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今为广东省
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位于
湛江市霞山区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建在湛江市广州湾时期)。
简介
解放湛江时,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建筑特色
1917年建成。地上3层,地下1层,贴地开有明窗。地上底层以五座花岗岩拱券窗作基础;门窗作下门上窗式,中置梯形面坡殿顶雨遮;门窗两侧券窗外的楼体外墙,以花岗岩砌筑;楼体处墙四角以花岗岩砌筑。现为机关办公楼。保存基本完好。保护范围系旧址建筑本身及散水投影范围。
内墙宽阔结实,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墙面原色水刷石米,外型巍峨堂皇,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
历史提要
历史悠久的湛江是
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
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
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历史事件
19世纪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先后被迫将香港和
广州湾分别租借给英国和法国,租期都是99年。英国占领香港后,港英当局在香港发行货币,以港币为香港的本位币,在香港范围内流通,是香港市场的主要流通手段和银行的信用工具。
而法国占领的广州湾,其货币流通却有点特殊。1926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广州湾的“
西营”(今霞山)设立了分行(这是广州湾第一家近代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代表法国政府,在法属殖民地地区发行了货币。当年,是以越南纸币作为兑现法国通商银元之用。广州湾居民称之为“安南纸”、“西贡纸”或“西币”。
这些由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越南纸币,成为了广州湾的官方货币。但是在民间,由于当时广州湾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内地的经济,与内地市场的关系非常密切,法殖民当局又没有专门制定和颁布广州湾的本位币制度,所以当时的广州湾其货币流通流域存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货币,并分别在各自的流通领域同时并存、流通。
法国人规定,凡在广州湾与法殖民当局发生的一切财政税收、经济往来和钱银收付,一律以“西贡纸”为准。广州湾商民交纳的各项税款和罚款,如什么米粮税、土地税、营业税、牛皮税、街市税等,以及所有违警、治安、卫生罚金,都必须交纳“西贡纸”。另外,在邮政电信局使用的邮电资信费,电灯局收取的电灯费等亦须交纳“西贡纸”。法殖民当局给为其服务的各基层行政机构拨发的经费、工资,均是按越南币来拨发。(资料记,1936年一元越南币约折合毫银二元六角至二元八角,一毫银折国币一元二角,一元国币可换铜仙260枚)
但在民间,由于与内地经济紧密联系,所以,内地市场流通什么货币,广州湾的民间商民也就收受什么货币。当时的广州湾商民一般乐意使用有内在价值的银元铸币,对此法国殖民当局亦不干预,并予认可。所以广州湾便出现了官方使用“越南纸”,民间使用内地银元铸币的特殊货币流通现象。
1935年,民国政府实行纸币制度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并由“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等发行法定货币――“国币”。“国币”在内地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少量流入广州湾市场。直到
抗日战争,大量外来人口、资金涌入广州湾,使广州湾人口激增,百业兴旺,市场繁荣,“国币”随之大量流入广州湾市场,整个广州湾市场出现了以“国币”为主,兼有毫银、银元、越南纸、港币等多种货币同时并行流通使用是特殊局面。
1945年日寇占领广州湾后,曾在广州湾发行日本军用票和汪精卫发行的伪币(中储券),但在广州湾商会和市民的共同抵制下,无法流通。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祖国,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西贡纸”亦随着法殖民统治者离开了广州湾。