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陵故城,位于山东省济南市
章丘市(今
章丘区)
龙山镇阎家村北,是汉代济南国的都城,始建年代为战国。
历史沿革
东平陵故城始建于战国。
汉初,吕后以其兄子吕台为吕王。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齐悼惠王子辟光为济南王,东平陵故城均为王国之都。景帝三年(前154年),济南国除为郡,东平陵为郡治所在。东平陵为王莽故里,新莽时易名乐安。东汉初年,复建济南国,东平陵复为王都。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学家
吴金鼎先生首次进行调查,发掘城子崖遗址时又作详细调查。
1975年,东平陵城故城内发现了4座城门遗迹,在北门处地下发现大片砖石铺地。
2001年秋,考古人员对东平陵城故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勘探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在城内西侧偏南处,发现大面积冶铁遗址;在城内中部偏北钻探发现大面积夯土基址。另外,还发现了东西干道和两条南北向道路,确定了东西两座城门的位置。在勘探工作的同时,分别对南北城墙进行了解剖试掘,基本确定城墙的年代为战国两汉时期,这与城内调查所见多数遗物的年代基本一致。
2009年秋,联合考古队对东平陵故城进行了再一次的考古发掘,总计发掘约1213平方米。
2012年9~12月,东平陵故城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布5米×5米的探方28个,实际发掘面约积426平方米。
2023年11月25日,东平陵故城东城墙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工程。
遗址特点
东平陵故城位于西距济南市约35千米,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在其西南约1000米处。东平陵城不仅是汉代诸侯国都城、济南郡首府,同时也是战国至汉代北方最重要的工业重镇,汉代在此设有铁官、工官。故城城址呈正方形,边长约2000米,城内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见残存的夯土城墙,发现了4座城门遗迹。城内地貌南高北低,有自西城墙中南部至东北部和近西城墙向北的深沟两条。地面到处可见砖、瓦和陶器残片。遗址中部西侧300~400米的范围内残留大量铁渣、矿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烧土,为冶铁遗址。南面为陶窑群,是城内手工业区。东部偏北处发现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和铺砖、石的路面,当地群众称之为“殿基地”,证明这一带为东平陵宫殿区。西北部及其余部分为居民区。东墙附近发现一座古墓。东平陵故城内地势平坦,现为大面积农田。东平陵故城是山东省乃至中国保存状况最好的战国至汉代地方城址之一。
主要遗迹
城墙
城墙保存较好,城内地势平坦。以西城墙保存最好;现存城墙宽约24米,墙基宽约40米,残存高度5~7米,夯层清晰。经考古调查,早期的城墙是采用木棍夯打,夯窝呈圆形平底,墙体内使用了大量的木骨,还有固定木骨的木桩、绳索等。
冶铁遗址区
冶铁遗址区发现的主要遗迹为西汉中晚期的冶铁工场,根据地层堆积和打破关系,主要遗迹可分为三个时期:属于西汉中期的有熔铁炉、残房基、铁材坑、石灰坑等;西汉晚期的有烘范窑、储泥池、水井及含多件“大四”铁器铸范的灰坑等;王莽至东汉时期的有竖穴土坑水井及多个灰坑、灰沟等。 西汉中期的冶铁工场建造在大面积的夯土地基之上。夯土地基内包含有少量的残碎瓦片和陶片。一条宽0.9米、长2.8米、深1.9米的探沟中出土筒瓦或板瓦残碎瓦片500多片,其中仅有数片残碎瓦片内面为麻布纹。直接建造在夯土地基之上的遗迹主要有熔铁炉4座、残房基2座、石灰坑1座、藏铁坑2座。4座熔铁炉中有2座保存较好。西汉晚期遗迹主要有烘范窑、储泥池及含多件“大四”铁器铸范的灰坑等,这些遗迹均建造在西汉中期冶铁工场废弃后的堆积之上。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遗迹主要有竖穴土坑水井和多个灰坑、灰沟。包含物有大量的红烧土、炉壁残块、瓦片、铁块等,其中出土有王莽“货泉”,该坑又被多座东汉时期的灰坑和灰沟打破,由此判断竖穴土坑水井的年代大致为新莽或东汉早期。
宫殿区遗址
在宫殿区遗址区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该建筑基址东西总长50余米,南北宽约30米,室外还有鹅卵石铺成的散水。虽然宫殿上部的梁架、屋顶等木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但夯土台基外围散水相对保存较好,与散水连接的地面廊道还残存着部分地砖、柱础石、柱洞。从发现的大量的瓦片堆积,以及瓦当、钱纹空心砖等分析,该建筑基址基本可认定始建于大约西汉中晚期,一直到东汉时期仍沿用。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判断,宫殿南面有用空心砖砌筑的台阶;其余三面台基之下有宽约2米、用鹅卵石铺设的散水,散水里侧之上是台基,台基外缘便是围绕建筑一圈的廊道,廊道用各种花纹方砖铺设。廊道外侧每隔约5米便有一立柱,柱础石直径约1米,正是这些立柱支撑着檩、梁、斗拱、房檐。廊道里侧是用砖与土坯砌筑的墙体,残存的墙基宽约2米。在北侧的散水之上覆盖了大量的汉砖、筒瓦、半瓦及各种花纹的瓦当,其下因有大量木灰、红烧土块,说明该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覆顶,推测毁于兵燹。东平陵城的宫殿遗址在汉代城市考古中是一重要的发现。
文物遗存
东平陵故城采集的遗物有陶、铁、铜、石器和钱币等。陶器有瓮、罐、豆、壶以及建筑砖瓦,地下排水管道等。瓦当多饰云纹,少数为鹑禾纹、双鸟纹和人面纹,还有“千秋万岁”“万岁富贵”等文字瓦当。铁器有锄、锨、铲、锯、锛、斧、刀、锤、剑、戈、犁和铸范等。钱币有五铢、货泉、货布、大泉五十等。古墓出土5件青铜器,其中铜铣内有东汉“延平元年制”铭文及双鱼图案。
文物价值
东平陵故城西汉时期大面积冶铁工场的发现,显示出东平陵城作为汉代北方工业重镇的重要地位。西汉中期的熔铁炉保存状况较好,这种双圈结构的熔铁炉形制以前尚未见过,在冶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西汉中晚期“大四”铸范以及大量铁器的发现,为汉代铁官制度及铁器生产和流通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思路。
保护措施
1977年,东平陵故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东平陵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东平陵故城发掘项目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2021年10月12日,东平陵故城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东平陵故城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今章丘区)龙山镇阎家村北。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今章丘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东平陵故城,路程约20千米,用时约3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