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保存了肱骨体的下半段与肱骨髁相邻的部位,保存长度57.9mm。肱骨体下端的外侧面和前内侧面断裂位置在冠状窝的上方部位;后面断裂于鹰嘴窝的上缘。根据当地渔民提供的线索,该化石可能出自东山岛以东兄弟岛附近的“脚筒骨线”地段(北纬23°30';东经117°38')。
“东山人”肱骨残段表面呈浅灰色,前缘光滑且圆,外侧缘的上三分之一段保留大致完整,并可见到为一锐缘,表面较粗糙;内侧缘较比圆钝;肱骨体的后面相当平整,向下渐渐增宽;肱骨体的横断面呈三角形;骨壁明显地薄。
各项测量证明该标本属于人的肱骨化石,并且,各项数字都与近代人类肱骨特征相同。该标本与辽宁“
建平人”(时代:晚更新世晚期)的上臂骨化石下半段上部各项测量数据相近,只是“东山人”的肱骨不如“建平人”的肱骨来得扁平。辽宁“建平人”化石出自
晚更新世地层中,
层位可靠。尽管东山的人类化石无具体地点和层位,但从对比看也应当属于
晚期智人范畴。
“东山人”肱骨体残段的表面带有海生软体动物的附着痕迹,表明出自海底无疑,其断裂面上还可以见同样呈浅灰色,与表面的颜色一致,但在后面部位夹有一层黑色物质,应是海底铁锰质
浸染所致。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域底部,生物骨骼的骨质纤维中经常受到铁或锰质的浸染,这在东山海域发现的许多哺乳动物化石骨骼的表面上也可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