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坦腹
汉语成语
东床坦腹(拼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东床坦腹”。
成语典故
王羲之出身于东晋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当过淮南太守。他的伯父王导是东晋著名的宰相,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乃正格的三朝元老,琅琊王氏在东晋可以说是权倾一时。
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郗鉴是好朋友,郗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太傅郗鉴想选女婿,他知道王导门下的几个子弟都是俊才,便想从中选一个做他的乘龙快婿,便写了一封信给王导,说明了他的意思,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
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答应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小姐德贤貌美,都想被选中。
过了几日,郗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仍躺在东厢房床上,还敞开衣服,露出肚皮,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郗鉴回话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郗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涵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成语寓意
人们在任何事物或事情面前,总有它固有的观念和常规的做法,尤其是在某种重大或紧张的状态之下就更容易被常规做法所束缚。而这些常规做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往往并不是最佳的。郗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希望被选中,但是却因为过于紧张拘谨,并未展示出自己的最佳才能。相反王羲之毫不在意坦腹于东床,却被郗家快速相中,被选为“东床快婿”成为千古佳话。2
生活中,无论思考问题还是处理事情同样都需要这种创造性、反其道而行之的魄力和勇气。在现代社会的激烈中,要想有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就要善于对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独特的方式方法,以期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成语运用
“东床坦腹”指郗鉴选婿时,王羲之坦腹于东床。后用“东床坦腹”指做女婿。也指女婿。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东床坦腹”也作“坦腹东床”。
唐·李商隐《为韩同年上河阳李大夫启》:“东床坦腹,早以愧于郄公;朱邸曳裾,复欲阶于谢掾。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诗:“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元·谢应芳《王与符定婚启》:“所幸中东床坦腹之选,岂非藉赤绳系足之缘。”
明·朱鼎《玉镜台记·成婚》:“孔雀屏开缔佳士,看东床胆腹。”
明·高明《琵琶记·金闺愁配》:“书生愚见,忒不通变,不肯坦腹东床。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银针》:“今此狐竟直腹之矣且能出已腹而入人腹矣,生与叟可谓腹心之交,女与生可谓知心之好,又不徒东床坦腹,作一段佳话已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6:1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