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路(Dongping Road),是中国
上海市徐汇区境内东西向道路,是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道路之一。
历史沿革
民国2年(1913年),东平路修筑,时名贾尔业爱路,由上海法公董局修筑。
民国32年(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贾尔业爱路改名为东平路。
2021年,东平路启动沿街立面形态景观提升工作。
2023年,东平路完成风貌提升工程。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东平路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境内,西起乌鲁木齐南路,经衡山路,东至岳阳路。
线路互通
线路参数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24年4月,东平路为市政道路,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截至2024年4月,东平路衡山路以西路段为单行道,机动车只允许由西向东行驶。
文化特色
道路命名
东平路原称贾尔业爱路(Route Francis Garnier),由法国军官
马利·约瑟夫·弗朗西斯·安邺(Marie Joseph Francis Garnier)命名。马利·约瑟夫·弗朗西斯·安邺曾参与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劫掠
圆明园行动,于1873年12月21日在越南河内城外被
刘永福率领的
黑旗军击毙。1943年,贾尔业爱路以山东东平改名为东平路。
另有观点认为贾尔业爱路由清光绪六年(1880年)法国驻沪总领事贾尔业爱命名。而资料显示1880年3月至1882年2月担任法国驻沪总领事的是B.Garnier,与路名不符。
沿线建筑
普希金铜像位于岳阳路、
汾阳路、东平路、
桃江路交汇处的三角花园中心,于1937年2月11日年由上海俄侨为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集资建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铜像被侵华日军掠走,仅留纪念碑残座。1947年在苏联驻沪领事馆倡议下,再铸铜像置其上。“文革”时期,铜像与纪念碑全部被毁。1987年8月,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上建造。纪念碑用米色花岗石砌建,呈三面内弧形,底部正面凸出半圆,以中文镌刻:“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纪念碑,1799-1837年”;顶端砌半圆石质花盆;左侧碑座镌刻俄文,其意也是普希金纪念碑;右侧碑座用中文刻写纪念碑初建、再建、重建日期与承建单位。
东平路1号又名席家花园,始建于1914年,历经两次改扩建,为英式风格建筑、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业主原为上海英商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英国人w.r.walter,后成为中央造币厂厂长席德柄的私人住宅。解放后,东平路1号收为国有,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办公楼,1998年被出租并改建成餐厅。建筑形式简洁,没有复杂的细部装饰,主要由建筑体量组合形成的体积感、光影变化和材质表现朴琢的建筑美感。东平路1号现作为餐厅使用。
东平路5号始建于1918年左右,1924年主楼东侧扩建桌球房,后期又经过多次改扩建,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建筑形体简洁,立面构图自由。主立面中央部分为凸起的敞廊,底层为三联券,二层为五联券柱式。坡屋面挑檐不远,有老虎窗。除拱券、栏杆外,墙体没有多余的装饰。东平路5号现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图书馆使用。
东平路6号、8号始建于1920年代,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东平路6号1946年曾作为基督堂使用,1962年曾作为国营东平冷藏库;东平路8号曾为上海音乐学院职工宿舍楼。两建筑风格接近,由主楼、车库以及南侧的花园组成,建筑外立面装饰较简洁,外墙采用灰色鹅卵石饰面,南侧二层及立面转阳角处装饰有菱形几何图案。屋面为红色粘土平瓦,封檐板刷红漆,山墙顶采用混合砂压顶出线。门窗、楼梯扶手等主要为木质,室内装饰线条精美。
东平路7号始建于1916年,1935年至1949年成为
孔祥熙的私宅,后成为样板戏剧团、上海京剧院排练场,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平面略呈方形,入口处有敞开式连续券门廊,高出地面四级台阶,花瓶式栏杆,拱形券门,线条简洁流畅,采用跌檐式山墙,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突角隅石状。东平路7号现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练琴房使用。
东平路9号又名
爱庐,始建于1916年,经历1928年、1932年两次改扩建,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建筑最早的业主是义记洋行的大班、英国人e.j.cornfoot。后来
宋美龄和
蒋介石结婚时,宋子文购买了东平路9号的洋房,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宋美龄。因宋美龄和蒋介石在庐山有
美庐,在杭州有
澄庐,因此给这栋建筑取名为爱庐。建筑屋面采用暗红色法国平板瓦,呈鱼鲮状铺设。彩色卵石墙面,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上海的立面装饰做法。门、窗、门廊、墙角等处以水泥仿造突角隅石。屋顶为孟莎式坡面屋顶,设有老虎窗,呈法式风格。东平路9号现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办公室使用。
东平路10号始建于1920年代,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曾为福新面粉厂老板
王禹卿私宅。建筑外立面采用米黄色砂浆拉毛墙面,屋面采用粘土筒瓦(橘黄红半园“福瓦”),建筑底层南侧外廊的绞绳柱、露台的铸铁栏杆、圆形外突的立面处理勾勒城堡态势以及筒瓦屋面等均呈现出西班牙式建筑的风格,拥有螺旋楼梯以及较为精美的室内装饰。
东平路11号始建于1921年,为
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东平路11号又名罗森菲尔德府邸,最初是美籍犹太商人罗森菲尔德家族的府邸,后成为
宋子文私宅。屋顶为孟莎式双折屋面,带方形老虎窗,南立面设弧形柱式敞廊,使用塔司干双柱。建筑形体简洁,立面严整,具有对称庄重的特点。
价值意义
东平路与桃江路、汾阳路风貌相似,道路很短,故事却很长。(《上海市志·图书·文博分志·文博卷【1978-2010】》 评)
东平路是一条内蕴十足的小马路,深居闹市黄金地带却有着与喧嚷“格格不入”的静谧幽深,法国梧桐下掩映的无数名人故居却又与世无争地静静伫立,将老底子沉静内敛的贵族气质流泻得淋漓尽致。(上海徐汇 评)
东平路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拥有浓厚的历史、音乐和文化氛围。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道路之一,东平路两侧坐落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老洋房,几乎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故事。无论是最初的营造商、居住者,还是当下风貌提升的参与者和使用者,还是曾经或正漫步于此的路人,都在这条音乐与诗意交织的道路上留下了或浓墨重彩、或淡雅浪漫的一笔。东平路历史上的风云际会终究会随岁月长河流逝,而建筑、道路和树木却在时光里愈发沉淀 ,更具韵味。(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