。小说叙写周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周平王东迁洛邑,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
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各国征战不断。其间谋臣摇唇鼓舌,武将东征西讨,天下多事。最终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其中包括许多历史故事,如: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弦高退敌、赵氏孤儿、二桃杀三士、伍子胥过昭关、勾践复国、商鞅变法、西门豹治邺、孙庞斗法、苏秦合纵相六国、屈原投汨罗江、田单复国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东周列国志》的成书经历了三个阶段。关于春秋战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撰《列国志传》,分节不分回,共8卷,226节,每节随事立题。内容起于武王伐纣,终于秦统一天下,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列国故事。其中若干章节,把流传在民间的神话故事穿插进去,如“苏妲己驿堂被魅”“穆王西游昆仑山”等,但并未改变历史演义的简朴面貌,文字也稍显粗糙。
到了明代末年,冯梦龙“本诸左史,旁及诸书”,加以改编,改名为《新列国志》,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做了订正。全书共108回,篇幅较原书大为扩充;在文字、故事情节、人物描绘等方面也做了许多艺术加工,使原书的艺术水准大大提高。
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新列国志》做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这实际上是冯梦龙《新列国志》的评点本,叙事起于周宣王,止于秦始皇,删去了《新列国志》中某些虚构情节,改正了谬误,更符合于史实,同时“敷衍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
人物介绍
郑庄公,春秋国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当周朝辅佐的郑国,带头搞乱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旧制,诸侯去世,嫡子继立。但郑庄公之母宠爱次子叔段,让他分享郑国大权。郑庄公对付的办法是:故意纵容叔段,让他与母亲串通谋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发动的政变。为了寻找囚母杀弟的借口,郑庄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诈。后来郑国政局稳定,势力渐强,郑庄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内。而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让王子作为人质,郑庄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顾“君臣之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为相,充分展现出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以及宽容广阔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亲信,当初与他为敌,还射了他一箭,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实说,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也曾耿耿于怀,但当听到鲍叔举荐,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国的良材,便抛弃嫌隙,“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任用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也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获得政权以前,到处逃亡,势孤力弱。但是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一帮人与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登上晋侯的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首先整顿国内秩序,“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然后打着“尊周室”的旗号,调动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师。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东周列国志》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突出、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艺术特色
结构
小说的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清清楚楚。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的,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重耳(晋文公)、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分明。
人物形象
该小说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齐桓公那样煊赫一时的霸主、周幽王那样昏庸残暴的国君、管仲那样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孙武那样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廉颇那样英勇善战的武将、荆轲那样视死如归的侠士、苏秦那样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易牙、竖刁那样阴险奸诈的小人。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后世影响
文学地位
《东周列国志》取得了较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是除《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戏剧、影视等多种文体裁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其人物故事等传播甚广。
国际传播
20世纪以前《东周列国志》小说文本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为后来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入20世纪,受众不再满足于接受原本和译文,《东周列国志》的改编本应运而生。改编作品质量较高。
与亚洲的传播相比,《东周列国志》传入欧洲的时间较晚。它在19世纪中后叶才传入英国和德国,但传播范围比较广泛。在原本传播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译本,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20世纪,《水浒传》之外,德国人比较看重的历史小说就是《东周列国志》。不仅出现了利奥·格赖纳(I_eo Greiner)、弗朗斯,库恩(F.Kuhn)、林秋生(Ling Tsiu-sen)、卫礼贤等人的译文,还出现了比尔博姆在阿伦特节译本《美女褒姒》基础上仿作的同名长篇小说,以及黑塞的小说《虞王的灭亡》。
衍生作品
《东周列国志》在1995年被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首开内地电视剧改编《东周列国志》之先河。
作者简介
冯梦龙(公元1574年—公元1646年),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耳犹,号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墨憨子、茂苑野史民、龙子犹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少有才气,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在科举上,冯梦龙一生不得意,遂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搜集、整理通俗文学上。他的代表作品是《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小说,世称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成就。此外,他还编辑了《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并鉴定了《有商志传》《有夏志传》《盘古至唐虞传》等。
蔡元放,名舁,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年间通俗文学家。生平不详。其主要业绩为润色增删冯梦龙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新列国志》,修订原书一些讹误之处,并附上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刊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6 11:51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