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叽咋柳莺
莺科柳莺属鸟类
东方叽咋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sindianus):体长10-12厘米,是一种体形小的灰褐色柳莺。无顶纹和翅上横斑;眉纹淡黄色;贯眼纹黑色。下体皮黄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虹膜暗褐色;嘴暗褐或黑色,下嘴基部较淡为黄色;脚黑色或黑褐色。
形态特征
东方叽咋柳莺两性相似。上体呈一致暗褐色,与叽咋柳莺相比,下体变白。眉纹淡白;脸侧、颈、胸和两胁稍染以红色;腋羽、翅的边缘浅黄白色,有时几乎呈白色,不像叽咋柳莺那样呈硫黄色;不具浅绿色翅上翼斑;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不具淡绿色羽缘,而在叽咋柳莺则很明显;腰部没有像叽咋柳莺的浅绿色色泽。第2枚初级飞羽与第9枚和8枚等长,第4枚初级飞羽,有时与第5枚等长,或较第5枚长。叽咋柳莺第2枚初级飞羽长度在第7和8枚之间,或与第7和第8枚等长。
虹膜暗褐色;嘴暗褐或黑色,下嘴基部较淡为黄色;脚黑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8克;体长♂110-120毫米,♀106-113毫米;嘴峰♂8-10毫米,♀10-12毫米;翅♂510-630毫米,♀510-570毫米;尾♂470-540毫米,♀430-490毫米;跗蹠17-22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东方叽咋柳莺是一种高山和高原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山地。繁殖期间喜欢栖息于高山和亚高山森林上缘的松树、桦树、矮曲柳、杜鹃灌丛和有灌木生长的半干旱荒坡、草地等开阔地带,也栖息于高山苔原草地和沟谷。冬季下迁至低海拔地区,多迁到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东北部海拔较低的中低山和山谷地区,常沿河流两岸灌丛活动。
生活习性
在中国为夏候鸟,部分为留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国、格鲁吉亚、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欧洲区)、塔吉克斯坦、土耳其。
繁殖于新疆(昆仑山、莎车、喀什、托什罕河、库车、阿尔泰、富蕴)、西藏(斑公湖、扎达、普兰);繁殖于高加索,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以及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越冬于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巢由细草和杂草茎构成,内垫以非常细的植物碎屑、羽毛。巢常置于离地半米高的稠密灌丛中,有时置于离地面高约3米的大柽柳树上,极少置于4米高柳树上。巢呈圆顶形或球形,开口于侧面。每窝产3-4枚卵,很少见有5枚卵。卵呈白色,缀以栗褐色斑点或斑块,尤以钝端稠密。卵的大小平均为15.8毫米×12毫米。孵卵由雌鸟负责,孵化期13天左右。晚成鸟,留巢期15天。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于被2000年8月1日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20:3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