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河北
蔚县南杨庄乡,位于
蔚县城东南10公里处,坐落在大南山脚下。
建村历史
村庄简介
张石高速从村东经过,正北7.5公里是代王城。因村北大云寺的名,有先有大云寺,后有大云疃之说。1929年东西分村,居东故名东大云疃。 被誉为“千年古村”。
古大云疃村
在蔚州城东南二十里。东南是大南山,西南与大固城相邻,西北与小固城相接,正北十里是张家楼,与
代王城相望,东北与南梁庄相隔。
据各种考证大云疃在北魏时期即有人在此地居住,在唐永徽( 公元650年-655年)年间已经形成一个规模相当的村庄,当时名曰柳南疃。武周(690年-705年) 时期应诏在村北建了大云寺。村名即更为大云疃,所以便有“先有大云寺后有大云疃”的说法。在革命战争年代,大云疃依托大南山成为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许多人参加了八路军,震惊中外的西大云疃惨案就发生在该村,村内有17位先烈为国捐躯。著名作家
杨朔先生所作《望南山》,曾记录了先烈们的光辉事迹。
地理环境
村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较为平整。村中有三堡两庄,依次为东堡、营(梁家)堡、徐家堡、南庄、北庄。 村中最早居住的是贾、徐、周、李姓,后来陆续迁来张、杨、庞、范、逯、苏、孙、郭、杭、刘、李、马、梁、庄、高、司等二十多个姓氏。村居住近2000人,600多户,林地耕地8000余亩。
在东南部的高坡之上,建有东堡。夯土堡墙,石砖堡门。堡墙基本完好,东,西有小部分残缺。明嘉靖十七年建堡。堡门口路边东有麻荒(大水坑),雨时水,无雨时涸。堡门位于正北,砖拱旋门,却多了一个转门,做东朝西,门前原有砖照壁,堡门外左右原来分别为阎王殿和观音殿,进旋门,左边有坐北朝南的真武庙,正对堡门和南北大街。堡门上的匾额为大云堡永安门。正南土丘上原有观音庙,旁边有戏楼。南北大街两侧依次有龙王庙和五道庙。堡中的民居多为土房,院落错落不齐。现在有少量人居住,约五六十人。现有水井两眼,庙两座,五道庙为一间,真武庙为三间。多年失修历经沧桑,塑像无存,有部分壁画,现在为村民所用,堆放干草。最早居住的是贾姓人,后陆续迁来庞、苏、杜、范等姓人。东堡的对门是北庄,只不过中间隔着两座影壁。北庄位于东堡的西北,大门口匾额上刻着吉星庄三个大字,附署民国丙子(1936)年创立。庄门大门还在,原来旁边有一戏楼,后打了一井就成一井棚了。北庄正南是南庄,南庄的大门和北庄大门所处的位置是相同的,都是坐西朝东。南庄分前街和后街,有几所砖瓦的古四合院。现存观音殿和龙王庙,为背靠背式建筑营堡位于村北,面貌几乎全失,只有东,北有部分堡墙,原有关帝庙(老爷庙),现在为村中小学所在地。徐家堡,位于村西,因为是堡中居住的都为徐家人,故名。建堡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堡门开在北,堡墙较完整。2021年,对三官庙、观音殿进行了修复。
文化古迹
村东原有一土丘,建有三合庙,山脚下百家寨建有圆觉寺,山河庙东有一龙王堂,在抗日时期被毁一部分,文革时期全部被拆除。
圆觉寺
白家寨圆觉寺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山门,殿堂齐全。
大云寺
在村北一条东西走向的沙河的北部,原来是东、西大云疃共有的一所寺庙,约始建于唐,690年前后,当时香火很旺,据村中老者描述在山门前有戏楼,山门为两大金刚,寺中建有天王殿(过厅),大雄宝殿,东西建有奶奶庙、五谷神庙等还有部分配殿禅室。在当时是一所相当规模的寺院。每年三月初八赶奶奶庙会好不热闹。可惜文革时期破四旧,把整个寺院都拆了,只剩下山门前的两只孤独石狮半截还埋在土里。前些年石狮也被偷了,现在寺院的遗址以成为耕地。在村里的某些角落那看到以前几次重修的石碑,有的修桥用了,有的被村民私自用了。贾智玮
党政建设
现任党支部书记:李 治
现任村委会主任:李 治
历史名人
贾时泰,清顺治甲午(1654)科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举人任渭南知县。
贾瑚,贾时泰之子,清康熙壬子(1672年)科拔贡,由教习任江苏府金坛县知县。
张明轩(1914-1969),又名张敏,1944年任中共蔚县县委书记,后任山西天镇县县长。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文物局 公示为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候选名单。2022年5月,入选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
2023年3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